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推荐文章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篇
数学教学的课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
3、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渗透多侧面观察分析的思维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逐渐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难点:能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教法学法:
①发现式教学法
②动手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录像;
2、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观察庐山;
3、房屋的房型图。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活动1:观察一组图片,找出结论。
活动2:观察图片,注意这些图片的拍摄角度,你能挑出一组三视图的图片吗?
活动3:猜猜看:通过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来猜测实物是什么?
活动4:观察下图
如果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着三个几何体,分别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三、学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给出由4个小正方体形成的组合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做一做:以小组为单位,用6个小立方体块搭出不同的几何体,然后根据搭建的几何体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验证,看谁画的图最标准、而后,全班同学根据某小组画的三视图来组合立体图形。
四、小结与反思:
1、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数学知识对平时的学习生活有何作用?
五、练习与作业:
能力作业:画出我校教学楼的三视图(以面向南为“从正面看”),或者画出你家的房屋(或设计)的平面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篇2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四、课堂引入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
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3.探究
(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
(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难点是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运算.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 |3|与|-3|; |-3|与0;
-2与|+1|; -|+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运算.
(三)进行新课(板书课题)
例1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探究活动
题目(1)在1,2,3,4四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2)在1,2,3,…,11,12十二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3)在1,2,3,4,…,99,100一百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4)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总结出一些什么数学规律?
参考答案我们不妨不妨以第二问为例探讨,比如,在12,11,10,5这四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则这12个数的和是:-12-11-10+9+8+7+6-5+4+3+2+1=2.
现在我们将各数的符号加以调整,考虑到将一个正数变号,其和就要减少这个正数的两倍,因此可得到两个(明显的)解答:
(1)得+1变为-1,有-12-11-10+9+8+7+6-5+4+3+2-1=0;①
(2)将(+6-5)变为-(6-5),有-12-11-10+9+8+7-6+5+4+3+2+1=0.②
又如,在11,10,8,7,5这五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得
12-11-10-9-8-7+6-5+4+3+2+1=-4,
我们就有多种调整的方法,如将-8与+6变号,有
12-11-10+9+8-7-6-5+4+3+2+1=0.③
经过几次试验,我们发现了规律:欲使十二个数的和为零,其中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必须相等.但
1+2+3+4+5+6+7+8+9+10+11+12=78
因此我们应该使各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各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均为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把①式所表示的一个解答记为(12,11,10,5,1),那么②,③两式所表示的解答就分别记为(12,11,10,6)与(11,10,7,6,5).
同时我们还发现:如果(12,11,10,5,1)是一个解答,那么(9,8,7,6,4,3,2)也必定是一个解答.同样,对应于②,③两式,还分别有另两个解答:(9,8,7,5,4,3,2,1)与(12,9,8,4,3,2,1).这个规律我们不妨叫做对偶律.
此外我们还可发现,由于的三个数12,11,10其和33<39,因此必须再增加一个数6,才有解答(12,11,10,6),也就是说:添加负号的数至少要有四个;反过来,根据对偶律得:添加负号的数最多不超过八个.
掌握了上述几条规律,我们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许多解答.最后让我们告诉你,第(2)问的解答个数并非无数多,其总数是124个.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2.会作简单的加法计算;
3.感受到原来用减法算的问题现在也可以用加法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2)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运出200吨化肥,两天总的结果一共运进多少吨?
(3)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4)把第(3)题的算式列为300+(-200),有道理吗?
(5)某仓库第一天运进a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b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探索2〗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再向右运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下面的数轴检验你的答案.
在足球比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某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即红队进5个球,失2个球),红队净胜几个球?
〖小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前进5步,又前进-3步,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若是后退-1步,又后退3步呢?
〖练习〗
1.登山队员第一天向上攀登,第二天又向上攀登(天气恶劣!),两天一共向上攀登多少米?
2.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少元?
〖补充作业〗
1.分别用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表示下面每小题的结果(能求出得数):
(1)温度由下降;(2)仓库原有化肥200t,又运进-120t;
(3)标准重量是,超过标准重量;(4)第一天盈利-300元,第二天盈利100元.
2.借助数轴用加法计算:
(1)前进,又前进,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上午8时的气温是,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8时下降,下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3.某潜水员先潜入水下,他的位置记为.然后又上升,这时他处在什么位置?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篇5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