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教研 > 教学设计 > 初级数学学生教学设计

初级数学学生教学设计

林铃21157分享

初级数学学生教学设计怎么写

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级数学教学方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级数学教学设计1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准备课4课时;

2、位置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4、认识图形(一),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5课时

6、1—20各数的认识,10课时

7、认识钟表,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课时

9、总复习,10课时

初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4、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三)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馈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1、小英也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你们也来帮帮她,好吗?

2、引导学生利用以上的解答步骤来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反馈:请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解答步骤,师生给予评价。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反馈练习,让学生再次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巩固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

P90练习二十第9题。

本题与上面的两题相比,规律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组相同的珠子简单的重复,但在颜色与形状上稍稍复杂一点,所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提高练习

P89练习二十第4题:

1、让学生按照以上的解题步骤去完成。

2、在说规律时,着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黄珠数量不变,蓝珠数量是依次增加的。

(三)拓展练习

P91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1、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2、交流汇报,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推理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提高。】

四、回顾小结,提出希望

(一)回顾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师生共同梳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知识延伸: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现更多、更有趣、更神奇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对本课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能有系统的认识,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希望,让学生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更加期待。】

初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初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猜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推理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师:谁来介绍一下柯南?

生:柯南是一名侦探。

师:“对呀,柯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侦探,是一个破案高手,他在破案当中经常用到推理。今天陈老师把柯南邀请来到了2(2)班,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推理的游戏——猜一猜。(板题)

师:柯南还带来了礼物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呢,礼物就在我手上,你们猜一猜礼物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猜到的同学,礼物就送给他!

生1:礼物在教师的左手。

生2:礼物在教师的右手。

意见不同,原来缺少一条信息。

师提示:“我的礼物不在左手上,你能猜出礼物在我的哪一只手上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生:因为老师说礼物不在左手,那么礼物就在右手。(师相机板书:不是——就是——)

师引导小结:只有两种可能,礼物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不是左手,就是在右手。

二、串设情景,感受推理的过程

1、第一次猜书的游戏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像是一个小小侦探一样。下面小柯南想考一考大家了,请看题:欢欢和乐乐两人手里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柯南想让你们来猜一猜,他们是拿着什么时候书?你能猜出来吗?

生1:我猜欢欢拿着语文书,乐乐拿着数学书。

生2:我猜欢欢拿着数学书,乐乐拿着语文书。

师:是的,有两种情况我们不能确定,我们要怎样才能猜出来呢?(多加一个条件),咱们看看乐乐说些什么?

出示乐乐的话: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现在你们能猜出他们分别拿着什么书吗?

生:欢欢、乐乐都有可能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但乐乐不是拿着数学书,那么他就是拿着语文书,拿欢欢只能是拿着数学书。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当我们猜两种物体时,如果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一种。(板书: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一种)

2、第二次猜书的游戏

师:柯南说:“两个人两种书你们懂得做了,那么3个人3种书你们会猜吗?,小丽、小红和小刚三个人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社会书,请你们来猜一猜小丽她拿着什么书?

生1:小丽可能拿着语文书。

生2:小丽可能拿着数学书。

生3:3种书都可能。

师:有这么多种情况,能猜得准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办呢?

生:要给一些条件。给提示!

出示: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同学们读一读他们说的话。

师:现在再猜猜他们分别拿着是什么书?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想法。再让两、三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应该怎样猜?先猜谁的?

生1:因为小红说拿的是语文书,所以我们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么剩下小丽和小刚他们都可能拿着数学书或社会书。又因为小刚说他不是拿着数学书,那小刚就是拿着社会书,那么最后小丽是拿着数学书。

师:说的真清楚,掌声表扬!谁还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

生2: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么小丽和小刚他们可能拿着数学书或社会书,再来肯定小刚,小刚说不是拿着数学书,就是拿着社会书,最后小丽拿着数学书。

师:___的思路真是清晰啊,说得真好!掌声表扬!

师:对比分析:刚才第一次猜书与第二次猜书有什么区别?

师:猜两种书时,怎么猜?

生:不是……就是……

师:猜三种书时,怎么猜?

生:知道小红拿什么书,可以放在一边,再猜另外两个。

师:对了,猜两种物品时,有两种可能,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外一种。猜三个物体时,先确定已经知道的,把先知道的条件放在一边,再按照猜两种物品的方法来猜。(师适时板书:猜两种物品: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外一种。猜三种物品:先确定已经知道的,再接猜两种物品的方法。

初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验证判定角的类别,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

(2)揭示规律:锐角<直角<钝角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命名、自由做角,在活动中对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和更多探索的空间。】

三、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一)连一连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二)找一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9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三)画一画

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

2.同桌交流:说说画法,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

(四)演一演

1.自由表演:用身体的四肢动作表示角。

2.汇报表演。(这是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只要做出动作基本符合三类角的特点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五)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4页第10题)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不仅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更为透彻,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作好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四、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能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级数学学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学生数学教学设计方案5篇

初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师教案五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范文五篇

初中数学考评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公式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小学生数学教案范文大全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