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教研 > 教学方法 >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

舒淇0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有效性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个别尖子生的出类拔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图画、课件、游戏等引入课堂。低年级的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整个教学中。

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听之前,要提出听的要求。告诉学生,倾听时要“眼睛看,耳朵听,脑袋想”。教师提出诸如“仔细听,一会儿请你做做小裁判,说说他哪儿说得好”“注意老师说话的语气,你能告诉大家老师要强调什么吗”“一会儿要请你把__的话重复一遍哦”“注意听,我敲的声音有轻有重,能数清楚吗”等要求。

三、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学生的思维是由于遇到问题而产生的。但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不会想或者想不清楚,思维杂乱无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思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借助某些手段和方法进行有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学生要学会审题。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所以第一关我们应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审题的好习惯,是学生受用终身的事。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题目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好,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时,学生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二)借助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全面参与

(一)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午餐搭配。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和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

(二)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学生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选择和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等等富有激励性的语言。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一个分数,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三、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问题解决策略

(一)尝试解决,主动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交流解法,优化解决方法

请学生展示自己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打下基础。

(三)确定解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确定问题解决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

(四)自我评价,检验成果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形成技能

问题解决的技能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形成,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练习设计要切合实际,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对比,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

如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教学后,先请学生回顾整理“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用”“我们是怎样求平均数的”等,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4、45页的第2、5题,求平均温度和平均路程,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五、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拓展训练

可利用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问题解决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还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思路、新策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68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