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良兴 1172分享
 
二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练习等各种不同途径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训练中思维得到发展。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思维的培训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2二年级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
 
小学数学在编写上按照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从教学内容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从四年级开始,教学内容由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十进制计数法—角的分类—平行四边形等,慢慢地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这样既符合数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又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主要训练学生的认数能力,不要求计算;而二年级则侧重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三年级则增加难度,侧重单位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四年级则侧重于运算定律、除法法则、近似值等。每个年级都有侧重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知识的引入由浅入深。
 
如在二年级“简单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还处于抽象思维发展阶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我们先来数自己的手指头。学生从左手的大拇指数起,双手共十个手指头。接着我告诉学生,左手有两个手指头弯在那里没起来,我做着手指弯曲的动作。再由学生数。学生数了一下,结果得出还剩8个手指头。紧接着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剩八个手指头呢?有的学生回答是有两个手指头弯曲在那里没数,有的学生说有两个手指头我们不算。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是最为宝贵的,既要肯定其正确性,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所以既然不算,我们就把它们给减去,10个手指头减去2个手指头,还剩多少个手指头?学生一下子脱口而出是8个手指头。这样进行加强训练,促进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再提问:如果有5个手指头被减去了,应该怎么算呢?学生说:用10-5=5。如此等等,让学生不断地减加,使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抽象思维。
二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在长期训练中得以发展的,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低年级要做好形象思维的教学,中高年级则要做好两者的结合。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单位的认识》这一节时,学生不明白什么叫单位。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解释给学生听。首先引导学生进入单位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单位的概念。我问学生:我们班有多少张桌子啊?学生回答具体的张数。我特地将“张”写得很大,并用括号括起来。
 
又问: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回答后,将“名”写得很大,再用括号括起来。又问:你们的爸妈经常在街买菜,通常都买多少啊?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说是5斤,有的说是1斤,还有的说是3斤,等等,但斤是大家都提到的。于是我又把“斤”写大些,加上括号。许多学生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加个括号。于是我便问:我们上街买菜能不能说买了2菜,我们班有53桌子呢?学生一听觉得有些别扭,都说少了个“斤”、“张”。这时再告诉学生少了它们,我们就确定不了到底是多少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些不可缺少的计量单位。我还特地带来了尺子,要求学生相互测量身高,并记录在本子上。测量完之后,得出身高是130厘米、145厘米,等等。我再让学生用米尺来测量同学的身高,学生这时得出的是1.30米、1.45米,等等。两次测量得出的结果不同,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发现两次测量的单位不一样。我告诉大家:我们的身高没有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我们所用的单位。130厘米=1.30米、145厘米=1.45米,如果我们将1.30×100就等于130后面的单位是“厘米”。学生根据测量知道数值大的是厘米,所以说要在后面写上厘米,要不然不知道是130米还是130厘米。如果我们要将130厘米变换为以米为单位应怎么做呢?很显然,再将130÷100=1.30米。这样学生就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运用练习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的思维是通过练习来强化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只是短暂的储存,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逻辑思维真正得到强化。我们在讲授四年级的运算定律时,学生大脑中的自然的前后顺序一时占据着优势。如在计算23+26×3的时候,学生经常是先将前面的两个数字相加后在乘以后面的数。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数学计算定律:算式中有乘除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强化练习,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既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练习,又需要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思维能力。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觉得很简单,可是一到作业中就出现了计算问题,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没有在大脑中得到保存,学生还是以原有的知识作为练习的基础,当然就会将新学的知识抛之脑后。
 
 
二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练习等各种不同途径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训练中思维得到发展。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思维的培训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2二年级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
 
小学数学在编写上按照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从教学内容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从四年级开始,教学内容由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十进制计数法—角的分类—平行四边形等,慢慢地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这样既符合数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又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主要训练学生的认数能力,不要求计算;而二年级则侧重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三年级则增加难度,侧重单位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四年级则侧重于运算定律、除法法则、近似值等。每个年级都有侧重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知识的引入由浅入深。
 
如在二年级“简单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还处于抽象思维发展阶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我们先来数自己的手指头。学生从左手的大拇指数起,双手共十个手指头。接着我告诉学生,左手有两个手指头弯在那里没起来,我做着手指弯曲的动作。再由学生数。学生数了一下,结果得出还剩8个手指头。紧接着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剩八个手指头呢?有的学生回答是有两个手指头弯曲在那里没数,有的学生说有两个手指头我们不算。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是最为宝贵的,既要肯定其正确性,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所以既然不算,我们就把它们给减去,10个手指头减去2个手指头,还剩多少个手指头?学生一下子脱口而出是8个手指头。这样进行加强训练,促进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再提问:如果有5个手指头被减去了,应该怎么算呢?学生说:用10-5=5。如此等等,让学生不断地减加,使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抽象思维。
二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在长期训练中得以发展的,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低年级要做好形象思维的教学,中高年级则要做好两者的结合。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单位的认识》这一节时,学生不明白什么叫单位。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解释给学生听。首先引导学生进入单位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单位的概念。我问学生:我们班有多少张桌子啊?学生回答具体的张数。我特地将“张”写得很大,并用括号括起来。
 
又问: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回答后,将“名”写得很大,再用括号括起来。又问:你们的爸妈经常在街买菜,通常都买多少啊?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说是5斤,有的说是1斤,还有的说是3斤,等等,但斤是大家都提到的。于是我又把“斤”写大些,加上括号。许多学生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加个括号。于是我便问:我们上街买菜能不能说买了2菜,我们班有53桌子呢?学生一听觉得有些别扭,都说少了个“斤”、“张”。这时再告诉学生少了它们,我们就确定不了到底是多少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些不可缺少的计量单位。我还特地带来了尺子,要求学生相互测量身高,并记录在本子上。测量完之后,得出身高是130厘米、145厘米,等等。我再让学生用米尺来测量同学的身高,学生这时得出的是1.30米、1.45米,等等。两次测量得出的结果不同,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发现两次测量的单位不一样。我告诉大家:我们的身高没有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我们所用的单位。130厘米=1.30米、145厘米=1.45米,如果我们将1.30×100就等于130后面的单位是“厘米”。学生根据测量知道数值大的是厘米,所以说要在后面写上厘米,要不然不知道是130米还是130厘米。如果我们要将130厘米变换为以米为单位应怎么做呢?很显然,再将130÷100=1.30米。这样学生就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运用练习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的思维是通过练习来强化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只是短暂的储存,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逻辑思维真正得到强化。我们在讲授四年级的运算定律时,学生大脑中的自然的前后顺序一时占据着优势。如在计算23+26×3的时候,学生经常是先将前面的两个数字相加后在乘以后面的数。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数学计算定律:算式中有乘除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强化练习,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既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练习,又需要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思维能力。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觉得很简单,可是一到作业中就出现了计算问题,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没有在大脑中得到保存,学生还是以原有的知识作为练习的基础,当然就会将新学的知识抛之脑后。
 
 

    热门标签

    61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