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教案 > 二年级 >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0篇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0篇

彭永0分享

关于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0篇

教师可以借助教案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0篇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1

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体验到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一台案秤、一些苹果、2袋精盐(每袋500克)、一些鸡蛋、一些沙土、2捆挂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每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可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上课没听讲,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正在打电话求助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演示课件千克的初步认识下载)

一只乒乓球约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个西红柿重250()一个鸭蛋约重60()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克这个单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示下面的题目)

一袋大米重25()一个大冬瓜重10()

一头牛重420()小明体重28()

2.教师: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可是称一些像牛、人这样比较重的东西,用克做单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克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把课题板书完整:千克的初步认识)

(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讲述: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学们亲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组中的1号同学拿出1克重的大米给本组同学看一看,掂一掂.

(1)提问:10个1克是多少克?100个1克是多少克?1000个1克是多少克?

引导学生明白:10个1克是10克,100个1克是100克,1000个1克是1000克

(2)教师重述:1000个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称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

(3)指板书,提问:1千克和1000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天平称一称(左边托盘中放1千克,右边托盘中放1000克)

引导学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4)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引导学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进一步认识1千克=1000克.

同学们拿出1袋精盐(每袋标有500克)、两袋精盐,亲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看看每袋标明重量,两袋重量是多少?

教师说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出示图片法定计量单位).

3.进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1)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体的方法

①出示图片台秤,师简单介绍构造.

②教师介绍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台秤,使用时先把案秤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游标)定在0位,然后将所称物品放到托盘上,观察秤指针所指的数字,指几就是几千克,教师称1千克的苹果演示给同学们看.

(2)实际操作,具体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称出1千克的沙子,装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将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盘里让学生称一称有多重(正好1千克),顺次传递让学生掂一掂.

③把称过的和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拿出来,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说明它们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千克的苹果,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思考为什么都是1千克,而苹果的数量却不一样?如果苹果的数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吗?

引导学生明白:重量相同物体的个数不一定一样多;数量相同,物体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适的数目.

教师重点指导______个鸡蛋重1千克.提问:9个鸡蛋一定重1千克吗?为什么?(因为鸡蛋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样个数的鸡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样重量的鸡蛋个数不一定一样).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单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千克克

4.手势判断对错:

2千克<20_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题中两边单位不同,判断前提醒学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头提出问题,再口头列式,注意问题的单位)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到现在你共学习了几个重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克与千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第44页第4题.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计算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准备:

__

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思

2、观看孙悟空赠送的礼物-年历片,激疑引思。"这上面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秘密,你们快把答案找出来吧!"

3、灯片出示思考题,同时师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大、小月

同桌同学交流观察结果,老师请学生回答发现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

总结:习惯上将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哪两个连续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叫它"平月"。

2、如何记忆大、小月呢?

先组织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计算全年天数

问: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哪种算法最简便,再用计算器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问:为什么一年会有两种天数?主要原因在哪?

归纳: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们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们叫它"闰年"。

问: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之分呢?

问:闰年比平年多几天?多的这一天放在哪个月?

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4、判断平、闰年

持有1900年年历的同学有争议,老师及时发现,并说明:遇到整百年份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年、月、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练习:说一说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课外知识拓展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除了刚才所学的,你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三、理解运用

1、小明满12岁时,只过了三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动手操作

放申奥实况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国思想。

璧合将不完整的20__年年历片制作完整。

要求:先两人交流讨论,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后可美化年历卡。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你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秘密吗?那就课后查资料研究吧!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大三角板、磁铁、一条大红领巾、实物钟、小黑板(五角星、3个孪生角)、剪刀、课件、一张简笔画。

学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笔、四张卡纸(画角、简笔画)、一组(7个)角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

(课件出示:一个角。)

师:那你们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影子。瞧:国旗上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你们还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吗?

学生边找边介绍。(大部分找出的都是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许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动手画,引导学生说出画角的工具。画完后,同桌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画直角的过程,并且边画边介绍。

二、创设情景,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从实物中,比较抽象出两类角。

师:刚才同学们从我们的教室里找到了许多角的影子。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找找红领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红领巾。

师:谁到上面找一找红领巾的什么地方有角的影子?

学生上台边比划边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地描述角。)

师:这3个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1:下面的这个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师:那么该怎么判断它是直角还是比直角大呢?

引导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比直角大。

师:真棒,同学们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懂得借助工具来判断。那你们能够再借助这个工具来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角,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大的角。

师:那左右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两个角一样大。

生2: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

师:是的。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那你们会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小的角。

2、锐角、钝角的概念。

师:像这类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的数学家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锐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锐”字怎么记?

而像这类比直角大的角,我们的数学家也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钝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钝”字怎么记?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刚才画的角写上名字。

3、从实物中来辨别,找锐角、钝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角可爱跟我们捉迷藏,瞧这个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出示钟面,生上台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来完整,准确地描述,如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度是一个锐角。)边比划边描述。

教师再拨出3-4个钟面(有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来辨别。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锐角、直角、钝角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我们再一起从五角星的身上来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学生上台边找边比划,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来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个角,5个锐角、5个钝角。)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表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的3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让我们闭眼来想它们的样子,并用手画出来。

师说名称,学生书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张开眼睛,说一说刚刚书空的感觉:角的开口越来越大。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判断。

师:同学们,认识了锐角、钝角之后,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请同学们从组长拿一张自已喜欢的角,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先看谢老师创造的角,然后请跟我是同一类角的同学,带着卡片上台来并一起说出角的名称,同时台下与台上的同学要互相检查看有没有找错朋友的。

师生互动,玩游戏。

师:同学们可真好,为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谢老师这里有3个孪生兄弟,它们找不到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辨别出来吗?

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似的角。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

2、创造角。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有办法,这么快就把3个孪生兄弟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来想办法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创造。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创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称。(如:我用两根铅笔创造了一个锐角。)

师:刚才看了同学们创造的角。谢老师也用剪刀创造了一个角,谁来帮我介绍一下。

生:谢老师用剪刀摆出了一个直角。

师:(直角变锐角)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时两条边张开的角度变怎么了?

生:变小了。

师:这时成一个什么角?

生:锐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变钝角。学生说出变化和角的名称。

学生拿出剪刀,按照老师说的名称来变。

小结:原来3种角是可以转换的。

3、小组合作,从生活中找角并判断。

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种角的影子,练习第一题。

请4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一幅自己最熟悉的图来找,并用水彩笔描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还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瞧,出示一张简笔画,你们想用角也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吗?

小组合作创造,展示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辨别?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5

学习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27—28页练习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借助乘法算式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对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预习作业:

预习课本第26页第4题

你是怎么列式

每个式子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式子:意思:

3×5=153个5总共是15人

15÷3=515人,平均3桌,每桌5人

15÷5=315人,每桌5人,平均分成3桌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去玩,你们想去吗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们要去,非常高兴,他托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小礼物,他说:只要谁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就把礼物送给谁。你们想要吗(随之出示漂亮的小卡片,卡片的背面是有趣的思维训练题)不过,去拜见国王的路上有很多困难,你们怕不怕”

三、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一)活动一:向数学王国进发

1、师:为了顺利地见到国王,让我们先做做操,把身体锻炼好吧!拍手操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师:听,列车开过来了,让我们乘坐列车出发吧!(课件出示小火车,每节车厢是由一道道填空题组成,并伴随着火车的声音。

()四十二三()十五四()二十四

二()一十()六三十六三()十八

(二)活动二:进入数学王国

1、师:进入数学王国,先要进行测试,只要我们都做对了,就能顺利进入下一站,你们有信心吗好,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细心,能顺利进入大门。现在做课本26页的第6题。

2、课件演示校对答案,同桌互改。

(三)活动三:走“迷宫”

师:欢迎小朋友进入下一站。看这是一座“迷宫”,走“迷宫”的规则是:自己在“迷宫”的外围找到入口和出口,按着一定的顺序走。说说你是按什么走的(课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切换。)

(四)活动四:算对了,“kitty猫”就和你做朋友。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第5题。

(五)活动五:看谁先到家。(练习五第11题。)

四人小组竞赛,派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你们啦(课件出示“kitty猫”),“kitty猫”夸大家今天表现得很好,都是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有信心吗

五、完成《随堂练习》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0-P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

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采了多少?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能干的,你能帮助他们数一数吗?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数法。)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个5个地数。

??

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小组交流)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这样看来简单多了,可是还是不能很好的记住它,有什么能记住这些算式的好办法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当然是乘法口诀了,它可是专门用来记这些算式的,小朋友,你能编出这些口诀吗?

(有的学生会想,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4个5是20......这样记住的)

师:这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的

(有的学生会说出乘法口诀来)

师:利用口诀来记又顺嘴,又方便。刚才有同学说1个5是5,如果把“个”字去掉,变成“一五得五”,把2个5是10变成二五一十就顺口了。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把编制好的口诀读给大家听。

熟记口决。(给2分钟时间看谁读得次数多。)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玩个对口令的游戏呢?我读上句,你接下句,看哪个同学接的快!

师:现在和你的同桌来玩这个游戏,男生先说,女生对。然后女生先说,男生对

(生生互动)

四、巩固应用。

练习一:

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练习二:

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五、拓展练习。

师: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5辆车够吗?为什么?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6~P7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汇报情况。

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作业:

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8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课后小结。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9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怎样列出算式?

⑵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2、练习十六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二年级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年级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二年级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二年级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二年级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

培养二年级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将二年级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二年级学生准备:二年级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二年级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教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教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教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二年级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二年级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二年级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二年级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二年级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二年级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二年级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二年级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53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