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金凤1871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从数的运算逐步上升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运算的全程教学,同时具有渗透性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快慢适当,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

初中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从数的运算逐步上升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运算的全程教学,同时具有渗透性的特点。如:集合对应知识作渗透安排,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以及归纳、演绎、转化等的教学思想方法也是先渗透而后逐步深入介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就应循序渐进、快慢适当。从七年级开始就应重视三方面先慢后快的的教学设计:①、中小学衔接教学中,从非负数引进负数,完成有理数运算教学放慢;②、整式加减、整式乘除运算进度放慢;③、第二学期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使学生逐步从数、式运算过渡到图形分析教学进度放慢。从全程教学来看,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教学进度放慢,赢得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进度的飞跃;

整式乘除进度的慢,提高了对乘法公式的进一步认识,赢得了因式分解教学进度的快;几何入门教学进度的慢,为平面几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各阶段的特点,编制检测题,对学生进行考查,使各类学生在不同的起点反应自己的最佳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个别中、差学生进行辅导、点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数学的恒心,增强学习数学的毅力。在教学中,我们在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同时,有机地运用渗透式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求新,这样既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能使他们独立思考与创造力得到锻炼。

掌握特点,及时点拨,培养能力

七年级代数教材除了具有渗透性特点外,还具有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及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从有理数概念的建立到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的导出,乃至代数式的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的介绍,都是用归纳与演绎想结合的方法安排。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既重视指导学生从实际的具体事物归纳出概念与一般法则,又重视在归纳中引导学生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概括。而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多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能力。

由于知识基础和教育环境的差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开始时,容易出现不明显的分化,表现在注意力分散及互相抄袭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集体辅导,也要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点拨,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对解题格式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开普勒曾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通向宇宙之美的关键。”可见,数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枯燥性、抽象性,不少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热情。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注意,使其认识到数学的现实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由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设计多种学生学习活动,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积极探究。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体验数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利用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引导其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中。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过程和方法,而不是侧重结果,以促使学生主动猜测与探究,参与到知识与结论的获得过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增强成功体验。同时,教师须想方设法来增加教学趣味性、知识性、生动性,如游戏法、探究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有效提问、多元化作业批改等。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快速而牢固地记忆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教师可将这一知识编为顺口溜,以加深印象: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须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再如教学“分式”这一知识时,教师可利用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情感。同时,由于题目较为开放,可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其在游戏过程中加深对分式概念的理解。如,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分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由“-3、2、a、π,-m、”中随意选取字母或者数字,构成一个分式,比比哪组构造得既正确又多。利用小组竞赛,可督促学生参与活动,也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思维倾向,捕捉其存在的问题,而后利用集体交流,及时调整他们的片面认识。

二、重视课外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在数学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让学生明白知识源自实践,并作用于实践。但因应试教育影响,不少教师侧重知识教授,而忽视了学习实践性,使学生感觉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大,因而他们主要是为应对考试而学习,并认识不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与作用,不能学以致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巧妙地融入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以数学角度进行多方位思考。同时,也需要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走入社会与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激发并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而课外实践活动课,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活动内容可划分为综合研究、研究制作、社会调查;根据活动形式,则包括实践操作、集体交流、小组活动、个别调研。而根据选题范围,则分为指定型课题、自选型课题以及综合型课题;在开展活动课时,教师需把握如下原则:第一、实践性。其内容应贴近学生认知领域,使学生“跳一跳”则可摘到“桃子”。第二、兴趣性。即活动内容应与学生生活相贴近,亦或可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第三、层次性。教师应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不可一刀切,以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当然,在活动课中,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也须发挥教师指导性。如学习《测量物体的高度》时,教师可课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实践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测量校园内一棵树的高度。实践1: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借助一根皮尺与一面镜子,设计测量方案,求出树的高度。实践2:可选用的测量工具有一根长度是2.5m的标杆,一根皮尺,设计测量方案,求出树的高度。然后让学生自选实践活动,学会活用知识,并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

三、善用激励性策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性策略,可催人奋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愿学,乐学,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

第一,营造平等民主的情感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如意志、情感、兴趣等,对学习活动与智力活动有着强化、刺激、动力等功能,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方法。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尽量多表扬,就算是批评也须注意语气与语言上的启发性与鼓励性。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须多用激励性语言或者行为,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讲得真好”、“想法独特”等,以调动学生情感,增强学习信心。

第二,鼓励学生发难质疑。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是教师提问,教师还须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提问。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同时针对不愿问、不敢问、没有时间提问的现象,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民主、轻松的情感气氛中积极提问。如留给学生提问时间,把握启发学生提问的契机,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利用竞赛、抢答等方式来激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如学习《图形的平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课前阅读,并写出自己不懂之处或疑难问题,比比哪组学生所提问题最多,最有探究意义。此外,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需兼顾个体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均参与学习活动中,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同学,利用激励性策略,使其体会到成功感。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

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历史上关于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就是要使教学发挥更好的育人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说,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改变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认为,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有如下因素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所掌握的实际课程领域的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知识;教师教学法的技能,包括使用有效教学策略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与自我批评能力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品质;教师的移情能力与尊重他人的品德;教师教学管理的能力。

一、营造民主和谐交流氛围,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交流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就能在环境的熏陶下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了交流,课堂就缺少了生机,学生的思维也就停滞了。怕出错,顾面子,是学生交流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因此,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使他们乐学、渴学、会学、敢说、会说,是教师在课堂上追求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把自己融入课堂活动中,就得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敢说。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学生自然就有说的欲望。 要让学生想说、敢说,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心态对待学生; 其次教师要改变观念,留足让学生发言的时间; 再次,教师提问时要尽量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你来讲一讲好吗?”“我们共同来探究好吗?”等协商、诱导的语气,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敢于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

二、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学生不折不扣地听教师讲,极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往往是教师提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一个问题。 教师从学生简单机械的回答中,很难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学生常常是重复教师“唯一正确”的结论,不敢越“雷池”半步。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背书匠”,除了做一个生搬硬套的“好学生”,能有什么发现、创新呢? 为此,教师必须把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特别是能就所学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比较、分析和归纳,鼓励学生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探索精神,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真正把灌输的课堂变成放飞的课堂。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思维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掌握程度、认识事物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融入课堂,发掘知识,加强逻辑的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很强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把握好时机,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启发环节,制造气氛,对学生进行启发。 在启发

的时候,要具有层次感,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深入,达到层层思考的目的,促使学生逐渐理解。 如果遇到的问题直接深入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就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根本想都不去想,所以由易到难的层次很重要,也是教学的一个技巧。还有,教师在模拟情境进行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创新能力,使情境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轴对称的物品,在学生都没有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一些提示,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利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四、注重多元评价,热情鼓励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采用的单一的量化评价手段,既让教师未能注重每个学生的素质发展,又让部分后进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自信。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师应该注重多元评价,并给予学生热情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并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在这种理念下,教师要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自评、互评。要求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更要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素质发展进行评价,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只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学生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这就使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新的环境,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新时代的学生。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营造趣味课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更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独立思考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七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初一新生要怎么学数学 七年级数学学习五大方法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0篇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篇

最新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七年级数学的教学总结10篇

最新七年级数学教学总结10篇

七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计划5篇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方案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方案2021

    29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