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著名的诗词与赏析

大吉 1172分享

  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忠臣,在中国文学史上是著名诗人,受到万世景仰,留下了许多朗朗上口、艺术价值颇高的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天祥著名的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

  扬子江:属于长江中的一段,即长江流经南京这一段叫做扬子江。

  诗歌大意:近日来我被俘北上,像随风飘荡一样到了北海一带,后来我又回到了扬子江畔。我的心就像那磁针石一样指向南方,不能达到决不罢休。

  这首诗是南宋灭亡以后文天祥浙江余杭一带继续作战,后来他被俘北上,到了江苏的镇江得以逃脱,几经辗转来到通州(今江苏南通市),准备向南到福州投奔宋端宗赵罡,文天祥在这一路上写了很多表达反抗蒙古、激励士气的诗歌,并且命名为《指南录》,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诗集的《指南录》就是就是根据本诗的最后一句命名的。

  这首诗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艺术手法,用“磁针石”来比喻自己至死效忠宋室江山的决心。全诗思想鲜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坚决忠于国家的忠心,心向宋国是自己的最高愿望,此愿至死方休。千百年后,我辈后人再读前辈英雄之作,依然为其英雄气概所深深折服。

  在国家覆灭之际,多少仁人志士决心扶大厦于将倾。他们或者曾经只是一个文人,或者是一个普通军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救亡图存。国之既亡,家之安存?这也是我汉家男儿的家国情怀,每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这样的理想和情怀尤其得到体现。前辈英雄早已远去,但是他的英雄之气定会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零丁洋:零丁洋亦称”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

  干戈:原指两种兵器,这里指抗元战争。寥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前后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竹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烘烤的这一步工序称为杀青,也称汗青。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蒙古步步紧逼,文天祥在广东一带继续组织抗战,后来终因寡不敌众,在广东海丰北五岭兵败被俘北上,次年过零丁洋,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表明自己的志向。

  诗歌大意为:我早年经科举入仕,一路历尽艰辛,激烈的战火已经燃烧了四个年头,如今对我而言虽然烽火已经消歇,但是国家却变得残破和寥落了。山河变得破碎,我也像那风中柳絮、水中浮萍一般,任由风吹、任由雨打,身不由己,随风雨飘零。想起曾经惶恐滩头的战败,我心中依旧带有惶恐,跨过零丁洋时感伤自己一人孤苦伶仃。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即便是死,我也要留着我的一颗炽热的丹心照耀史册。

  个性化赏析: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想的一定是他这一生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或者曾走到人生的巅峰,又或者曾跌至人生的低谷。然而在我们的英雄文天祥在回忆他的一生时,这一路走来是极其艰辛的,国家的衰落,他的生活也变得艰难,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做《人生如此艰难》,“人生如此艰难”这几个字如果用来概括文天祥的这一生是十分恰当的。

  读到这首诗的第二联时,我的耳畔好像想起张学友的一首《秋意浓》,里面有两句“怨只怨人在风中,聚散不由我。”文天祥的自己就像那风中柳絮、水中浮萍,何时又有过真正的自由呢?

  四年的烽火战斗,因为国家的衰弱,在强敌的兵锋下,文天祥的战斗大多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更是有惶恐滩头的惨败,经过零丁洋时不免感慨自己孤苦伶仃。这些年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朝朝暮暮,没有人可以想象得到文天祥的是多么的孤独寂寞,此时我不禁想起现代人常说的一句话“人生奈何寂寞如雪”,现代人的这点小寂莫和文天祥比起来那真是云泥之别啊!

  司马迁曾经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文天祥也说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死不足惜,日后自当名垂青史。

    热门标签

    38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