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
备课是教师在授课前对教课过程、环节、内容所作的必要的准备工作。而教案就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上课成功的前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1
教学目标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5台织布机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果: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上,标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应先求什么?
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出是哪一段,应该怎样求?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步解答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8
=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3.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4.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三、巩固发展.
第一组题目: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题目:
判断:①85与1604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②84与1605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③85与1604表示的意义不同.( )
④84与1605表示的意义不同.( )
第三组题目:
连线题,把意义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把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进行比较区分,并对两种解题方法再进行理解区分.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连除应用题,要求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2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004 0.4 0.04
(二)导入新课
1.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对,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挂图):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平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 米……
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 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 )米=( )毫米
小数的大小变化
从( )往( )观察
小数点向( )移动
移动( )位
( )米=( )毫米
移动( )位
( )米=( )毫米
移动( )位
( )米=( )毫米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交流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 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察)
(四)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如果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交流
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示例6、7 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 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 )到原数( )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
把0.73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把30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原数变成0.003。
5. 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3
【教学内容】
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
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
6915.2×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4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内容,例1教学认识图形的平移、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例2认识图形的旋转;例3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旋转90°;例4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例5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以及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这是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经历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关键:
1.教学图形的平移时,要将着力点放在确定平移的距离上。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充分感知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为进一步探索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重点:
1.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2.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六、教学难点:
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七、教学方法与措施:
1.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最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3.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八、课时安排:
1.平移 1课时
2.旋转 1课时
3.轴对称 1课时
4.练习 1课时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范文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3厘。
[评析:通过比划、找刻度等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
1. 教学分米。
(1)出示一个文具盒(长2Ocm、宽l0cm)。提问:猜一猜,文具盒的宽是多少厘米?长呢?
(2)谈话:要准确地说出物体的长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
让学生动手量。
(3)讲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4)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1分米的长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互相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
(6)谈话: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宽和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数一数、比划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猜一猜数学书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们的长度,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谈话: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体厚度大约是1毫米?(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等)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谈话: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数数看。
1枚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是1厘米?为什么?
(3)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提问:从0刻度开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多媒体演示)
你能画一条26毫米长的线段吗?
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评析:让学生猜测、想像、讨论、观察,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解决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系统地认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1)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从大到小排一排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说出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3)讲述:这几个长度单位在国际上还有统一的写法,你们想说说吗?请看第27页横线下边的文字,谁能读出这些英文字母?
指名读后,再一起读一读、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 量下列物体的长,你认为用什么单位合适。
语文书的厚度;筷子的长度;教室的长;橡皮的厚度;铅笔的长。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题。写在书上,同桌相互检查。
4. 游戏找朋友。大树、筷子、课桌、蚂蚁想跟长度单位交朋友,你们谁愿意做它们的朋友呢?(边唱《找朋友》边做游戏)
一棵大树高5( )
一根筷子长20( )
课桌宽3( )
小蚂蚁身长5( )
5. 选择题。
(1)哪个物体长度最接近1分米。( )
① 1根火柴
② 1枝粉笔
③ 1枝毛笔
(2)哪个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
① 一本《新华字典》
② 一本语文书
③ 一张IC电话卡
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6.想想做做第6题。
同桌先猜再量,看谁猜得对。
[评析: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评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接着通过猜测、验证,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再通过讨论、数一数、画一画、比划、举例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