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推荐文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认识角》是几何知识的教学内容,本课结合生活情境来认识角,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是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教师通过这六个过程,使学生逐渐认识角,而且每一步的教学过程和衔接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尤其是比角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处理得很好。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教师能承接前面的内容,先让学生比较黑板上所展示的学生做的角,学生马上想到用已准备好的学具“活动角”来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
通过动手比较,学生知道角的叉口越大角越大。接着,教师又用自己两边比较长的活动角做成与黑板上某一角一样大,然后问同学“现在是我的角大些吗?”,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从而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了。
这节课还有一点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P38~39。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拼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
学生对角都有一个模糊的认识,通过调研发现100%的学生都认为“顶点”就是角,所以本节课我紧紧抓住这一原认知设计了三次指角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是角?”认识到他们所谓的角只是角的。一部分,进而感知角的组成;又通过让学生描一描、画一画、比一比等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角,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结合生活及实践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纵观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引入新颖,体现了面在体上,角是面的一部分,使学生对图形有一个整体认识。
本节课通过从生活中引入,出示鞋盒、魔方和积木,用最快的速度抽象出数学中的立体图形,在通过让学生找立体图形中的平面图形,回顾旧知识,体会面在体上。再通过神秘介绍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是平面图形的一部分,它也在体上,从而使学生更清楚角与旧知识——体、面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调动学生的原认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比较,学习新知识。
本课通过对学生的课前调研发现100%的学生都认为角的顶点就是角,所以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进行了三次让学生指角,教师描角,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指的角与描的角是不一致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破了吗?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了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让学生体会自己总结出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不足:
在遇到课堂教学突发事件时教师的语言跟得不到位,还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历练自己。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页“分桃子”主要是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分一分的活动,让课堂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训练场。
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请你帮助猴妈妈分桃子——分一分”这样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数的分解,找到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生长点,改变了传统的概念教学“复习——引入——新课——练习——巩固”的模式。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述分桃子的故事,引出只有分的“同样多”(平均分)两个猴宝宝才满意,适时渗透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数学思考从这里“开始”。
2、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数学思考——平均分。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传授和输出的结果,而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情景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证明理解概念的含义,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堂教学要有“质”的变化。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媒介”,它对教学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学中,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怎样分桃子、分鱼、分智慧星……还设计了变式练习,辨析“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练习,在小组练习“分智慧星”的活动中,引出了有余数除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由“分一分”——平均分——有余数除法。
3、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概念是生活现象的“数学化”,是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针对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没有把现成的除法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后,及时设计了一些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摆一摆、分一分”,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体验“平均分”。让学生在做中学,抓住不同物体的“平均分”,既培养了数感,又强化了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个课堂教学看似淡化了“除法的概念”教学,实际上却在“核心”处加以“引导”,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教师真正成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课堂教学这个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运动场”,使学生的思维由“无序”到“有序”,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力求营造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从引导开始起“跑”(分一分)——有目标的进行跑(平均分)————最后水到渠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一、我会填。
1、1米=()厘米 7厘米+8厘米=()厘米
300厘米=()米 64厘米-7厘米=()厘米
1米-20厘米=()厘米 43米-40米=()米
40厘米+60厘米=()厘米=()米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和()。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棵大树高12()
新华字典厚3() 操场跑道长300()
黄瓜长22() 红领巾最长边是50()
床长2() 你的身高1()30()
二、我会选。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里。
1、要量物体的长度,要把尺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①1②0③10
2、生活中()的高度最接近于1米。
①写字台的高度②电视机的高度③台灯的高度
3、1米减去1厘米,等于()。
①0米②99厘米③99米
4、量一枝铅笔的长度,一般用()作单位。
①米②厘米
5、你的数学课本长()。
①1米②18厘米③21厘米
三、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一枝粉笔长90厘米。()
2、一枚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一间教室长9厘米。()
4、一根旗杆高10厘米。()
5、量黑板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四、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2米10厘米○2米 5米○500厘米
98厘米○1米 15米+8米○23厘米 42厘米○24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1、填空。
(1)1米=()厘米400厘米=()米150米=()米()厘米
(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要把(),从()位()。
(3)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有()个直角,长方体一共有()个直角。
(4)每个三角板都有()个直角,其它的角都比直角()。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2、笔算。
(1)37+24= 63-25= 67+33= 71-23-19= 39+14+38= 29+37-48=
(2)养殖场养了29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18只,黑兔友多少只?
(3)华华每分钟能写9个大字,姐姐每分钟写的字是华华的3倍。姐弟俩每分钟能写多少个大字?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一、有空我来填。
1、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重量,常用()作单位。
2、5000克=()千克
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3、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4、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克。
5、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 4千克○4000克
3千克○2990克 1千克○1010克
2千克○1200克 3000克○3千克
二、快乐三选一。
1、18个鸡蛋大约重1()。
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
A、> B、< 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
A、240 B、2400 C、24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头猪重量是280克。()
2、一个排球重400克。()
3、1根跳绳长5千克。()
4、2900克大于3千克。()
5、小明体重30克,他一顿饭能吃50千克的包子。()
四、我会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7000+600= 72÷9= 28÷4= 700-600=
12×3= 0×24= 65+40= 900+100=
1千克+2千克= 50千克-20千克=
2、列式计算。
(1)35里面有几个5?
(2)被除数是48,除数是8,商是几?
五、解决问题。
1、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2、水果店运来葡萄和橘子,葡萄有9千克,橘子的重量是葡萄的3倍,葡萄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3、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多少千克?
4、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5、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一、我会填
1、钟面上有()个大格,1大格中有()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是(),走一圈是()。
3、分针指着8,时针走过5,这时是()。
4、100分=()时()分1时50分=()分。
5、分针走一小格是(),走一圈是()。
6、小明每天睡10(),上一节数学课时35()。
二、我会比大小
3刻○40分 1刻○15分 1时20分○90分
40分○1小时 100分○1小时 1时10分○70分
三、我会写时间(用两种写法)
8∶05,9∶45,11∶30
四、我会解决问题
(1)小红8:00坐车去学校,经过16分到达,她到学校是几点?
(2)现在时9:00,已经上课5分钟,你知道几点上课吗?
(3)小明5:30放学,它5:55到家,他在路上一共用了多少分钟?
(4)小兰从家到学校用25分,学校8:00上课,她7:45从家走会迟到吗?
五、小结
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间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1刻=15分,3刻=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