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课件数学
二年级下册课件数学6篇
语文的教学课件很有意义的。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下册课件数学,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课件数学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2、读通、读懂简短的课外文章,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3、学习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4、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重点难点:
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发现许多汉字具有相同的部件。
A、出示基本字:牙令皮隹,引导学生认读。
B、引导学生给这些基本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学生自己上台板书。
C、出示书上内容,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看图说反义词。
A、出示书上插图,读学习伙伴的话。
B、各组说反义词,看哪组说得多。
二、日积月累
1、读记四字词语。
2、选词填空。
A、读读词语“漂浮、飘扬”
B、引导口述:什么东西会“漂浮”?什么东西会“飘扬”?修改意见
C、默读思考,填写词语
D、朗读填好词语以后的句子。
3、写话
A、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B、展示例话,师生共同朗读。
C、学生分组模仿老师范文,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D、评议部分学生写的话。
4、读短文
A、自由练读,扫除生字障碍。
B、教师范读,断句正音。
C、模仿朗读,读通读顺。
D、读懂短文,思考讨论:先生为什么夸奖韩愈真聪明?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课件出示:“动物、植物擂台赛”。宣布“打擂”规则。
B、学生按动物组、植物组分列就座。
C、言语激趣。
2、推举“打擂”人员。
A、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互相交流。
B、各组评选资料。
C、引导学生将相同的动物、植物资料合并、整理。
D、组内演讲,推选“武功”高手。
3、“擂台比武”
A、第一场比武:种类多。
B、第二场比武:生长特点。
C、第三场比武:对人类的贡献。
D、第四场比武:比一比谁讲的动物、植物有趣。
四、总结、颁奖
五、布置作业
讲所搜集的资料制作成手抄报。分组合作制作,也可以单独制作。图文兼备,可以剪贴。
二年级下册课件数学篇2
课题: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
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下册课件数学篇3
学习内容:“分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 克牌“24点”小游戏。
二年级下册课件数学篇4
教学分析: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量一量我们的课桌面有多长。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质疑:为什么大家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用同一种测量工具)看来,只有在测量时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你知道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尺子)对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尝试感悟,探索新知。
1、认识尺子。
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有些什么?
师小结: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刻度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0刻度,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其实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尺上指
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猜一猜。(点击课件,出示“1厘米”)生:从0到1。
师:对了,这就是1厘米。(课件出示)除了这一段,你还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吗?
师:(小结)我们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叫做一大格,(板书: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板书:1厘米)也可以写作1㎝(板书:1㎝)。
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个我们以后来认识。
(2)用手比
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给同桌看。
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比划得正确吗?用尺子去检验一下。
轻轻地把尺子移开,手指不要动,观察比好的1厘米,你感觉怎么样?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把它记在脑子里了吗?
(3)生活中找
睁开你的眼睛,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吗?
师:现在,老师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注意听清楚,这个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我们的食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说一句奖励一个贴画。(田字格的边长,橡皮的厚度,数学书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认识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吗?3厘米呢?4厘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归纳出: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
4、学习用厘米量。
(1)先让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长。让学生说出答案。
师:究竟谁量得对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量的。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对准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小棒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小棒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长。”
(3)学生再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
(4)判断。
课件同步,出示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那种测量方法对。
(5)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三、练习
四、总结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年级下册课件数学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__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__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二年级下册课件数学篇6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怎样列出算式?
⑵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2、练习十六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