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课前已经要求学生回家预习并做好相应学具的准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多数学生已经建立了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
在课堂上,我从学生的回答问题中发现,学生在课前所做的预习时,已经知道了“毫米”这个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但还没有建立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让他们“做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交流,测量等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我认为上得最精彩的地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1毫米的长度时,能够从身边找出许多适合用毫米作单位的物体。如:作业本的厚度、橡皮擦的长度、直尺的厚度、液晶电脑显示器的厚度、课桌面的厚度、某地区的降水量……学生由自己熟悉的学习用品到身边较熟悉的物品的举例,充分说明学生已经建立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的测量还不够准确。
关于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篇2
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在开始我采用设疑方式引入新课,这样对学生来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在复习旧知时,虽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铺垫作用,但往往会流于形式,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导入。
我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预设的过程,学生能体会到教师设计的目的,一步一步认识余数,但学生还是每一步都让老师牵着走,学生没有自已的思维,因此,我要在这步中,让学生多讨论、多思考,起到小组活动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得出新的学习的方法,使其学得轻松,愉快,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理解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马上得出其结论,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借助了别人的理解死记硬背结论,而没有让学生理解,所以我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体验,多动手进行计算,从而自己得出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倡导学生有效地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所要学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其多动脑,多动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
关于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篇3
本单元主要教学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还有质量单位吨的认识。而新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与上学期学过的有什么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是教学难点。因此,上新课之前我就进行了细致的准备,特别是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这一节课。
本堂课通过创设矛盾的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具体有多长、多厚,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实际测量能力。在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后,进行小组分工,学生兴趣盎然,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或者是身体的某一部分,精心地做记录,在测量中体会了不同的长度。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但是在后面做相关换算方面的习题时,发现很多学生这一块转不过弯来,接受并会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反复去强调,倒不如慢慢在练习中实践中领悟。
关于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篇4
任何新知识获得,都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蕴含着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教学这个意义上来讲,就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可是上完这节课,我感触颇深,有欣慰的,也有遗憾的。欣慰的是自己对“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遗憾的是这堂课存在不少问题。在此我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首先,揭示目标时三言两语,没能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其次,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把握不到位,自认为出现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推导公式的用时多了;二是对设计的几个问题中的重点引导不足,使部分学生对公式的探究过程仍存在一定的疑点。再次在例题评析时脱离了学生的理解。应该根据学生的疑难进行引导,但我却从自己的理解出发了。接着因上面环节用时过长明显影响了当堂训练的开展。
总之,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发现了问题,这就是收获。只有这样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促使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问题,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水平,使自己的课堂更好的服务于“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关于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篇5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感受较好:
一、这一节课通过情景创设,引入新知较恰当,切合实际。教师用4分钟回顾提高后,教师用教学用的三角板提出要学生举起看起来与老师的这块相似的一块学生用三角板。接着让学生通过猜测、变量、计算和比较得出两块三角板相似的结论。这样引入能很好的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能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这节课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活动的机会。不论是回顾旧知,还是探究新知,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比如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这些设计都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
三、教师在这节课中,通过设计问题和启发、引导,让学生悟出学习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比例对特殊三角形,教师提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对任意两个三角形,老师请学生量一量、算一算,结果都是由学生自己操作、判断得出。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理念。
这节课感到遗憾的是有些学生操作计算速度慢,没有时间等待他们探索出给论。这样他们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不能更好应用新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