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必看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技巧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例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例4、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4 和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 总和 ÷(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 较小的数 = 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 ×几倍 = 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例2、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例3、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5 差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例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例2、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例3、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例4、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6 倍比问题
【含义】 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一个数量=倍数 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例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例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7 相遇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二年级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加法类应用题
求和
例题:1、一个数是9,另外一个数是13,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9+13=21
求一共是多少
例题1、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求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5+8=13(个)
2、二一班有45人,二二班有48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45+48=93(人)
其他类求和问题
例题:1、一堆木材运走18根,还剩25根,这堆木材原有多少根?18+25=41(根)
二、减法类应用题求差
例题:1、一个数是19,另外一个数是13,求两个数的差是多少?19-13=6
多多少
例题:1、小明有15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求小明比小红多多少个苹果?15-8=7(个)
少多少
例题:1、小明有15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求小红比小明少多少个苹果?15-8=7(个)差多少
例题:1、小明要做15朵红花,小明已经做了8朵,求小明还要做多少朵红花?15-8=7(朵)
剩多少
例题:1、一根绳子长47米,用去了28米,还剩多少米?47-28=19(米)
三、乘法类应用题
相同排列
例题:1、每个盘子里放了3个桃子,一共有5个盘子,这5个盘子里共放了多少个桃子?3×5=15(个)
2、每一排有5只猫,一共有4排,一共有多少只小猫?5×4=20(只)
3、同学们划船,每条船上有3名同学,3条船上有多少名同学?3×3=9(名)
4、一双手套有两只,3双手套有多少只?2×3=6(只)
5、一辆汽车4个轮子,4辆汽车有几个轮子?4×4=16(个)
倍数问题
例题:1、小明家养7只小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小明家养鸭多少只?7×4=28(只)
2、小毛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7×5=35(岁)
四、除法类应用题平均分配问题
例题:1、一共有24个苹果,平均分配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苹果?24÷4=6(个)
2、有48只皮球,每只筐里放8只,可以放几筐?48÷8=6(筐)
3、有72张白纸,每8张订成1本,可以订几本?72÷8=9(本)
4用20元钱买钢笔,钢笔每枝5元。可以买几枝钢笔?20÷5=4(枝)
5、有56本课外书,分给7个组,每个组分多少本?56÷7=8(本)
倍数问题
例题:1、小红有28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4倍,小明有多少苹果?28÷4=7(个)
2、张奶奶家饲养小鸡8只,小鸭72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多少倍?72÷8=9
3、奶奶今年36岁,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年龄的6倍,女儿今年几岁36÷6=6(岁)
4、学校买来28个篮球,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4倍,买来足球多少个?28÷4=7(个)
5、白花有42朵,白花是红花的7倍,红花有多少朵?42÷7=6(朵)
6、非非有游戏卡片72张,阳阳有游戏卡片8张,非非游戏卡片的张数是阳阳的几倍?72÷8=9
注意:单位为倍字的不带单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方法
一、多看即多观察。
“解答应用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教材在编排应用题时不急于求成,而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开始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应用题(图画),运用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一些表层信息。如教学时,可向学生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苹果分为几堆?左边和右边各有几个?此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数错,不看问题是一年级学生解应用题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视学生的观察训练,效果会好得多。这样可让学生初步感知应用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多读
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应用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对于理解这两类应用题,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三、多说
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这整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不要担心什么无意识的思维浪费时间,往往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再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去”、“拿掉”、“奖给” 、“吃掉” 、“藏起来” 、“遮住” 、“坏了”、“削好”等二十余个表达词语。此时,你一定会感觉到你的思维太呆板,太受拘束,太不具创造性。“三个臭皮匠”能“抵”几个“诸葛亮”呀!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