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
学习是快乐的、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
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①不在同一直线上;②三条线段;③首尾顺次相接;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
(1)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说明: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都交于一点;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外部(钝角三角形),也可能在边上(直角三角形),它们(或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二、三角形的边和角
三边关系: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由三边关系可以推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三角形内、外角的关系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三角形的一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四、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说明: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知识点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相邻的内角互补;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多边形的一些要素:
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顶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边形有n个内角。
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2)在定义中应注意:
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
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即空间
2、多边形的分类:
(1)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见图1).本章所讲的多边形都是指凸多边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复习
第十二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
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2.坐标轴上点P(a,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b)的坐标特征: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b)
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坐标平面内,点P(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第十三章 一次函数
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自变量出现在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的底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底数不为0的数。
说明:(1)当一个函数解析式含有几种代数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函数时,自变量取值范围除应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必须符合实际意义。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