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泳泳0分享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渗透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设想。

本节属于概念教学课,力图体现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由数字到用字母表示数家的过程,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相应关系式,学生探究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单项式的概念。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整式是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引进的,本节内容由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引出,在实际问题中逐步归纳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准确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内容衔接上循序浙进,让学生乐于接受。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及单项式次数概念。

2、教学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五、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架设学习探索平台,教师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经历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过程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内化,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问题1: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是世界上海拨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条铁路上有关路程的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问: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能行使多少千米t小时呢?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则

它2小时行驶的路程:100x2=200(千米),

它3小时行驶的路程:100x3=300(千米),

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100xt=100t(千米),

字母t表示时间,用含有字母t的式子100t表示路程。

问题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解答教科书第54面思考题。

(1)6a2,a3(2)2。5x(3)vt(4)-n由此引和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单项式概念的探索。

(1)以上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6a2是6×a×a的乘积。

a3是a×a×a的乘积。

2.5x是2.5×x的乘积。

vt是v×t的乘积。

-n是-1×n的乘积。

归纳:都表示数与字母的积。

(2)引出单项式的概念:

①教学活动:

倾听、思考、分析、思考。

②师生互动:

列式解答、倾听、理解、思考、归纳。

倾听、理解概念、举例集体评议。

③学生活动: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课起着过渡作用,由浅入深,对新知识的掌握起着循序渐进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表达,及时强调让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更加完整。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归纳能力,加深对概念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为概念的引出.

(3)让学生举出单项式的例子。

2、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探索。

问题1:以上单项式有什么结构特点。

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

问题2:分别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各字母的指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交流练习:同桌之间一人举出单项式,另一人指出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

教师巡视指导,请各别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3,例题教学

教科书55页例1

学生独立解决后互相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并在黑板上加以规范。

(三)练习巩固,熟练技能。

1、教科书第56页练习第1,2题。

2、下列各式:-x+3,6x,其中是单项式的是。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七、板书设计。

2.1 整式

一、青藏铁路问题(略)。

二、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概念。

三、例题讲解

八、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探索重在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多项式及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很发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较少。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篇2

回顾与反思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指出注意的问题

沙场练兵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 次数是 。

2、多项式3x2+2x-3x-4的最高次项是 ,同类项是 ,常数项是 。

3、去括号3a-(2ab-3b2 +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一 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学生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本上做,找一名同学板书。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应注意什么问题?(出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法则和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写出知识结构图。

布置

作业P192 6、8、11

板书设计:

回顾与反思

一、知识结构

二、1、整式有关概念注:单次

三、整式加减(注:同类项的确定,去括号的应注意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得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更注重对知识形成过 程的反思归纳。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由于留给学生时间较长,课时感到很紧张,今后要注意改进。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

四、板书设计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可以给与适当的巩固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以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的局限性,以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直观具体的图形很感兴趣,因此我使用了教具—温度计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的形式贯穿始终。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大胆猜、多交流”的合作式学习方法。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获得体验和发展。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是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首先复习:有理数包括那些数?

学生回答后让大家思考:你能说出一些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例子吗?

(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展示准备好的教具),并提问:

(1)零上5°C用5表示。

(2)零下10°C用-10表示。

(3)0°C用0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

通过小组交流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1)------(8)

(3)(6)(7)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学生可能出现错误判断,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30页的例1,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出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30页练习1、2

2、课本30页3题(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我采用引导式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都做课本32页1、2。

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篇5

教材分析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

(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

(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

(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

(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

请问:(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b+c)=ab+ac

2-(-2)=(-1)x(-2)=2+(-3)=(+1)x(-3)=-3

2.探究

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

(1)13+(7-5)(2)13-(7-5)

类比数的运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号

(3)a+(b-c)(4)a-(b-c)

3.解决问题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号前,括号内有几项、是什么符号?去括号后呢?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三、知识点归纳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四、例题精讲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巩固练习

课本P68练习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觉得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本P71习题2.2第2题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最新初一数学优秀教案范文

七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最新案例

初一数学老师教学设计个人方案5篇

初一数学教案大全2021优秀例文

七年级数学优秀教案2021模板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教案最新范文

最新数学初一讲课教案例文

初一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最新范文

最新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2021七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范文

    46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