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宿赞公房》译文及注释鉴赏

美玲 1172分享

《宿赞公房》是由杜甫所创作的,诗中描写夜宿赞公土室的所见所感,对赞公的守禅本性给予赞美,抒发了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之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宿赞公房》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宿赞公房》

唐代:杜甫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宿赞公房》译文

高僧怎么也会来到这里?在这秋风飒飒的季节我与您相逢。

阴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严霜欺倒了半池莲影。

遭到放逐又岂能违背心性?身居荒野也未能放弃禅宗。

今夜与您相逢共宿,陇上的明月也向我们现出圆圆的光影。

《宿赞公房》注释

杖锡(xī):手持锡仗。锡仗,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示四谛十二姻缘之义。比丘向人乞食,到门口,便震动锡杖上的小环作声,以让人知道。

飒(sà)然: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

宁:岂能。

虚空:荒野无人之处。赞公土室在山野。

陇(lǒng)月:洁白明亮的月亮。

《宿赞公房》赏析

诗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贬弃官,暂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谪置此地的原京师大云寺赞公,所以以“锡杖何来此”反诘起笔,表现了惊愕之情。“秋风已飒然”自然是寄情于景,以秋风述说一份不满与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紧接“秋风”义旨,进一步渲染赞公与自己处境的萧条凄凉。对仗工整,用字精准,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传神而出。此处也为下文赞叹赞公梵行高洁,禅心清净作一反衬。诗至“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则秋戚之情一扫而空,换之以无尽的平和,又透出独立孤峰顶的豪情。赞公深通佛法,无论外境如何变化,也不能动摇他的清净心。而一切万法无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离空性,就如虚空也是禅。在赞公身边,使诗人也感染了几分宁静安详。夜间在赞公房间休息,望见朗朗明月,扫清太虚,犹如禅心空明,能出种种违顺。同时尾联也点出题意,以作照应。

《宿赞公房》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乾元二年(759)深秋在秦州时作。赞公是杜甫的旧友,在长安大云寺作住持时,曹留杜甫在寺内小住,并赠送丝细毛布。不曾想到在流寓中相逢。诗中描写夜宿赞公土室的所见所感,对赞公的守禅本性给予赞美,抒发了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之情。

《宿赞公房》赏析二

这首诗以“杖锡何来此”发问开始,但又故意不作回答。这是因为政治斗争竟然连累到了出家人,杜甫痛心疾首之余,不愿再回顾往事。二、三、四句接着写秋风、院菊、池莲,都是赞公禅房所见。这些描写不仅借物写人,侧面写出赞公作为释门隐者清静淡泊的生活与性格,还运用“飒然"、“雨荒”、“霜倒”等词语,象征着赞公平白受屈被贬的不幸遭遇。

五、六两句从“放逐”起首,推崇赞公不为放逐移节的情操。“放逐宁违性”说赞公被放逐到深山老林,而那里恰好是赞公喜爱的地方。“虚空不离禅”说宠辱无非虚空,等荣辱,齐贵贱,正是禅门的宗旨。在安慰、赞扬赞公的过程中包含着对眨谪、放逐的蔑视。

最后两句写夜,点明题目中的“宿”字。二人本来交情很好,后来同案遭贬,如今又在边地相逢,自是非常难得。“陇月”句,不仅是写景,更重要的是以月圆象征两位老友的团圆。

这篇诗作的前三联极富禅趣。在凡胎俗人眼中,身遭贬谪,处境凄凉,当会黯然神伤。然而对禅家佛人来说,一切万法,一切烦恼,都是主观的,因此都是空幻不实的,通过勤修苦练参禅悟道,体悟了这种万物皆空的微妙智慧,即可开悟解脱,最终达到没有执著、没有牵挂、没有悲欢,坦荡磊落、广大自在的心境。诗篇中僧人赞公不以自身的遭贬境遇的凄凉而悲伤,对事态变迁来之不拒,处之淡然,可谓了悟了禅定般若之境,体悟了万物皆空的智慧。

《宿赞公房》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宿赞公房》译文及注释鉴赏相关文章:

1.杜甫《进艇》赏析 《进艇》译文及鉴赏答案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及鉴赏

3.杜甫《小至》译文 《小至》赏析及鉴赏答案

4.杜甫《楼上》译文注释《楼上》鉴赏及赏析

5.杜甫《夏日李公见访》译文及鉴赏

6.杜甫《春宿左省》译文及鉴赏

7.杜甫《日暮》赏析 《日暮》译文及鉴赏

8.杜甫《狂夫》鉴赏 《狂夫》译文及赏析答案

9.杜甫《发潭州》鉴赏-《发潭州》译文及赏析

10.杜甫《归梦》鉴赏 《归梦》译文及赏析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