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与整理课件
推荐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与整理课件5篇
好的数学教学课件很有意义的。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 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与整理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与整理课件(篇1)
《找规律》: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现象,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现象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同伴合作,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创造规律,展现聪明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语,你们用一个具体的动作来表示一下,准备好了吗?(拍手——拍手——跺脚)(3次)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哇,猜得真准,那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呀?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活动内容
1、找规律
猜表情:首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调皮。(演示课件)它可淘气了,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又大笑。我们来学一下小调皮的表情好吗?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像!你知不知道小调皮接下来会是什么表情呢?
噢,小调皮正微笑着大家说,小朋友真聪明!
放气球:小调皮又到公园里放气球了,观察一下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呀?下一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呢?
解密码:气球放玩了,小调皮准备回家了。可他碰他了一道难题,他把门上的密码给忘了,小朋友愿意帮助他对吗?
2、画规律
师:小朋友真棒,能够找到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会找规律了,你会画规律吗?(出示一组圆形)你能用你手中的水彩笔使它们有规律吗?(同桌交流,实物展示)
3、算规律
师:小朋友画的规律可真漂亮,老师想用这些有规律的圆形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接下去,老师该怎么串呀?那你知不知道从第一颗红色开始往下数第20颗是什么颜色?第31颗呢?这串项链一共可以串43颗珠子,你知不知道最后一颗也就是第43颗会是什么颜色吗?
4、生活中的规律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大家看,(课件演示:家具装饰——古文物——少数民族的服饰——跳舞的小朋友—一—年四季)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再想想我们平时看到过的,还有哪些?
5、创造规律
师:原来啊,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不想自己也来创造一些规律。
你能用动作来做一个规律吗?
今天,教师还帮大家准备了学具,你可以用材料袋中的学具来摆规律,也可以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规律,还可以用动作让大家来猜规律。下面我们四个小朋友一组,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创造的规律多一些,美一些。
三、活动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律,学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各种各样有趣的数学现象好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与整理课件(篇2)
《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位数,100是()位数,82是()位数。
(2)28的8在()位上,表示()个();2在()位上,表示()个()。
(3)3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99里有()个十和()个一,它后面是()。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3769、70、()、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的是()。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 47>□7 100>3□ 58<5□ 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与整理课件(篇3)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合适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准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5)一箱苹果重300g。()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较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希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帮助它们解决一件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愿意吗?一位糊涂的小朋友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天认识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可以向学生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养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
一年级下册数学与整理课件(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
知识背景
生活离不开数学,“多、少”在生活中无处不有。生活中的物体有多有少,数量有多有少,书包里的学具有多有少,家里的玩具有多有少,校园里的树木有多有少,教室里的人有多有少……
教学理念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2、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低段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听故事,看动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初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初步体验数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体会“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听故事、看动画,喜欢吗?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同时播放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准备自盖一间小房子。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正忙着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高兴啦!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热情好客的小兔为了感谢他们的邻居,还买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放在那边的石桌上招待小猪呢!
师: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后,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什么?在动画片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直接激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同样多”。
1.小组交流。
观察动画片,组内讨论交流老师刚才所提的问题。
2.小组汇报。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课件出示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如果学生能在动画片中找出其它物体的个数,正确的老师要给以充分的肯定。)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张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课件板书:和同样多。)
师: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2)教学“多”、“少”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课件板书课题:比多少)
教师小结:一头小猪对着一根木头,还多出了一根木头。我们就说木头多、小猪少,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课件出示: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师: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随意比较)
生:(略)
[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使他们初步尝到互相合作的快乐,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引者”这一教学理念。]
三、实践操作
师:刚才同学们同位合作说得真好,课件出示学具: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4人合作摆一摆这些学具,大家先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1、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3、小组操作
师:比一比,谁的摆法多。
生:用准备好的学具边摆边说(教师巡视)
4、展示作品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使摆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通过比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实际运用
1、比比谁聪明。
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生:小组交流、汇报。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2、整理铅笔盒。
把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分一分,数一数各有多少,再和同桌比一比谁多少。比完后要求学生把东西整理好,放到铅笔盒里,并提醒学生做完事情要进行整理的好习惯。
3、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教室里的电风扇比日光灯少。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好,这么多,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比一比、整理铅笔盒、找生活的事物等实践活动,提供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渗透了分类,培养学会整理的良好习惯。而且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通过看、说、摆、练、想和合作,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六、课外延伸
想一想,摆一摆,你能让和同样多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与整理课件(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
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