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及解析 考试注意事项
初一是学生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小学迈向初中的第一步.对于很多刚刚迈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都面临着衔接和适应关,尤其是数学这门功课。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及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a﹣1>b﹣1 B.1﹣a>1﹣b C.a≈1﹣b
2.已知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a|>|b| B.a+b>0 C.a﹣b<0 D.ab
3.下列多项式不能用平方差分解的是( )。
A.25a2﹣b2 B.a2﹣b2 C.﹣a2+25b2 D.﹣4﹣b2
4.我校八年级学生在生物实验中抽出50粒种籽进行研究,数据落在37~40之间的频率是0.2,则这50个数据在37~40之间的个数是( )。
A.1 B.2 C.10 D.5[来源:学+科+网Z+X+X+K]
5.若分式中的 m、n同时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
A.扩大两倍 B.不变 C.缩小两倍 D.无法确定
6.为了了解我市八年级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从全市各区县质量统测卷中共抽取250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C.全市八年级考生是总体 D.2500是样本
7.乐器上一根弦AB=80cm,两端点A、B固定在乐器板面上,期间支撑点C是AB的黄金分割点(AC>BC),则AC的长是( )。[来源:学科网]
A.40﹣40 B.40﹣80 C.120﹣40 D.120+40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a﹣1>b﹣1 B.1﹣a>1﹣b C.a≈1﹣b
考点:比较大小。
专题:用字母表示数。
分析:对于a>b,不等式的两边同加或者同减一个有理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同乘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同乘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由此规则分别判断A,B,C,D是否正确即可。
解答:解:对于A:由a>b得到a﹣1>b﹣1,不等号的两边同减1,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所以A正确;
对于B:a>b,两边同乘以﹣1得,﹣a<﹣b,两边同加1得,1﹣a<1﹣b,与1﹣a>1﹣b相矛盾,所以B错误;
对于C:a>b,两边同减去1得,a﹣1>b﹣1与a﹣1
对于D:a>b,两边同乘以﹣,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a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应注意不等号的方向什么时候改变。
2.已知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a|>|b| B.a+b>0 C.a﹣b<0 D.ab
考点:绝对值;数轴的认识。
专题:数的认识。
分析:由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可以知道:b<0,0a,利用b到原点距离大于a到原点距离,再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即可判断。[来源:学科网]
解答:解:A、根据b到原点距离大于a到原点距离,所以|a|<|b|,故该选项错误;
B、根据b到原点距离大于a到原点距离,所以a+b<0,故该选项错误;
C、根据b<0,00,故该选项错误;
D、根据b<0,a>0,则ab<0,所以ab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利用在数轴上数比较大小,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下列多项式不能用平方差分解的是( )。
A.25a2﹣b2 B.a2﹣b2 C.﹣a2+25b2 D.﹣4﹣b2
考点:用字母表示数。
专题:用字母表示数。
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两平方项符号相反,对个选项分析后再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解:A. 把25a2﹣b2化成(5a)2﹣b2,符合平方差公式。
B. =﹣b2符合平方差公式。
C. ﹣a2+25b2化成(5b)2﹣a2,符合平方差公式。
D.﹣4﹣b2=﹣(4+b2),不符合平方差公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主要式子的转化。
4.我校八年级学生在生物实验中抽出50粒种籽进行研究,数据落在37~40之间的频率是0.2,则这50个数据在37~40之间的个数是( )。
A.1 B.2 C.10 D.5
考点:百分率应用题。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根据频率、频数的关系:频率=频数÷数据总和,可得频数=频率×数据总和。
解答:解:因为在生物实验中抽出50粒种籽进行研究,数据落在37~40之间的频率是0.2,
所以这50个数据在37~40之间的个数=50×0.2=1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频率、频数、总数的关系:频率=频数÷数据总和。
5.若分式中的 m、n同时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
A.扩大两倍 B.不变 C.缩小两倍 D.无法确定
考点:用字母表示数。
专题:用字母表示数。
分析:运用2m与2n分别代替mn,然后把分式进行化简,得到答案后再与原分式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m、n同时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不变。
故选:B。
点评:本题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6.为了了解我市八年级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从全市各区县质量统测卷中共抽取250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C.全市八年级考生是总体 D.2500是样本
考点:设计统计活动。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
分析:根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解答:[来源:Zxxk.Com]
总体:所要考查对象的全体;
个体:每一个考查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考查对象;[来源:Z|xx|k.Com]
样本容量:样本所含个体的数目(不含单位)。
解答:解:A、因为2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本选项错误;
B、因为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故本选项正确;
C、因为全市八年级考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是总体,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2500是样本容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要熟记各概念方可正确进行解答。
7.乐器上一根弦AB=80cm,两端点A、B固定在乐器板面上,期间支撑点C是AB的黄金分割点(AC>BC),则AC的长是( )。
A.40﹣40 B.40﹣80 C.120﹣40 D.120+40
考点:线段与角的综合。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较长的线段为全线段与较短线段的比例中项,这样的线段分割叫做黄金分割,他们的比值叫做黄金比。
解答:解:因为期间支撑点C是AB的黄金分割点(AC>BC),所以根据黄金分割点的概念得:AC=AB
=×80
=40 ﹣40。
答:AC的长是40 ﹣40厘米。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黄金分割点的概念,要熟悉黄金比的值,难度适中。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8.(2015•潍坊)如图,在半径为R的圆形钢板上,冲去半径为r的四个圆,请列出阴影部分面积S的计算式子,并利用因式分解计算当R=6.5,r=3.2时S的值(π≈3.14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考点:组合图形的面积。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用大圆的面积减去4个小圆的面积即可得到剩余部分的面积,然后把R和r的值代入计算出对应的代数式的值。
解答:解:S=πR2﹣4πr2
=π(R2﹣4r2)
当R=6.5,r=3.2时,
S=3.14×(6.52﹣4×3.22)
=3.14×(42.25﹣40.96)
=3.14×1.29
=4.0506
≈4.1
小升初考试注意事项
1.考试前要检查文具、证件等相关物品是否齐全。文具主要包括:黑色签字笔,铅笔,橡皮,刻度尺,三角板,圆规等。签字笔,铅笔各至少准备两支(具体以准考证注意事项为准)。文具装入透明笔袋。草稿纸一般考场会提供。
2.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考前可翻一翻最近的错题,或适当做几道题目保持状态即可,正常作息。
3.家长提前到学校熟悉路况,按照要求的时间提前安排好出门时间。离得近的可不用开车,以免交通拥堵。
考试时:
1、考试时间:80分钟。
2.试卷发下来,先填写密封线内容,然后用1分钟左右浏览下试卷,一来统揽全局,对试卷结构、题量、题型有所了解;二来根据试卷结构与题目数量,迅速大约分配下数学、语文、英语等部分的做题时间,三来看有无缺页。
3.题量估计不小,千万不要在某道题目上浪费太多时间。有不会做的题目,先空着,等全部做完后,再回头研究!
4.要看清题,不能凭印象答题:考试肯定会出现熟悉的题型,但一定要看清楚题意,考题可能在细微处有所改变调整,若凭印象答题可能会出现失误。
5.若有作图题,一定按要求作。用直尺圆规铅笔,不要随手乱画。
6.应用题的解法不拘一格: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探求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而在考试时,不管是什么方法,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面对一道不会做的应用题,可调整思路,算术方法、方程方法都考虑一下,不要钻牛角尖。
7.注意计算题的简便运算:一般情况下,计算题都是会有简便运算技巧的,越是看着复杂的题可能越简单,一定要细心看题。若看不出简便方法,以细心平静沉稳的态度硬算也要把它算对,大多数计算题就是送分题,别自己把送到手的分给搞丢了。
8.不管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工程问题,经济问题,浓度问题,还是盈亏、鸡兔同笼等经典应用题,除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常规方法,方程法非常有可能会派上用场。如果出现有难度的行程问题,考虑方程法和比例法这两大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9.书写务必整洁!写错的地方不建议用涂改液或胶带,拉掉就行。选择、填空只写最后结果,计算、解答题要有必要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