七年级初中生必备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推荐文章
七年级初中生必备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将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出来,是为了方便大家复习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初中生必备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来阅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二)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三)细胞
1.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
2.生物体的成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是分不开的。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线粒体形状为棒状,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
功能: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动力车间”。
(2)内质网:内质网是指细胞质中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
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及脂质合成“车间”。
(3)中心体:中心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
功能:中心体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
(4)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功能: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5)高尔基体:亦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器。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扁平囊为圆形,边缘膨大且具穿孔。
功能: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6)核糖体: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普遍被认为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筛管细胞外,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
功能: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将遗传密码转换成氨基酸序列并从氨基酸单体构建蛋白质聚合物。
(7)溶酶体: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
功能:是“消化车间”,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8)液泡:液泡是一种由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在所有的植物(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液泡;有些高度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是没有液泡的,如石细胞)和真菌细胞,以及部分原生生物、动物和细菌细胞中广泛地存在。
功能: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强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是它所起的明显作用。
初一上学期必备生物知识点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七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整理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组成:
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②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②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③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七年级上册生物笔记重点
1.显微镜:
⑴反光镜:反射光线,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⑵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⑶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
⑷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因此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⑸粗准焦螺旋:粗略调节,找到物象;
⑹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物象更清晰。
2.临时玻片的制作过程:擦玻片→中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为动物细胞滴0.9﹪的生理盐水)→取材料→放水中,且展平→盖盖玻片→染色、吸水(染色用稀碘液)。
3.实际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4.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d”。
5.怎样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像偏什么方位,就把玻片向什么方位移(如从显微镜中看到物像在左上方,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6.显微镜中污点的找寻(转动目镜,污点动,在目镜上;或者移动标本,污点动,在玻片上;或者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7.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应换大光圈、凹面镜。
8.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让光线能透过。
9.科学探究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即实验变量是的)。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
(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8、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9、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0、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2、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相反。
13、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等。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仪器和工具;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常用的方法是设计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