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升小择校攻略内容

家敏 1163分享

小学是平行教育,择校更多是需要大家对学校要有一定了解,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在幼升小择校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内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2020年幼升小择校攻略内容_2020幼升小如何选择学校,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择校攻略【1】幼升小择校之就近入学的得与失 

Q:什么是“就近入学”

"就近入学"不等于最近入学,而是由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公办学校的资源配置状况和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分布和需求状况,合理规划和确定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入学范围和招生人数,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学额。

在入学名额上,当学区内实际生源数少于所在学区学校计划招生数时,学校全部录取;反之,学校根据录取条件录取学区内符合入学条件学生至满额。

Q:如何界定娃对口的是不是真的“重点”学校?

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有着“重点学校”制度,且重点的名头上还区分为全国重点、省市重点以及区(县)重点等,由此构成一个等级化的教育设置。

“重点”的设立源于建国初期的教育资源短缺,设立重点的初衷和邓爷爷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一个路子。随着教育资源的丰富,这部分富起来的重点渐渐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所以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政府已经决定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的概念。

但是可能吗?就上海而言,重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只是在2004年换了一个名头,把“重点小学”改成了“素质教育实验性学校”来避风头。

即使口头上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别,即便官方文件中政府对公办学校经费投入均化分配。依然无法弥合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差距。您可以看以下几点来判断一个学校是“真重点”还是“伪重点”:

1.“素质教育实验性学校”的名号;

2.在政府的经常性经费投入中,重点学校的人均经费普遍比非重点学校高出15-20%;

3.重点学校的教职工工资通常占经常性经费的60%左右,而非重点学校教职员工则一般达到80%左右。

4.政府专项经费(科研等)也主要为重点学校所有,非重点通常无缘获此'福利’。

5.办学条件,重点在教学设备仪器、住宿、图书馆等方面要超过非重点3-5倍多;

Q:每年学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

(官方回答)每年三、四月份,各招生小学在其原有学区范围内,实地上访,预算适龄入学人数以及他们分布的区域,并将结果报给该区教育局小学科统计。

之后,教育局会依据招生学校上交的生源情况,再派人到学区内街道和居委,对人口变动进行确认和验证,以确保学区划分到位。

除了考虑生源数量和分布区域、人口密度的情况,还需对学区片的历史文化、学校规模、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进行考虑,在以上环节完成后,才最终确定学校对应学区的划分,并需要通过区相关部门的审核。

公办学校学区的划分往往是以附近的几条马路或弄堂为界限的,所围成的区域就是学区。划分"区域"的依据实际上主要是街道、镇的行政边界,以及一些地标。(冯暗&陆铭,2009)另外,少数情况下较为繁杂。一些小区由于历史行政区划的原因同时分属于不同学校,但这样的概率较小。

这样看来,学区划分好像很公平,很和谐,很科学...但真的如此公平吗?我们以徐汇区某重点小学的区划为例:

大家疑不疑惑“部分”是什么意思?

学区划分中“部分”的概念极为含糊,“部分”所表征路段到底是什么范围不够明确,并不具透明性。

政府对学区划分的微调依据学校通过採点调查并结合以往数据做的估计,之后考虑学校规模、师资力量、当年报名和招生人数之比来适当的扩充或缩减学区,可见学区划分中所提到的“部分”是对不确定情况下的提示。

这给有关部门制造了一定的运作空间。模糊的学区划分既是为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所做的调整设置预留性,招生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应变,它在一定程度是为条子生、共建生预留名额。由此可见,"就近入学"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公平。

Q:重点公办入学排位的规则是什么?

条子、共建生>本区内原住民子女>买了学区房并满了规定年限的本区户籍娃>人户分离的娃。

(排序越往后代表被统筹的概率越高!)

Q:目前到底有多少人通过买学区房“择校”?

在幼升小阶段,择校之风在家长中盛行,择房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购买学区房者的社会身份非常类似,买房家长大多为30岁左右的中层阶级(能支付首付和分期贷款),其家庭结构大多为三口之家。孩子3-5岁,有的甚至还未出生。大多有房有车,80%左右为上海户籍,其中已有房屋的不占少数。具备买房的刚性需求。

在上海市择校调查——幼升小在线问卷调查中,有八成以上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择校。其中有半数家长选择购买学区房“择校”,另外有七成左右家长会想办法托关系(2012年数据,仅供参考)。

某小学负责人洪先生表示,买房入学的这部分人,占到招生数额的“15%-20%”左右,当中包含有上海本地但非本区(人户分离)以及上海引进型人才两部分。

“今年确定招收120个学生,其中就有60多名是通过买户口上学。”

另外,购买学区房和先前其他形式的择校手段存在区别,它是一种特殊的择校。原有意义上的择校是非法的,学区房是一种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市场中以‘价高者得’等原则进行自由买卖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也因如此,它不具有非法性。所以政府也不可能彻底取缔。

Q:上海为什么推行“学区化、集团化”

“就近入学”政策的制定是为了缓解教育不公,但也只是解决了形式不公,而未能解决实质不公。不同地段范围的学校有好有坏,因而户籍自然存在值钱和不值钱的区分,能不能够在就近下获得好学校入学资格部分是运气缘故。这类依靠运气的教育机会分配机制对有好学校的社区居民而言是机会均等的。但对没有好学校的社区居民而言则构成不均衡。

因为政府无法杜绝学区房热,实质公平还是需要通过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才能实现。政府只能通过加大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投入;给予一般学校以物质支持,加强其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培育,充分利用并合理配置资源,缩小重点和一般的校际差距,平衡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分布,才能缓解择校热。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搞学区化、集团化。但是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择校攻略【2】幼升小:从择校到入学,这些一定要提前搞清楚!

一、择校三大要素

1.择校抢跑

第一时间获得学校信息,家长要第一时间拿到各学校的第一手信息,及时获知学校信息。哪些学校是重点校、哪些学校口碑好,哪些学校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受其他学校欢迎,哪些学校名气大但不一定适合自己孩子,这些都要提前了解,提前准备。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社会各种渠道获得,例如学校官网、教育升学网站及论坛、给学校打电话,也可通过跟其他孩子父母交流时获得。

2.实地考察

学校做到心中有数,实地考察,看看学校的软硬件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校的环境、校园的大小、地理位置等等,将来都要根据这些因素为孩子慎重选择。这些都考查明白后,就要根据自身家庭的情况为孩子选择了。除了托好关系外,还要密切注意小学招生的动态信息,及时与所托的朋友进行沟通,便于朋友及时落实相关事宜。

3.面试准备

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训练孩子,现在学校招生都要进行面试,而且面试的内容很宽泛,不做点准备就容易发挥欠佳。平时就要多让孩子练练说话、算数、运动、了解一些科学、自然常识等,这些功夫都是有用的。特别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文明礼貌,见老师要问好,获得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二、苏州备受关注的私立小学

苏州外国语学校、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苏州国际外语学校、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

三、苏州私立小学报名时间

一般在入学前一年的11.12月份就以在学校官网上填写报名信息了,到次年的4月份左右会通知面试考试,有的学校面试考试会持续到5月底。

四、私立小学入学考试

一般考试以面试为主,不显示户籍和房产。一般面试内容可能会涉及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不同的学校考察重点有差异。

五、特别注意

1.私立学校的录取一般是在公立小学前进行,所以很多可以地段生就读的爸爸妈妈有考私立的意愿也不妨去试试看。如果被私立小学录取就不需要在进行公立小学的报名了。

2.目前的情况看苏州热门的私立小学入学还是比较难考的,因为参加考试的人多,但是录取的名额少所以还是比较有竞争压力的。

择校攻略【3】幼升小家长择校的常见问题梳理

1、择校考试的时间是看学校的正式通知吗?

答:不是。

对于择校生,学校都会有小范围的报名及面谈。因此,等到学校公开的报名时间,择校成功的几率很小。

点评:选择择校的家长必须要及时关注学校的招生动态,以免错过时机。

2、孩子在上学前可以什么都不学吗?

答:绝对不可以。

进入一年级,面对巨大的课业压力,没有任何基础的孩子,可能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点评:一般进入牛校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很好的基础,数学、英语、语文都能达到一年级下学期的标准,因此,老师的进度是非常快的,老师会直说“我只会照顾班中大多数学生的进度”。

3、择牛校可以不找关系吗?

答:据我所知,不能。

以原西城区为例,所有的牛校、准牛校,只有有关系的人才有考试的资格,注意是考试的资格,简单点说,有关系才可以参加择校入学筛选考试,没关系的连入学筛选考试的门都进不去。

点评:对于幼升小,孩子的基本情况都差不多,没有很明确的考核标准。因此,择校就是家长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决心。

4、择校计划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答:春节前后就必须要正式着手。准备工作在之前的任何一个时候都可以开始。

第一,政策每年都变化;第二,年底前可能有人事变动,一般过年后的班底就是招生班底了;第三,开始太早,交际投入费用大;第四,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增多,便于寻觅到合适的人选,同时也是沟通感情的好机会。

5、关系人要找什么样的?

A、路子硬。要知道大家都在找人,你的关系人是否路子硬直接关系到你的择校结果,同时也关系到你的中间费用是多少。

B、诚信好。择校的市场充斥着各种消息,中间人要做到把各种真实的消息,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及时的反馈给你,一个准确的消息能影响你判断的结果,择校到后期经常要碰到在几个可能成功的学校之间取舍,这时候真实准确的消息至关重要,最郁闷的是听从了a中间人的忽悠,放弃了b中间人的学校,最后a的学校泡汤了,想反过身找b,人家那边已经结束了。

C、专一性。不能找那种一手托几家的人,(中介尤其不成)这样的人如果真的有一个名额,他会搞竞拍。

D、收费合理。一般的公价是1W,如果他收的比这个多,有2种可能,要么是收费高(当然,要是你能接受也无所谓),要么是可以推断出他不是第一道手,有可能他上面还有其他中间人。

6、择校费大概是多少?

答;根据学校的级别和热度不等,基本有以下几类,1。5万-3万-6万-8万-10万。

幼升小择校家长担心的四件事:

第一,害怕学校只重视成绩,把孩子变成学习机器。

我知道即使同样在一个区,不同的学校教学理念差别也是非常大的,尽管他们可能都是家长们趋之若鹜的名校。比如,有的学校作业超多,对于这种情况,很多家长是能接受的,因为它给孩子带来了好成绩。好成绩最后能为小升初增加砝码。但是,我恰恰是害怕孩子整天脑子里都是答案的试卷,泯灭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的学校因为各方面原因,限制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孩子的成长,体育活动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了这个,再好的升学率,我也不敢把孩子送进去。

第二,害怕老师集权,对于不同风格的孩子缺乏包容。

社会能进步,在于它的多样性。人也是一样,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人,不会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差异性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东西。如果学校的理念中只有成绩,那孩子的差异性不可能得到尊重。那就好比把孩子放错了位置,最终只能是孩子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被塑造成一个代号。国外的孩子为什么比较快乐?我感觉老师对于他们差异性的赞赏和鼓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内也有奉行快乐教育的学校,只不过少一些,所以要去挑才行。

第三,害怕学校不重视多样性的活动,孩子找不到特长团队。

其实说到特长,我知道很多人都是在外面报班学习。很多特长的证书也都是参加外面的考级获得的。对于考级,我不排斥,但是如果特长仅仅为了考级,那就大大降低了它的价值。如果校内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小组,不管是乐队也好、剧团也好还是别的什么组织,能让孩子在校内和不同年级的孩子多多交往,对孩子的快乐成长实在是太重要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对于学校所有美好的回忆基本都是那些组织和活动。就是在高中最忙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有停止过这类活动,而且我发现,自己学习效率的时候恰恰就是课外活动最多的时候。

第四,害怕老师视野不够开阔,对学生的探索创造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我知道,不同的学校师资的层次差别很大。这也体现在各类课外活动、竞赛中各个学校的不同水平上。其实,孩子的智商水平差异并不大,但是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对孩子的后天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兴趣需要有效的指导,好学校之所以好,老师的眼界和水平是绝对重要的。有人说择校不如择师,这话没错。但是如果在一个整体师资力量偏弱的学校,今年你择了一个好老师,明年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所以选择整体师资力量强的学校,是一个保险的办法。国外学校大家之所以感觉比较放心,我觉得和师资的整体均衡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说到底,择校是学校和家长双方理念的一个碰撞。在中国,想推行素质教育是很有风险的一件事,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行。很多时候,家长和学校是个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果一个学校的家长群体整天关注的都是升学率,那么最后学校一定也会做出某种妥协。从这一点上来说,学校和家长,就是双向选择。而共同的教育理念,就是结合点。

经常看到有家长为孩子作业多的招架不住而烦恼,对于阅读对于锻炼,家长们知道这些重要,但是又没有办法和学校的要求抗衡。最后,家长的妥协就意味着对孩子某些方面能力的放弃。如果在当初择校的时候能够注意一下家长的理念和学校理念之间的关系,我想,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种解脱。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16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