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家长首先该考虑什么?

小黄 1172分享

择校在确定目标校的时候切记不要想当然,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要百分之百的努力,不后悔。小编整理了择校家长首先该考虑什么?,欢迎参考借鉴。

择校家长首先该考虑什么?

择校,不仅仅是“择优”而已,最好的学校未必是适合你孩子最好的选择。以下问题是小升初家长择校时容易忽视的,请务必认真思考:

1、孩子擅长文科还是理科?

2、将来有没有出国打算?

3、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或者抗压能力怎样?

4、作为家长,希望孩子快乐学习还是走“中国特色的应试”路线?

5、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怎样?如果住宿有没有问题?

6、孩子学习主动性如何?是不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直盯?

7、距离上,哪所学校离家比较近?(尽量别在路上折腾)

8、目标学校的理念,与您的教育理念是否能搭得起来?

9、假如跨区择校,将来中考准备选择学籍所在地还是户籍所在地?

10、到底做“鸡头”还是“凤尾”?

以上十大问题,都是影响我们选择的因素,但有些家长往往只会去考量学校的成绩(当然这是最主要的),而忽略了孩子自身条件的需求。

备战小升初   根据家情孩情制定梯级目标学校。

证书:各类英语、奥数、作文、书法、绘画、舞蹈、乐器、武术等获奖证书。

一定要事先收集好各校的考试及招生信息;准备好孩子的简历;随时关注学校的信息,及时掌握各校的动态,尽可能增加孩子面试的机会;

切记不要想当然,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要百分之百的努力,不后悔;

鼓励孩子心态平稳,才发挥正常,取得好成绩。

如何全方位了解目标学校?   

学校风格

有的学校会强调制度,从学校管理到学习安排都比较严格,课业负担也比较重;而有的学校会相对自由,重视学生的自由成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同一级别的学校,在学校风格上也会有所差异。

学校的选择要适合孩子的性格和学习习惯,建议各位家长在这个阶段,多了解目标范围内的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管理风格,或是从就读于该学校的学生家长那里多进行一些了解,也可以去学校看看,从多个渠道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一个与孩子性格相符的学校,对于提升成绩和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情况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但是,很多孩子还是会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甚至存在偏科的现象。

因此,在确定小升初目标学校的时候,要考虑学校对于科目的偏好,比如很多私立的外国语学校,对英语有一个完善且优质的培养过程,但是对孩子的英语水平也要求较高。如果孩子英语基础不是太好,就不适合选择这种学校,否则只会拔苗助长。

要提醒家长的是,绝大多数学校对于数学的要求都是比较多且高的,因此,孩子如果偏科数学,一定要特别关注!

高中愿景

对于有较为明确高中目标的学生和家长来说,选定小升初目标会更加容易。第一考虑直升,很多名校是高中和初中合办的,很多高中部的生源都来自于本校的初中部,因此,选定同一系列的初中作为目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次要考虑跨区问题。

小升初的跨区相对容易,而初升高想跨区难度系数会升大。

家庭住址

家庭住址是确定小升初目标学校的一个因素。

学校离家近,每天可以节省上学放学路途中的时间,用来学习或者休息;每天回家,家长也可以做到一个很好的监督和交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避免出现信息缺失而耽误孩子的成长。

校本课程

进一个学校一定要看教室里的课程表。

升入初中,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甚至地方课程都是一样的。那么,有特色、好的学校,必然在校本课程上下工夫。

一个学校是否有丰富的校本课程,决定着学生是否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否有过硬的综合素质。那如何看一个学校的课程呢?

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看中一个学校,一定要进入学校参观,看一下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就一目了然了。

除了看,还要问。比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中小学一周至少有一节《国学》课,但很多学校没有相应的国学师资,于是,《国学》课就可能变成语文课,这些,都需要通过问学生问出来。

正是这些校本课程,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特色

很多家长都有一种遗憾,到了初中特别是高中以后,孩子以前的艺术特长,如钢琴、舞蹈等都荒废了。如果这个学校有这样的艺术选修课,就不会有失落感了。

分析“喜报”

透过那些统计数据看学校的真实成绩。

登录一个学校的网站,总能看到一大堆“喜报”,“报喜不报忧”。而其中一些术语,更让家长迷茫,如平均分、重点上线率、文科综合评估、理科综合评估等等。需要给大家厘清一个概念,“一本上线率”不等于孩子就能读一个一本院校。其次,千万不要忽略了,一个学校的高考统计人数。

回归教育公平本质,发展所迫

“如果就近入学同样能满足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谁还会去舍近求远、走后门托关系,甚至转户口呢?”刘致华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改造,尽快消灭薄弱学校,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使家长就近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教育部门在教育投入方面也不应一味地向‘好学校’倾斜,亟须加强‘薄弱校’的造血功能,同时还要改变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刘致华认为,“择校热并非是‘死结’,治本之策就是走扩大优质资源、走均衡发展之路。”

“避免大范围择校现象的发生,需两条腿走路。”曹轶明则表示,教育系统内部要规范招生、办学、教学、收费等行为;同时,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人口和适龄青少年儿童数量合理布局学校等教育设施。这就需要在均衡硬件的同时均衡师资,让优秀教职员工合理流动起来。

而一位家长则向记者建议,“在教育资源一时难以均衡的情况下,要想缓解‘择校乱收费’问题,须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铁腕’加以治理,‘建立联合监督机制,督促学校坚持国家‘就近、免费’就学的原则,实施‘阳光招生’,规范学校的招生行为,特别是要严管那些大量招收‘片外生’的学校。”

“择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对教育的差异化需求,而教育质量的不同又加剧了家庭的择校需求。”李滨则认为,由于不同学校的办学历史、师资初始配置以及声望等不同,导致了办学质量存在事实上的差异。“目前,即使政府只按学生人数进行拨款,并通过师资交流、校长轮换等措施促进学校之间资源的流动,但要在短期内缩小教育供给质量的差异也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但是,如果和家长来个换位思考,你又无法过多地去责备他们这种舍近求远的择校行为。”杨伊生认为,针对公办学校,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薄弱学校设施水平,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使教育资源均衡化;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当尽可能办出自身特色,形成个性与品牌,使学生家长或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智力和经济承受能力等,选择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学校。与此同时,作为家长,在为子女选择学校、谋划未来时,应当多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再做出明智的选择。

“真正合理的义务教育格局是,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且不为教育质量、条件择校,而为特色择校。”刘致华表示,想做到这一点,政府必须要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加大公办教育的投入,整体提高公办教育的质量。“其实,‘择校热’的症结仍旧在于,没有回归义务教育的公平本质。”

    热门标签

    12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