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独立性比较好的措施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会表现出希望独立的需求。这时候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要扼杀他们独立的意志,那么具体有什么方法呢?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法
一、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独立性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孩子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这种基本能力、基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我们主张孩子一岁多让他自己吃饭,从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来自己不擦,都让妈妈擦,给他餐巾纸让他自己擦。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让他自己洗手,当然开始先让家长帮助,帮助还是让他自己干,从旁帮助,幼儿期实际上自理能力是培养孩子独立性最主要内容。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到了五六岁你要求可以高一点,在这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劳动习惯。
二、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三、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四、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
个人在走向独立的关键期
一、两岁左右,开始出现独立意识
这个阶段,孩子会把自己想要的表达出来,还希望那些东西永远都是自己的,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我的”、“我要”。生活技能、运动技能和语言能力等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已经可以开始自己吃饭,尝试自己穿衣等。
二、六岁左右,是与母亲真正分离的起点
这个阶段,孩子既想要独立,又必须依赖妈妈。六岁才是孩子与母亲真正开始分离的起点。孩子的内心充满矛盾,爱走两个极端,也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
三、九岁左右,是独立而执着的年龄
这个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在感情上表现出对他人不再过度依赖,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恋。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生活事情,有较强的安全感。随着独立性的增强,爱思考、喜欢与人为善,也就成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典型特征。
四、青春期前后,为独立向各方宣战
独立是孩子整个青春期一直在追寻的东西,渴望脱离父母,树立自己的形象。一个孩子在整个青春期期间的所有一切,都是在寻找自我:认识自己、界定自己、依靠自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人宣告自己内心的想法。
认识孩子的独立自主特质
孩子这个群体也会以非主动的形式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依然是活生生的、有独立意识的人,具有发展的潜能和独特性。
缓解代际冲突的重要步骤是检讨家长的教养态度。
孩子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孩子因其特殊的身心发展状况而需要社会给予特别的重视和保护。但同时,孩子这个群体也会以非主动的形式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依然是活生生的、有独立意识的人,具有发展的潜能和独特性。
现代孩子独立、开放的特征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们受社会的影响,价值选择并不完全以家庭和学校教育为准,而是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其中对某些选择的集中则表现出他们对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强烈追求。据一次对北京市5000名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调查,在金钱、爱情、婚姻、*、自由、事业、知识、个人道德、个人名誉、物质享受、朋友关系、家庭关系、为大众服务等13种人生目标中,选择知识的占第一位;事业的占第二位;物质享受的占第三位;个人道德占第四位;自由占第五位。而在影响事业成功11种因素(精明能干、运气或命运、家庭背景、不择手段、懂得表现自己、个人品德、高学历、耍滑头、仪表相貌出众、见多识广、审时度势)重要性选择的排序中,孩子们认为重要因素前四位分别是精明能干(可多选,)、个人品德、见多识广、高学历,表现了他们对自我能力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他们对家长等长辈的态度虽有很高程度的尊重,但也表现出极强的自我意识和理性的态度。在上述调查中,对“父母永远是对的”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高达;对“子女在家应有自主权”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有;认为“子女应该有参与家庭事物的权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孩子独立的意识和对权威的理智态度,从他们对“人生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判断的高赞同率(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合计)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自主性的强烈表现。
现实生活中,孩子与成人社会的矛盾几乎到处可见,当代中国社会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影响着很多家长、老师和孩子。大人们往往觉得今天的孩子不如过去听话,不好教育;孩子们则觉得大人根本不理解自己,有时甚至要与成人讲权利。这里除了正常教育中不可避免的规范与反规范间的矛盾之外,确实存在着孩子自我发展的愿望和权利问题,存在着成人对这种愿望和权利是否尊重的问题,存在着家长对今天的孩子的了解和认识问题。
首要的矛盾就是孩子的独立开放与家长的死板管教之间的强烈冲突。
孩子独立、开放的群体特征与成人死板管教之间存在着矛盾。和过去的孩子相比,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格外独立、开放,但这种群体特征并没有为大多数家长所充分认识,这些家长一般还是继续延续过去的教育方式:替代选择,死板管教。在遭到孩子的反抗后,很多家长甚至采取更为激烈的方式和手段,激化的矛盾常常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