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凌侍郎还宣州》诗词译文鉴赏

美玲 1172分享

《送凌侍郎还宣州》是由晏殊所创作的,这是一首送别诗,是晏殊送当时的工部侍郎凌策返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凌侍郎还宣州》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送凌侍郎还宣州》

宋朝:晏殊

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

津吏戒船东下稳,县僚负弩昼归荣。

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

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

《送凌侍郎还宣州》翻译/译文

①凌侍郎: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凌弯人。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官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部长、副部长级别。

宣州:主管,如,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

②日南:汉郡,汉武帝时设立,在今越南中部,东汉末以后,为林邑国所有。

藩郡: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藩属。藩国。藩镇。藩邦。郡,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藩郡,郡县。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及郡下。”

古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古称古宣城。

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这里泛指天上。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使旌:旌,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如旌旗。《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使,用。使役,使力。使钱。使旌,用旌旗。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拥旄万里。”

③津吏:古代管理渡口﹑桥梁的官吏。

戒船:戒,防备。如戒备,戒严。戒船,这里指押运船只。

县僚:僚,旧指同在一起做官的。县僚,同在一县做官。

负弩:弩,弓箭。负弩,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归荣:犹荣归。光荣地返回故乡。 唐·司空图《送草书僧归越》:“今系名内殿,且为归荣,足以光于远矣。”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於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明·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中:“ 张南山尚书归荣,家训云:‘为吾后人者,生子虽多,不可不教;生女虽多,不可不举。’”

④谢守:指谢朓,他曾在宣城任太守。谢朓(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著名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他在宣城任太守时,于府治之北陵阳峰上建室,取名“高斋”,吟出“空为大国忧,纷诡惊非一。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高斋视事》)等诗句,故有“谢守高吟地”之说。

朱公:即 陶朱公 。范蠡的别称。《史记·货殖列传》:“﹝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

风月:指男女间情爱之事。前蜀 韦庄 《多情》诗:“一生风月供惆怅,到处烟花恨别离。”这里指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朱公:陶朱公,即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国宛(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宋陆游 《连日大雨门外湖水渺然》诗:“尚鄙朱公养鱼术,肯为宁戚饭牛歌?”

⑤汉庭三独坐:东汉光武帝在加强监察官僚权威方面,创造了一个有趣的形式,叫做:三独坐。《后汉书·宣秉传》说,宣秉在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担任御史中丞,“光武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其他官僚朝见皇帝时,都站着,惟有他们坐着,故曰:独坐。这和西汉时司直、司隶校尉朝会时排列在九卿之前,均为尊宠监察官僚的特殊礼遇。此后,“三独坐”或“三独”,甚至成为御史中丞、司隶校尉这类监察官僚的代名词。东汉初年,就恢复了西汉时设置过的三套监察机构,对加强皇帝的权力起了巨大的作用。

飞觥:传杯。 唐羊昭业《皮袭美见留小宴次韵》:“泽国春来少遇晴,有花开日且飞觥。”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物理既难常,达生重飞觥。” 清 陈维崧 《莺啼序·春日游平山堂即事》词:“玉笋飞觥,春纤拂素。”

《送凌侍郎还宣州》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晏殊送当时的工部侍郎凌策返乡。

凌策(957-1018),字子奇,宣州泾(安徽泾县)凌湾人,北宋名臣。雍熙进士。历广安军判官、西川节度推官,光禄寺丞。李顺起义,川陕许多选官都不愿意上任,凌策自动请示出任,后到绵州任职,升迁户部判官,淮南东路安抚使。公元1016年(大中祥符九年),凌策从蜀地回来,皇上有意擢用,但凌策得病,这首七律《送凌侍郎还宣州》晏殊送凌策回乡写的。

首联“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介绍古宣城是块圣地。碧霞满空,神仙都要摇动旌旗,在那里聚集。历史上的宣城 “易置不常,统治称重”(宋 章岷《绮霞阁记》)宣城地灵人杰,便有凌侍郎这样的人才。

颌联“津吏戒船东下稳,县僚负弩昼归荣”,写凌策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受命重新筹划从岭南运输香药至京师,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比过去节省下大量人力和大笔运费。由此,“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宋史·列传第六十六》) 凌策任英州知州期间,其时广、英路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大源洞开山修路,缩短了行程,方便了运输行旅。“由此,“代还,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超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宋史·列传第六十六》)凌策押船营运、开山修路获得如此的成功与殊荣。

颈联“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写凌策的家乡宣城原是谢朓、朱公的所住地。谢守,指谢朓,他曾在宣城任太守,在府治之北陵阳峰上建室,取名“高斋”,吟出“空为大国忧,纷诡惊非一。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高斋视事》)等诗句,故有“谢守高吟地”之说。朱公,陶朱公,即范蠡,字少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辅佐越国勾践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因古宣城 “禹贡扬州之域,”(宋 章岷《绮霞阁记》)故有“朱公故里”之称。

尾联“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赞扬凌策的功绩,一般人是不能比拟的。诗人不是从正面来写,而是用典,显示凌策身份的高贵及功劳之大。三独坐,又叫汉庭三独坐。光武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其他官僚朝见皇帝时,都站着,惟有他们坐着,显示地位的尊贵。据《宋史·列传第六十六》记载:凌策985年(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后步步高升,任了那么多地方的官,后“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宋史·列传第六十六》)1018年(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诗人说,如果人们要坐着喝酒的话,像凌策的大人,谁还敢与他并起并坐,传杯把盏呢?这里用了反问句,从侧面颂扬凌策的功劳。

晏殊诗词有其思想上与艺术上的独特追求。他希望以歌颂太平为出发点,艺术上又追求“气象”,同时也讲求词的可歌性。在宋朝的所有宰相中,晏殊也许算是活得最明白的一个。歌颂太平正是其诗词创作趋于一途的共同表现,这也是由晏殊所处的环境、地位决定的。他不少作品直接写酒增加宴席上的欢乐气氛。,如《奉和圣制上元夜》、《浣溪沙》等。这首诗借写酒来歌颂凌侍郎及他的家乡,但在一定程度上向“温柔敦厚”靠拢,无凄厉之音,得中和之美,珠圆玉润,其中感情如陈年甘醴,看似平淡,品之味长。

《送凌侍郎还宣州》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送凌侍郎还宣州》诗词译文鉴赏相关文章: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及鉴赏答案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宋词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诗词译文及鉴赏

《念奴娇·我来牛渚》诗词鉴赏及译文参考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鉴赏及译文注释

柳永《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译文及鉴赏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11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