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小衔接五大误区
一方面家长们希望孩子成才,而另一方面家庭的氛围却不利于孩子成长!小偏整理了2020幼小衔接五大误区,欢迎参考借鉴。
2020幼小衔接五大误区
1
家长误区一:
幼小衔接
就是孩子上大班的事
正确的认识: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
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
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
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
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
明智的做法:
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
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
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
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
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
我们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2
家长误区二:
幼小衔接
就是给孩子
选择一个名校
正确的认识:
如果家长有条件为孩子选择一所非常好的学校
并且不存在很多的麻烦问题
当然是非常理想的一件事
但是,一所好的学校
并非所有老师都尽职尽责
一所一般的学校
也有很多好老师会对孩子尽心尽力
所以,家长不必为了孩子的择校问题搞得心力交瘁
明智的做法:
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都扎堆选择所谓的名校
其实没太大必要
更为关键的是
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学校一定要跟孩子的自身发展情况相匹配
其实,择校就跟人生的很多选择一样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3
家长误区三:
幼小衔接
就是让孩子学拼音
数学、语文等知识
正确的认识:
幼小衔接,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
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这个过程看成择校、上培训班
而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入手准备
明智的做法:
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准备以外
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2、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
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4
家长误区四:
幼小衔接
就得多上培训班
正确的认识:
“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
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
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
还真没有标准答案
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
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
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
成就得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
明智的做法:
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
不过我们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
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
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
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
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
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
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
比如认字、数数等
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5
家长误区五:
幼小衔接
只是孩子的事
正确的认识: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
家长都需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
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
从心理上和情感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让孩子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走得更加从容
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同样也不例外
因此,需要经历幼小衔接这个适应过程的
除了孩子,还有家长
为了在这个时期能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
成为他们勇敢向前的坚实后盾
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
让孩子更加从容地进入小学
明智的做法:
首先,需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
我们可以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
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了
从而让我们的言行举止发生一些变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过来人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经验教训等
比如:主动向家有小学生的亲朋好友咨询和请教
了解他们作为小学生家长的角色定位和心理感受
获得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另一个恼人的问题是,一方面家长们希望孩子成才,而另一方面家庭的氛围却不利于孩子成长。如:有的家长经常搞闹家患,打离婚,给幼儿的心灵造成创伤;有的家长则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买卖赚钱,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形象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幼儿平时是很善于模仿的,他们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还比较差,只要是父母和老师说的或做的,就认为是好的、对的、美的。他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去注意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切都想模仿,一切都想学。于是,父母便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像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图谱一样展示在幼儿们面前,幼儿从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有人也把这个时期的教育称为“图谱教育”。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