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教案 > 五年级 >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范文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范文

学俊21252分享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范文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范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环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规,环形图片,教学情境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环形图片。

(l)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2)你能举出一些环形的实例吗?

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1)出示例11题目,读题。

(2)提问: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独立思考。

(3)小组讨论,理清解题思路。

(4)集体交流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

(5)学生按步骤独立计算。

(6)组织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板书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 =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 =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7)提问: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8)学生回答后,小结: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把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并。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102-62)

=3.14×64

=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2.概括归纳:如果用R表示大圆的半径,用r表示小圆的半径,你能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推导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和图形,学生读题。

(2)提问: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3)半圆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

学生交流后,明确: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半圆的直径。

(4)思考一下,半圆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

(6)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学生半圆的面积必须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 0

4.小结:圆、半圆和其他基本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组合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大家要看清,整个图形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l)看图,弄清题意。

(2)提问:求涂色部分的面积,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3)第一个图形中,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联系?第二个图形呢?

明确:左图中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相等,右图中半圆的直径是三角形的高。

(4)学生独立计算。

(5)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

(1)学生先量出相关数据。

(2)根据数据独立完成计算。

(3)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

(1)估计每种花卉所占圆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2)计算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

(3)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14题。

(1)学生根据图形做出直观的判断,并说说直观判断的方法。

(2)通过计算检验所做出的判断。

5.完成练习十五第15题。

(1)学生读题,观察示意图。

(2)提问:要求小路的面积实际就是求什么?求圆环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条件?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还有什么条件是要我们求的?

(3)学生独立计算。

(4)集体交流。

6.思考题。

(1)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列式计算。

(2)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启发?

先由学生自主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完善。

板书设计: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 =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 =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102-62)

=3.14×64

=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范文2

教学过程:

1.通过回顾与整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进一步熟练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教学难点:

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具体的知识?将你学到的圆的知识有条理地整理出来。

2.学生在小组中整理。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1)圆的基本特征。

(2)圆的周长计算。

(3)圆的面积计算。

(4)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4.根据整理的知识点,指名说说每个知识点具体的内容。

5.小结:学是为了用,我们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

(l)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

(2)说说画圆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是怎样算的。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交流。

(3)追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

(1)理解题意。

(2)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

(4)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与圆有关的自然现象?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

(1)理解题意。

(2)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

6.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

(1)提问:要求“从小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首先要知道什么?根据题中的信息,怎样求有多少米呢?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提问: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7.作业:练习与应用第7~13题。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圆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多不多?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然后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圆的基本特征

圆的周长计算

圆的面积计算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范文3

学习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范文4

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运用:

正方体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正方体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范文5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相关文章: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范文

202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最新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范文

五年级教案数学上册人教版2021范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质教案最新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021范文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2021范文

2021新课标人教版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教案数学上册最新范文

    16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