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推荐文章
青岛版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模板
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青岛版2021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版2021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模板1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
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具准备:
课件、书签、○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答辩,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画面录音,加背景音乐)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 或 4×3=12 或 3+3+3+3=12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出示主题图)
2、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如果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生1说:“同学们,不要慌,要仔细想一想再做!”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
生2说:“同学们,借助图形摆一摆、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教师板书)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
师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5、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6、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谁来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一)帮助小青蛙。
1、放课件:(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个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种的玉米结实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你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你。”小熊:又摘下了一个玉米棒问:地理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同学们,你能帮助小青蛙吗?)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青蛙算一算吗?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应列式为:3×3+1=10。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一个小书签。
(二)丰收庆祝会
师:小熊为了庆祝丰收,在家开庆祝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1、 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三) 书本58页第4题。
课件展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生摆图形,提出问题;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摆的图形必须用乘加乘减计算。然后交换。
看谁最棒?(学生开始做)。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好吗?下课。
青岛版2021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2、 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3、 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在分析、比较中找出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观察发现,找出乘法口诀表的特征,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能力。
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随堂练习。
青岛版2021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模板3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5-46练习九1-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小资料:
1、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clavis mathematicae)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
2、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个竖,成为“+”,他用这个符号表示增加的意思;他又在加号上去掉一个竖,成为“-”,表示减少.兄弟两个就诞生了.但是“+”和“-”正式被大家所公认,用来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是从1541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的,以后逐渐普及,沿用到现在.
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教学步骤:一、口算。
12+24= 36+6= 42+14= 32+16= 15+25= 35+10=
复习加法的知识。+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号,它是怎么产生的。加号前面的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也叫做加数,算出来的结果叫做和,表示两个加数的总数。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加法算法:2+2 表示什么意思,2个2相加
2+2+2呢, 3个2相加
2+2+2+2呢 4个 2相加
2+2+2+2+2呢 5个 2相加
这组加法算式与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加数都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有2个或者2个以上。
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总数的意思。
如果这样的2有50个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写?2+2+2+2+2+。。。。。。
全部写下来会很麻烦。所以古代的数学家,想了个聪明的办法,把这样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一种算式,哪个小朋友知道,你来介绍下。
2、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把加号改成乘号“×”,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把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
2+2 写成乘法算式是 2×2 读成 2乘2
2+2+2写成乘法算式是 2×3 读成 2乘 3
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 2×4 读成 2乘 4
2+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 2×5 读成 2乘 5
3、拓展深化。50个 2相加呢?写成乘法算式是 2×50 或者 50×2,因为得数都是 100。所以都可以写。
4、归纳乘法的意义。把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可以把写得很长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很短的乘法算式。
那么 2+2 写成 2×2,有简便吗,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长的算式有简便的意思。
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不能,因为 2+3表示 把 2和 3合起来的意思。不是表示几个几的意思。
三、下面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能的话请说出乘法算式
3+3 4+4+4 5+5+5+5 6+6+6+6+6 7+7+7+7+7+7+8 3×2 4×3 5×4 6×5
(不能完全用乘法算式来写出,可能会有写出 7×6+8当然要表扬了。)
说说这些乘法算式的意思, 2个 3, 3个4,5个4, 6个5,()如果学生说成是3个2,4个3,4个5,5个 6也可。)
12×2 表示什么意思,
13×3
14×4
15×5
16×6
17+18
四、归纳小结乘法的意义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求总数的意思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法的有的算式比较长,乘法的算式比较短,有比加法简便的地方,
乘号与加号的样子也差不多,是把加号转一点过来的意思。所以说古代的数学家也很聪明的,把加法与乘法的相差不多的关系通过符号表达出来了。
五、生活应用
1、小朋友最喜欢去公园玩了,游乐场里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结合今天上课的内容,说说这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吗。
(1)摩天轮上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激流勇进有几个小朋友?
(3)过山车上有几个小朋友?
(4)把几把小椅子?
2、通过摆小棒来说说乘法算式。
摆 3个 五角星用了几根小棒,
摆 4把小伞呢,
摆 6个三角形呢。
3、说说生活中的乘法算式。
如每个人左手有 5根手指头,2个手共有几根手指头?
教室的电风扇 每个有 3块转板, 5个电风扇共有几块转板?
每个盘里有 4个苹果,6个盘里有几个苹果?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乘号,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的联系和区别,知道了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 1-4做在书上。
八、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放在教学乘法口诀的前面,是很重要的一堂课,但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讲理解乘法的意义比较困难,乘法的数学思想也是比较难建立的。我们高年级的老师在测试小朋友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会把 “算2个3相加的总数是多少,”用“2+3” 来算,他们多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有加,有总数,就是做加法,也就是说小朋友是从文字来认识建立算式的。而不是从数学思考的角度来做题目的。说明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建立是比较肤浅的。如何帮助二年级的小朋友建立乘法的意义,如果单从文字到文字,从算式到算式恐怕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在设计时考虑到把数学文化结合进去,通过对加号与乘号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因为人类孩童的认知过程也就是人类最初的认知过程,总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实际上升为理论的过程,所以让学生通过对加法符号改写成乘法符号的过程,来促进儿童对数学学习兴趣和热爱。再通过对加法和乘法的比较中来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从复杂到简单来体会乘法思想的精髓。最后从生活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模型,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应用。
青岛版2021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模板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
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教师: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学生:正在摆筷子。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1:小兔正在数有几根筷子——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
学生2:桌子上摆了8双筷子,小兔的手里还有1双筷子,一共有9双筷子。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教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
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
教师: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7双筷子有多少根,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4
2+2+2=6
……
2+2+2+2+2+2+2+2+2=18
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写,写后展示:2×2=42×3=6……2×9=18
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
(板书:2的乘法口诀)
教师:2×2=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结果是4。
(板书:二二得四)
教师: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学生试说,并交流。
(板书: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
教师:请同学们听一听:“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
学生:第二句。
教师:从2×5=10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忆,我们不再用“得”字,直接说成“二五一十”。试着说说2×6=12……2×9=18的口诀。
学生试说并板书。
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
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都是“二”。
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
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诀。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滑冰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出:2个小朋友一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
教师:你能用乘法来计算吗?
学生:2×4=8。教师: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学生:用“二四得八”。
教师:还有别的乘法算式吗?学生:4×2=8。
教师:这个式子用哪句口诀算?
引导学生说出:还是用“二四得八”。
4、深化理解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摆一摆(每次摆2根小棒),边摆边说乘法算式和口诀。
(2)游戏:对口令。同桌两人合作,第一种玩法:一生说口诀的前两字,另一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第二种玩法:一生说乘法口诀,另一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学生活动略。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1,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编1,2的乘法口诀,那么3的乘法口诀呢?课后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五、板书
2的乘法口诀
2+2=2×2=4 二二得四
青岛版2021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模板5
教学内容:
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和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使学生经历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小猴吃桃情境图。
师:贪嘴的小猴子想要吃桃子,它该怎么办呀?(生:爬楼梯)
师:瞧,楼梯多高呀,小猴子爬一会就累了要休息一会,(课件演示小猴子爬前3段楼梯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休息的楼梯上的数字分别是3,6,9
生2:上面的数字是3个3个往上加的
生3:楼梯上的数字依次增加了3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下一次小猴子会在那个数字休息呢?
生1:12
生2:9+3=12,所以应该在数字12休息
师课件展示
师:12里面有几个3呢?
生:4个3
谁愿意上台来数一数?(请1名同学上讲台指给大家看,同学们齐声读出:1个3,2个3.3个3,4个3。)
师:接着会在数字几休息?它里面有几个3?
生1:12+3=15,15里面有5个3
师课件展示
师:多完整,谁能像他一样清楚完整的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展示猴子上楼梯过程。
生1:15+3=18,18里面有6个3。
生2:18+3=21,21里面有7个3。
生3:21+3=24,24里面有8个3。
生4:24+3=27,27里面有9个3。
师:小猴子终于吃上美味的桃子了。现在请仔细观察楼梯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依次增加了3。
生2:后一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
师:也就是说,这组数字都和数字几有关系?
生:数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3个乘法口诀。师板书课题:3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通过有趣的小猴吃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猴爬楼梯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猴休息的数字都是3个3个往上递增的,楼梯上的数字和3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下一步编制3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小组活动摆一摆。小猴每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摆一个三角形,再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再摆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你摆的三角形的个数和所用的小棒的根数,完成统计表。
学生活动交流,根据课件摆小棒,并填写统计表。
活动结束请几名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师引导学生总结出:1个3是3,2个3是6,3个3是9……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现在就请大家试着自己编出3的乘法口诀,编完后同桌之间交流,看看你们谁编的更合理一些。
学生活动,编制3个乘法口诀,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学生编制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完善。
请3名学生汇报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学生点评。
师: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生:9句
看看你编制的口诀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师课件出示3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
师: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从第3句分开,前2句的“3”在后面,后面几句的“3”在前面。
生2:结果满十的没有“得”字,没有满十的有“得”字
生3:从上往下看,结果依次加3;从下往上看,结果依次减3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掌握了得数的变化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记忆口诀。比如老师忘了“三五”是多少,怎么办呢?
生1:它的前面是三四十二,给十二加三是十五,所以三五十五
生2:也可是想三六十八,十八减三是十五,这样也能得到三五十五
师:你们的方法真不错,现在就用自己的方法快速记住3的乘法口诀吧!
学生自行记忆后齐读口诀两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的编制3的乘法口诀,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和创造,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想法,全班交流寻求最合理的口诀形式。在此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练习巩固
1、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填空将口诀补充完整,使进一步熟悉有关3的乘法口诀。
2、摸石头过河
将乘法口诀和计算相融合,在计算表内乘法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用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3、列示计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4、解决问题
一条小船可以坐3人,25人要坐船,8条这样的小船够吗?
先让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5、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和交流的过程中。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联系,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全课总结
师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和反思,也是对知识的再次复习巩固,提高了学生的梳理知识脉络,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