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译文分析鉴赏

大吉 1172分享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是由俞国宝所创作,这是一幅西湖春游图。是淳熙间作者为西湖断桥畔小酒家所作,并书写在酒家的素色屏风上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风入松①·一春长费买花钱》

  作者: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花边。玉骢惯识西湖路②,骄嘶过、沽酒垆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髻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寄、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③。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注释

  ①风入松:古琴曲有《风入松》,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调名源于此。

  ②玉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③花钿:女子头饰。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讲解

  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这首词是太学生俞国宝题写在西湖一家酒肆屏风上的。已作太上皇的宋高宗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了这首词,“称赏久之”,认为“甚好”,还将其中“明日再携残酒”句改为“明日重扶残醉”,俞国宝也因而得到即日解褐授官的优待。

  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宋金签订“隆兴和议”,此后的三十年内双方都挂起了免战牌。暂时的和平麻痹了人们的意志,也为上流社会提供了醉生梦死的可能性。

  这首词写于淳熙年间,正是这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状态的反映。因此,读者一定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幅“西湖游乐图”。

  词篇由描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开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长费”“日日”“醉”等词语却传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无比留恋:“玉骢”两句写马,然而马的“惯识”是由于人的常来,马的“骄嘶”是由于人的惬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马写人,再因人写湖,最后达到了人与境、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总之,开头四句是用作者浓烈的情绪感染读者,使人对西湖产生“未睹心先醉”式的向往,因此下文描写的游湖盛况,也就预先被蒙上了一层美的面纱。再说,词人、玉骢、酒楼都是西湖游乐图的组成部分,因之这四句所表现的词人情致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并使词篇“起处自然馨逸”(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

  “红杏”以下四句是游乐图的主体。这里仅仅二十余字,可是所含的信息量是极丰富的:有繁盛的红杏,浓密的绿柳,如云的丽人;有抑扬的箫鼓,晃荡的秋千,漂亮的簪花;有氤氲的香气,和暖的春风。——作者抓住了西湖游春的热点,浓墨渲染,为读者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最佳契机,词人旺盛的游兴,也借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画船”两句为暮归图,是游乐的尾声。在这里,作者把“春”写成有形有质、可取可载的物事,不仅使词句贴切生动,也写出了西湖春天的特色:春在游舟中。“馀情付湖水湖烟”,在热闹浓烈之后补充幽悄淡远,在载春归去的满足之后补充馀情,表现的是西湖的另一面目和作者游兴中高雅的一面。人去湖空,论理词篇也该收尾了。不料作者别出心裁,反以来日之事相期,收得别致而又耐人寻味,也更加突出了当日之尽兴欢乐。陈廷焯说:“结二句馀波绮丽,可谓‘回头一笑百媚生’。”(《白雨斋词话》)“重扶残醉”是说前一日醉得很深,隔日余醉尚不解。不过到底是酒醉呢,还是景醉呢,还是情醉呢,还是三者兼而有之,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这一句的原文作“明日再携残酒”,是一个尚未解褐的太学生清寒潇洒、忘情山水的性格的反映,未必不工,只是没有高宗那种皇帝派头就是了。

  这首词受前人喜爱,还有一个原因是词风香艳绮丽,情致浓而近雅。在我国文学史上,词,很长一个阶段是作为歌馆酒筵间的佐料而存在的。因此旧日的词人们,对于香丽流美型的词风就有着特殊的偏爱。

  这首词的结构也颇别致,归纳言之,大约有三个特点:一、完整。从概说醉心西湖叙起,次写玉骢近湖,继写全天游况,再写画船归去,终以来日预期,可谓严密得滴水不漏。二、分片。根据填词的通常规矩,前后两片总应有个分工。《古今词论》引毛稚黄的话说:“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盖宋词人多此法。”但是这首词上下两片的意思是成一个整体的,过片的地方不仅没有大的转折,反而同前半阕的后两句结合得更紧。三、照应。比如:“日日醉湖边”之与“明日重扶残醉”,“玉骢”之与“画船”,“西湖路”之与“陌上”,“花压鬓云偏”之与“花钿”等等。这种结构形式的选用,使得词中所描绘的西湖游乐图更加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了。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赏析

  这是一幅西湖春游图。是淳熙间作者为西湖断桥畔小酒家所作,并书写在酒家的素色屏风上面。

  上片写春景。一起两句:“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自然香逸。“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盛况非凡。先写游人之豪兴,花边买醉,席上听歌;次记车马之纷繁,白马如玉,骄嘶湖边。一个“醉”字,直贯篇末。“惯识”句,从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脱胎,紧承“日日”,细致生动。“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描绘湖上之美景,摹写歌舞欢乐之实情,香茜芳隽,嬉春景象,形容殆尽。短短六句,勾勒出一幅西湖春光图;红杏飘香,绿杨婆娑,湖边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买花、沽酒,歌舞、秋千,把一片大好春光和人们争相赏春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

  下片写恋春惜春的情绪。换头:“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云鬓偏。”仍承上片,写游人之钗光鬓影,绵延十里之长。丽人天,指踏青游春的时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花压云鬓,花插满头,杭州习俗,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当地俗语说:“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这两句,描写西湖的春色,是上片的承接,又是下片的铺垫。

  “画船载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写人们恋惜春光的情绪,绵渺多姿,风致妍秀,十分动人。这是这首词的核心,是画龙点睛之笔!

  歇拍“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起应篇首,结束全篇,余波袅袅,饶有韵味,绮丽动人!“重扶残醉”,原本作“再携残酒”,据《武林旧事》载:高宗(赵构)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

  这首词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通过写西湖春游,将南宋时期偏安一隅,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俨然如见!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点评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旖旎春光、点写歌舞升平的游乐词。此词曾得到南宋临安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并经过御笔改定。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阶级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 全词主写西湖春景,上下一气贯通。词的前四句写人也写马。而其意在渲染西湖的美不胜收。西湖放游,日日如此。以至于到了人“日日醉湖边”,而马则“惯识西湖路”的境地。“惯识”承“日日”,“沽酒楼”承“西湖边”,马经此而“骄嘶”,而写马正为了写人。一个“醉”字已将人带入那神往的画中。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有云:“起处自然馨逸”。通过侧面渲染,西湖魅力已然足见。“红杏”而下四句实写西湖美景。“红杏”、“绿柳”予人以花香,配之以暖风,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继之以悠扬飘荡的“萧鼓”和隐约可见的“秋千”,加上青春靓丽、珠光宝气的出游丽人,人文景观热闹非凡,令人陶醉。有山、有水、有花、有人、有声、有色,此等美景只应天上有,如今却在人间西湖边现,难怪西湖有“人间天堂”之美称。如此美不胜收的胜景,谁能不陶醉于其中呢?末四句则写日暮人归,湖水山色幽悄淡远,风光依然妩媚,词人余兴未尽,独自赏玩之余,相期明日扶醉重来。既是与前“日日醉湖边”相呼应,也表达了词人对西湖春景的无限留恋。此词笔调轻快流丽,如行云流水,读来令人心无远虑。但词局限于风光如画、香绮浓艳的描写,故篇外并无多少深意可言。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作者介绍

  俞国宝,生卒年不详。号醒庵,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淳熙间太学生。《武林旧事》卷三载,宋高宗一日游西湖,御舟经断桥,有小酒肆,中饰素屏,书《风入松》一词于上,孝宗驻目称赏久之,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醉笔也。其词云:“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孝宗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况周熙《蕙风词话》卷二谓俞词“第流美而已。顾当时盛传,以其句丽可喜,又谐适便口诵,故称述者多”。《全宋词》辑其词五首。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38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