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众却很惊艳的古诗词
诗词是我们从一上学就开始接触的体裁,众多周知的诗词比比皆是,但是你知道有哪些很小众却很惊艳的古诗词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很小众却很惊艳的古诗词鉴赏_惊艳洒脱的小众诗,方便大家学习。
作者: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赏析: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轻松的,前两句写景,写“春风”、“小舟”、“纶丝”、“钩”,非常简单的就交待了渔父的装备,后两句写满江的花和一壶美酒,最后一句点睛之笔,写出渔父的自由,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自由和轻松。
作者: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赏析:“人在玉堂深处”暗中表达出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然后写“别后”,作者写自己走后东坡的冷清景象。最后三句,写作者决心以后一定要在回归东坡的心愿,表达出作者对于黄州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作者: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交代了诗人借宿的地方,并且一个“愁”字点明了作者忧愁的心情。后两句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写了“江”、“月”、“灯”,景色描写令人神往,但是也表露出一种孤寂之感。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词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清 张惠言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闲来阅遍花影,椎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更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鉴赏
张惠言的词并不多,但这首尤为出色。江南二字本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总能使人联想到春风十里、江水绿如蓝、画船听雨眠的缱绻画卷,但后面的铁笛二字,在温柔多情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刚毅与坚韧。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有着怎样的壮志豪情。
宋代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鉴赏
最早接触这句话,是课本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第一次读这到这句话,尚未觉得惊艳,后续查文献读完全诗,才真正被这个僧人平淡的语句打动。
沾衣欲湿的绵绵细雨,润物细无声,难怪会有人写出天街小雨润如酥的诗句。第一次来鹏城,在阳春三月来的,当时走在绿荫遍地的深南大道,涌上心头的分别“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和“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在这暖风微醺的季节,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很小众却很惊艳的古诗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