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例文

学俊1252分享

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例文1

师:前面的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不同的角。(同时教师演示并在黑板上出示下面各角)这些都是通过旋转而获得的角

师: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生1:如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学具演示 两条边平平的,还是角吗?

生2:如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学具演示 这还是角吗?

师: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那么它们到底是不是角?先讨论第1个问题,请大家谈谈己的观点。

生1:我认为 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2: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好是一条直线。

生3: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2: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3: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面的同学纷纷点头)再请问两位同学,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生1: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形成不同的角。

生3:那么这个图形不是这样旋转而成的?那怎么就不是角了呢?

师:你们为_的发言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说好,不具体,好在那里?

生4:他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尤其是运用数学概念来分析、判断遇到的问。

师: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就是好!

生5:我还有理由说明它是角,我们刚刚学过量角器,我认为这个角是180度,大家请看,量角器上这个180度的角就是这样的。

师:你也朝这方面努力了,还有没有其他意见?(生摇头)对呀!面对“新生事物”,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小心别,不要因为人家长得比较特殊就拒之门外。

那么, 是角吗?认为是角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认为不是角的请举手(有四五个人举手)好,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从定义出发判断是对的,但还是有点疑问,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怎么是角呢?(生1挠头思考)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很多学生点头)

生2:喔,我明白了!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意见,并将这两个角贴到黑板上。)

师:看着这么多的角,(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们在下面议论点什么?

生1:我们是在议论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角,看着有点眼花。

师:很乱?你现在最想干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把它们进行分类。

生2:我还想知道每个角的名、度数。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角的分类来进一步解这些角。(教师板书课题:角的分类)观察一下,怎么分类?(学生陷入沉思)

师:我们每个人的信封中都有像这样的9个角,大家动手,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角的分类。

教师观察分类情况。

A:(大多数学生分成3类)将直角、平角、周角放一堆,当作一类,再将锐角放一类,钝角放一类;

B:(部分学生分成5类)将三个特殊角分为三类,再将锐角放一类,钝角放一类;

C:个别生将角从小到大排列,不知如何分类。

师:请A种分类的同学板演,并说明分类想法。

生1:我认为这几个角比较特殊,放在一起,还有的这些角比直角小,归一类,比90度大的也归一类。

师:刚才老师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分类情况,发现大家都对这几个特殊角特感兴趣,这样吧,我们先来研究这几个特殊角吧。教师把三个特殊角移至黑板上方:

师:对这几个特殊角,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他的名称:直角、平角、周角,我还知道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同时教师板书)

板书:直角   平角   周角

1直角=90°  1平角=180°   1周角=360°

师: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谁还有补充?

生2:我还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平角是直角的两倍,周角是平角的两倍。

师:对,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系的,现在我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感受一这三个特殊角,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他之间的关系?

学生1上台体验,教师喊口令:左手侧平举,向右转、再向右转,向后转。每次转动后问:左手所处的位置与最初的位置成什么角?

生响亮地回答:直角、平角、周角。

师:还有谁想上来体验一下?(生纷纷举手)看来大家都想感受下,那么我们一起来。不请注意我们一向提倡玩中学,玩中悟,希望玩好后谈谈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全体起立,左手侧平举……

生1:两个直角加等于一个平角的度数,两个平角相加等于一个周角的度数。

生2:平角的度数是直角的两倍,周角的度数是平角的两倍。

生3:周角的一半是平角,平角的一半是直角。

师:哎呀!你们的语言真丰富啊!剩下来的这些角你准备怎样分?放在这个方框中哪个位置比较合适?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交流情况反馈:

学生1上台演示:将锐角放在直角下面,将钝角放在平角下面。

师:(指着直角锐角一列)这些角叫什么?

生1:(挠头)错了,这些角不是90度,不能放在一起。(思考)

生2:将锐角放在直角左边,钝角放在直角右边。这些(指锐角)比直角小,放在左面,这些角(指钝角)比直角大,放在右面。

师:他分得好吗?

生:好!

生3:我知道他好在哪里了,他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很讲究次序。

生4:(一个迫不及待的声音)老师我还知道,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角大的角叫钝角。(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关于钝角、锐角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3:我有补充,钝角还要比180度小。

师:(指着上表格)通过同们的介绍和我的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直角、平角、周角每种角只有一个,而锐角、钝角每种角只有三个。

(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马上点头,大部分同学沉思片刻后叫起来:“不对、不对,不止三个。”)

师:锐角到底有几个呢?我们一起来用学具摆摆看。请大家摆一个锐角,再大、再大、再大、摆一个尽可能大的锐角,(学生中现了钝角)看一看谁摆的锐角有问题,锐角要---

生异口同声:比直角小。

生1:(一个兴奋的声音叫起来)锐角一共有89个!

生2:对呀!从1度数到89度,正好是89个。

(看表情,全班学都同意这个观点。此时,教师一声不吭,保持着沉默。课堂一下子沉下来。同学们反而认真思起来,过了一会儿---)

生1:我认为有无数个,我是这样想的,厘米下面可以分成毫米,毫米下面还可以分成微米,微米下面还可以分成纳米。所以我认为1度还可以分,如0.1度、0.2度……(生点头同意)

生2:老师,也可以把一度的角对半分,(师借助画图演示将一度角平均分成两份)再把一半对分。

:再可以分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这样分下去看不清了,怎么办?

生3:可以用放大镜,放大镜不行了,用显微镜,显微不行了用电子显微镜……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一起说锐角有---(生:无数个!)那么,钝角有几个呢?想一想,老师会让大家怎么摆,会问什么问题?

生:老师会让我们先摆一个钝角,再摆一个尽可能小的钝角,但是最小要比直角大,再摆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但是,要比平角小,我认为钝角也有无数个。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1:锐角、钝角有无数个。

生2:刚开始看到黑板下面那么多各种各样的角,都晕了,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师:这要感谢谁呀?

生分类!

师:角的分类上完了,你还有问题吗?

生1:(急不可耐)老师,那张表格中在平角和周角中间空着一块,比平角大而比周角小的角叫什么角?

生2:比角还小的角有吗?

生3:比周角大的角还有吗?

师:你们的问题给老师一个启发,既然比锐角小的角,比周角大的角都是一个未知领域,我们就应秉着科学的态度,不能给它框死。(擦去上面表格中左右边线)知识无限延伸,像大海,我们所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真是学无止境。

师:同学们这种敢于质疑的态度真让我感动,关于角的学问多着呢!若感兴趣,下课还可以讨论,也可上网收集有关资料。

(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我作了“三个改变”、“一个突出”。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原课题为“角的和差”。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角。通过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故改名为“角的分类”。同时也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渗透了一种分类的思想。

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我作了“三个改变”、“一个突出”。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原课题为“角的和差”。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故改名为“角的分类”。同时也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活味,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渗透了一种分类的思想。

“角的分类”一课改变了书本上角的认识顺序(先认识周角,再介绍平角、直角)。本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原有对角认识基础上,呈现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了一个知识模块,通过模糊的一问:你们对这些角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又形成了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一模块中如鱼得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

“角的分类”一改传统课中学生没带问题走进课堂,不带问题走出课堂的状况。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和位成一直线时,旋转一周时,是否是角?课的最后利用空白艺术,勾起学生提问的欲望,增强问题意识。学生经过学习讨论得出了角的分类表,在这张表中两边都空着,在周角与平角之间也空着,空白之处最能引起人的遐想,而且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问题。这时学生都按捺不住好奇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角的分类”一课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境,突出让学生在思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也认识了动态的角但平角、周角的出现还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相冲突的。又如:认识锐角、钝角的个数是无数个又与学生现的知识(数的学习局限在整数范围)相冲突。教师紧紧抓住这些“冲突”要素,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过程成为认真思辨、积极探究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成为情感体验的过程。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例文2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测量实际生活中的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自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电子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呢?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3、出示课件,师读题: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说出阴影部分两个图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说出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的物体或图形我们可以用数的方法知道它的面积,如果是大的长方形,比如黑板、教室地面、学校操场的面积,也用这种方法就会很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小组同学合作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想怎么测量就怎么测量

2、测量的面积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测量的?

3、同学们的测量方法不相同,可是测量的结果却是一样的,这是这么回事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4、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看到这里你们觉得长方形面积与边长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5、师小结:这个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那么你们可以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6、学生说,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巩固练习

P 98做一做 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P99第一题

(四)、拓展

1、你们真能干,知道了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你们身边有长方形的物体吗?想知道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分小组合作)

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最近有人请王老师卖装修材料,她告诉我她的房间地面长12米,宽4米,你知道王老师需要买多少木地板吗?

4、还有一张床面积是300平方分米,我只知道宽是15分米,你们知道它的长是多少吗?

5、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课堂作业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例文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和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有关数的产生,知道了数字和数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明和发展的。不但是数字,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正在学习的、以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人们的生活、劳动中来的,而且学习这些知识又能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所以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在生活生产中都会用到,同时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生活中有很多蕴含数学知识的事例。不信,请注意:

2)故事:课间,同学们安静有序地休息。(课件1)

朱吕浩在经过吴炫陶的座位边时,不小心把吴炫陶的文具盒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课件2)

(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3)朱吕浩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向吴炫陶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散落在地面上的文具,聚焦在两支铅笔上)

4)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

2、探索比较。

1)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两支笔代替摆一摆,摆了一种图形后,再把这种图形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

2)摆完后,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讨论一下,最后形成小组意见,每小组做好发言准备。(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我们请一个小组来说说他们的发现。

学生展示后,还有要补充的吗?

4)我们将这些形成的图形整理一下(课件显示)。

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进行一些适当的分类呢?思考一下,小组内可以小声讨论,注意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对图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小结:同样是这些图形,我们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5)我们选取其中一组分类的情况继续研究下去。(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分类)

3、深入研究。

1)我们将落在同一地面上的两支铅笔形成的图形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两类。像这样落在同一地面上在数学上可以表述为“同一平面”。如果一支在地面一支在桌面则是不在同一平面了。(课件显示)

2)如果我们把落在同一地面上的两支铅笔,也就是同一平面上的两支铅笔想象成两条直线的话,也就是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图形,现在看看,和原来相比,铅笔换成了直线,思考一下,刚刚的分类会不会有变化呢?

3)小组内讨论,引导: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分类。(课件显示)

真是了不起,刚刚汤老师和听课的老师们一起领略了同学们的风采,你们真是好样的,学习就应该这样,敢想、敢说、敢问,还要会动手、动口和动脑!

4、归纳特征。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相交和不相交。

2)那么在数学中对这两种情况又是如何介绍和描述的呢?

(课件出示)

(对相交的情况又是如何介绍和描述的呢?相交——垂直)

5、强化特征。

1)下列几组直线,请刚刚学习的知识判断一下。

2)出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盒子,画在不同面上的两条直线,质疑同一平面。

3)判断下列哪些直线是互相平行,哪些是互相垂直。

指出:平行线和垂线都是相互的,不能单独说哪一条直线是平行线或垂线。

引导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也可以说,这条直线是那条直线的平行线、垂线。

6、灵活运用。

1)正如我们从生活中发现并学习了平行和垂直一样,我们每天都在与平行线和垂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你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身边哪里有平行和垂直呢?

(学生说或组内相互说说)

2)出示校园图,找一找平行与垂直。

7、拓展巩固。

1)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很多的平行线与垂线,要是给一张这样不规则纸,你能找到平行与垂直吗?

2)动手折折,可以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动手试试吧。

3)学生动手折纸,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展示学生的作品。

5)同学们真不简单,竟然能在这样的一张纸上通过自己动手折折平行线和垂线!

请把这些纸收拾起来,吃课间餐时还有它的用途呢?我们连一张纸也不要浪费。

8、全课小结。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认为自己很棒的话,请给自己一点掌声。

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后我们会继续去学习和发现这有趣的数学的!

设计思路:

1、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3、努力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4、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5、将学生放置于故事情节中,借机适时地进行相应方面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

6、充分利用课件,素材采集结合生活,让课件更好地为教学教育服务。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例文4

一、目的要求、意图、教法。

1、设计意图。贯彻新“课标”的过程目标。即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同时学习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探索运算定律性质等建立一种探究的模式

2、教学方法。以题导向,在练中学习和探索。组织学生通过“计算”、“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寻找规律。

3、双基要求。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简计算便”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并能识别乘法题是否可用简便算。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主板书设计。(略)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板书中一题)。

⑴让学生计算完后,说出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师用等号连结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

⑵师:想想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再看看2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何关系?——生完成2题。

⑶师:再想想看看上题相等算式的特点,自编几组合符上面规律的算式。——生完成3题。学生做后让其口述,师板书几组。

⑷师:从上面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独立思考,想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试说(可能不成功)——学生分小组讨论。(可能还不成功)。

师:“我们可先看左边算式,是什么形式?(一个数乘两个数)再看右边是什么形式?(第一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怎样连起来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呢?——学生再说“规律”。

师:我们往往记不住“规律”,为了方便记忆,能否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规律——师用符号板书。

2、验证。

⑴师:刚才我们探索的规律是从一些特别的算式来观察的,它是否与生活实际一致。我们可验证一下。

⑵学生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板书中第二题。(此题也可由学生自编)。

⑶让学生口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再让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算式和得数,说明刚才的规律完全合符生活实际。

3、应用。

⑴学生试做板书中三题。

⑵学生试说理由,同时体会“简算”的乐趣。

4、小结学习方法。

⑴师: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发言,教师手指板书过程指导学生小结,随着学生发言教师逐步并板书“计算 、 观察思考、 找规律、 验证、 应用”。

⑵师: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放方法,望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用这种方法去学习数学规律。

5、练习,

⑴先观察再计算。

750×4×95 899×125×8 25×(4×3×798)

⑵对比(略)

6、作业(略)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例文5

教学目的:

1. 通过激趣,2. 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4. 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5.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渗透实验——发现——验证学习方法的教学,7. 发挥学生的性,8. 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9.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设想:通过激趣,诱发学习动机,培养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教具:长方形、红旗、课件等。

学具:学习纸、直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新居结构图,质疑:

2、出示4dm×2dm的正方形,用哪个面积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小正方形怎样去量?比较两种摆法。

3、谈话引入课题:我们伟大的祖国幅源辽阔,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有多大?武汉市的面积呢?我们关山小学的面积呢?用面积单位一个个的测量合适吗?

4、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课件提示。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使用,共同来解决。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学生大胆去猜想。

1、课件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长方形。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课件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

3、质疑: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4、猜一猜: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拨: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的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摆任意长方形找出你们所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面积并记录下来。

3、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各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测量结果后,现场在课件中输入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各小组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开展积极讨论。(观察实验报告单)

思考: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系?它们有什么关系?

5、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6、引导学生发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激情鼓励。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引导质疑: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讨论验证方法。学生自主验证,交流验证结果。

三、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提问: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2、归纳:实验——发现——验证。渗透学习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同学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播放音乐让学生测量,然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1)回到导入题。课件出示新居的结构图,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新居各部分的面积。

(2)课件出示破镜子的画面,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出长度。

五、深化拓展

学习了这个方法你有什么打算?

六、开放题:课件出示一幅设计图,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请你来当设计师为我们关山小学设计一幅新校规划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例文相关文章:

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例文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最新范文

202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

最新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范文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2021例文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例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最新范文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

2021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例文

    16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