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教案 > 二年级 > 2022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2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俊21252分享

2022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

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1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过程,初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8×9+1320-3×4

7+4×720-8×2

二、新课

出示例3

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问:用脱式怎样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58-(14+6)

=58-20

=38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三、做一做

让学生在脱式本上完成,叮嘱学生注意书写格式,集体订正。

并指明6名学生板演。

问: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三)

58-(14+6)

=58-20

=38

2021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2

教学内容:

课本P101、103、104、105页。

学情分析:通过复习表内乘法,使学生对所学习的表内乘法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基本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教学用情境图,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2、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4=20

乘数乘号乘数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复习乘法口诀。(出示乘法口诀表)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9×4=6×7=8×8=6×5=7×4=

6×9=9×8=5×5=8×6=3×2=7×7=

4、复习乘加、乘减

有4个篮子,每个篮子装有5个草莓,篮子外面还有3个。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4页第7题,指名上台演板,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104页第8题(1)(2)小题,指名上台演板,集体订正。

(3)小题,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

2、105页第14题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4)师总结

后面的图形,小棒的个数是连续加3得到的。

3、括号里能填几?

6×()<48()×6<55()×9<57

()×7<707×()<348×()<68

()×6<2034>5×()()×5<34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你想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什么?

2021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教师:我发现这次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的。(教师请相差多的两位同学展示。)

教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课桌长约60厘米,现在你能比画出60厘米的长度吗?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2.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发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试工具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的物体吧!

(设计意图:通过比画1米、1厘米,回顾所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利用学生不熟悉的60厘米,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并且让学生迅速的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体现活动的价值。)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1、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

教师用课件呈现教科书第88页图,但图中不出现测量结果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都在测量什么,这些都是你们熟悉的事物吗?

2、以测量肩宽为例,作好测量的指导

(1)提出测量要求,保证参与活动的全员性

教师:下面请两名同学为一组、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住测量结果

(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试肩宽的活动

(3)组织反馈,合理表示测量结果

教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计学生测量的数据不完全相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3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第二,要不要把每个不同的数据都记录下来?

第三,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

随着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如下肩宽大约30厘米

3.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测量的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台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下测量结果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

肩宽大约30厘米

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

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1米30厘米

讲桌长大约1米

教室长大约10米

身高大约1米35厘米

课桌高大约70厘米

4.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

教师: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测量过一拃的长度、手掌的宽度,你们还记得吗?如果忘记了,我们可以再量一量。

补充板书:一拃长大约15厘米

手掌宽大约7厘米

5.用多种方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或高度的表象

(1)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眼想象实际物体有多长

(2)用手比--学生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边读边用手比画长短

(3)说关系--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两臂展开的长度比讲桌长一些;教室的长要比两臂展开的长度长得多等。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和身边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到底有多长或多高我们很难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时直接测量也不是很方便,你们能不能试着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物来描述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教师:看!小精灵也来参加我们的实践活动了,让我们来听一听小精灵带来了什么信息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具体如下。

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

教师:听了小精灵的话,你对这条鳄鱼的身长有什么感觉?

教师:如果将它与我们家里养的小金鱼比,怎么样了

(2)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

教师:同学们都认为这条鳄鱼很长,到底有多长呢?谁能到前面来用手势比一比、表示出鳄鱼的长度?

教师:他表示的是不是6米?为什么?

教师:这位同学已经完全展开双臂了,怎么还不是6米呢?

教师:估计一下,几名同学手拉手,就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了?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让5名学生手拉手试试,另外两名学生测量,看看是否大约是6米。

(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的价值。

教师:看看5名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你对这条鳄鱼的长度有什么感觉了你能告诉大家,这条鳄鱼到底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突出两点:以什么作为标准,量得的结果大约是6米。

教师:看来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长。

(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

教师:如果请同学们并肩站立,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能有6米长昵?

根据学生发言,组织学生站队,一次不成功可以通过测量进行调整

教师:看来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大约是6米。也就是说你们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大约是6米

教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并实际比一比。

学生可以采取走步、摆课桌等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鳄鱼长度的直观感觉到多角度描述,将抽象的“6米”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的长度联系起来,既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选物体长度的认识,又达到了对“6米”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也积累了测量、描述等多方面的经验、为后面的实践活动积累了活动经验。)

2.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表中一种物体的身高或身长。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

长颈鹿的身高6米

鸵鸟身高2米50厘米

壁虎身长12厘米

足球门的长7米30厘米

游泳池的宽25米

汽车的长4米

(设计意图: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四)回顾与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021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用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棒,谁来说一说?

学:3根,因为三角形是由3条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比一比在1分钟内画三角形,比一比看谁画的多?

(规则:1.时间为1分钟;2.和老师一起进行;3.时间到了,无论画出的是否完整都需要停笔(画图工具:直尺、铅笔))

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三角形(5个三角形)

师:如果用火柴棒摆出图中的三角形一共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设计意图:以数学题材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的,针对二年级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的认识进行巩固,潜移默化的进入学习,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认识。严格说明游戏规则,再以比一比的游戏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列算式:3+3+3+3+3=15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5个3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2.在以上回答问题中奖励孩子七巧板,(奖励4个)提问一个七巧板是几块拼成?

(1)列算式:7+7+7+7=28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4个7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3.让一组中7个孩子举起双手,大家算算一共有几只手掌?

(1)列算式:2+2+2+2+2+2+2=14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7个2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5)如果全班的同学都举手,那么又该如何列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

观察以上3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数相同)

(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4.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

第3个算式,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2相加?(板书:7个2相加)第二个算式有几个相同加数?(一起数一数)相同加数是谁?那这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7相加)第1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5个3相加)问:相同加数是几?(我们一起数一数)几个3相加?

5.由困惑引发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6个2相加的算式:同学们,这是6个2相加,如果有100个2,加法算式怎么写?(学生可能说出把100个2加起来)想象一下,100个2相加,写起来会怎样?

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2=14)

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7×2或2×7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

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7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7×2=12(板书)

6.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7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7×2=14来表示,那这里的7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7表示有7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7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7个2相加”来说)

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

7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7=14

这里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7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7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7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7个2相加”来说)

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

乘号像什么呢?

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怎么读呢?读的时候就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7×2=14)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7乘2等于14)

第二个算式(2×7=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2乘7等于14)

同学们注意:乘号只读一个字“乘”,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一遍。

同学们看,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非常简便。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7.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你能把黑板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因数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三、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四、反思回顾,总结收获: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

2021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5

一、填空。

(1)6×9可以表示()个()相加是多少。

(2)5×7可以表示()的()倍是多少。

(3)3个7相加是(),再加上1个7是()。

(4)8与()相乘得64,()个7相加是21。

(5)14里面有2个7和14是2的7倍表示的意义()。

(6)9是9的()倍,8是8的()倍,是4的()倍。

(7)我们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中,积的算式是()。

(8)8的乘法口诀要比5的乘法口诀多()句。

(9)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简便。

(10)两个加数都是6,和是()。

二、括号里能填几?

6×()<48

()×6<55

()×9<57

()×7<70

7×()<34

8×()<68

()×6<20

34>5×()

()×5<34

三、列式计算。

(1)4个6连加的和是多少?

(2)4乘5的积再加上13得多少?

(3)25减去3个5的和是多少?

(4)3乘5的积再减去9,差是多少?

(5)从80里连续减去2个40,差是多少?

四、小朋友们在游乐园玩碰碰车,每辆车可以坐2个人,4辆车可以坐几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同学们在操场上跳绳,每8个人一组,分成了2组,一共有多少人在跳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松鼠摘松果,每个筐里放了5个松果,一共放了7筐,小松鼠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么1双手有几个手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一块橡皮5角,一支铅笔8角,丫丫买了2块橡皮和8支铅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页,6天,还剩多少页?

2021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2021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模板

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021文案

新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模板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过年教案2021文案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文案

二年级青岛版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

青岛版2021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上册六三制青岛版数学教案2021范文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

    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