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课件 > 三年级 > 人教版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件简短

人教版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件简短

开鹏0分享

人教版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件简短5篇

小学三年级课件很有意思。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件简短,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件简短

人教版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件简短精选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10至第1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课件、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表内除法

6÷3,12÷4,18÷6,35÷7

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30÷3,600÷2,560÷7,360÷9

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3、师出题:84÷4

观察这道算式,比较与第1、第2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这道算式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汇报所编应用题,尝试计算解答。

2、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3、全班汇报,交流思考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5、运用知识,解决例题。

(1)让生根据课件创设情境。

生: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下植树,他们又说又笑,干劲可大啦。

(2)在画面中加入条件“有36人,每组3人”。你能提出问题吗?

让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多少组?”。

(3)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吗?

(4)让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5)全班交流,指名说是怎样算的,允许学生多种方法并存。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7元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几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人教版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件简短精选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6-37页:《植树》

教学目标:

1、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实际分物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4分钟)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最棒!)

60÷3= 300÷6=

200÷5= 70×8=

11×5= 23×2=

2、导入

师:非常好!同学们知道3.12是什么日子吗?(生答:植树节)你知道植树有什么好处吗?

师:植树造林是全社会的大事,所以三年级3个班的学生要去植树,植树前,他们都要去苗场领树苗(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在领树苗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植树”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引导得出: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分一分,算一算。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36÷3

小组交流。“与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探索口算方法。(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

(1)用乘法想除法

12×3=36,所以36÷3=12(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

(2)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

师:引导学生得出:先分3捆小棒,每班一捆,得出算式30÷3=10,再分6根,每班2根,得出算式6÷3=2。每班分得1捆和2根,得出算式10+2=12

(3)如果在没有小棒的情况下怎样得出36÷3的结果?

师:引导学生得出:把36分成30和6,先用30除以3得10,在用6除以3得2,最后10加2得12。(30÷3=10 6÷3=2 10+2=12)

(4)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

师: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

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

(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倡导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不固定计算思路,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过渡语:每班的树苗分好了,三(1)班的学生开始栽树了,但在栽树之前他们要进行分组。

观察出示情景图(课件)

生读题,

师:能列出算式吗?

(48÷4=)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引导学生说出把48人,分成每4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分?(48里面有多少个4)

(课件出示)48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学生,让学生独立分一分,然后交流。

通过操作,让学生观察出把48分成40和8,用40除以4,8除以4,把除得的商相加。(怎么让学生上台分?这地方如果不用课件演示,而是准备一个点子图让学生画。)

(课件出示)口算过程:40÷4=10,

8÷4=2

10+2=12

3、课件出示: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0÷3=

33÷3=

36÷3=

39÷3=

(1)学生独立算一算,病观察算式中的变化规律,与同伴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什么变化,被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

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是除以3不变,被除数每次加3,商每次增加1(增加1个3)。

(3)试着让学生写出如上面的算式,算一算结果,巩固学习到的方法。这题是让学生在发现48÷4规律的基础上续写)

课件出示:提问你还可以写出一组算式吗?

40÷4=10

44÷4=11

48÷4=12

用你的发现尝试计算52÷4=(用上面发现的方法完成,重点引导学生用5除以4商1余1,余下的1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与个位上的2组成12÷4=.

(4)小结

师:小朋友请看刚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一位)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板书)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课件出示

1、分一分,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件出示)

第1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应该用除法解决。55÷5=11(倍)

答: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11倍。

第2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应该用减法解决。55—5=50(元)

答:一双鞋子比一副手套贵50元。

师:同学们思维这么敏捷,下面我们来进行2分钟小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先到达终点

3、挑战赛。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说说口算的方法。巩固整十、整百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设计思考: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让学生解决

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五、作业

完成教材37页4、5题

板书设计:

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6÷3=12(棵)

答:平均每班分到12棵。

48÷4=12(组)

答:可以分成12组

人教版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件简短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2、能力目标: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计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估计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估计习惯。

教学重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对长度进行估计的方法的。

教学准备:

学具盒、彩带、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估计:

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一条绳子,请绳子拉直,估一估这条绳子大

约有多长?

4、引入:

师: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在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

板书课题:估计

5、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6、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7、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4

(1)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2)组织学生量一量,判断所画线段长度在准确性。

(3)组织学生画6厘米、10厘米在线段。并说说自己估的方法。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任意估一个物体,估计他们在长度或高,再实际测量长度,看看哪一组的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2、教学例5

(1)组织学生估计

各小组把准备好的文具盒观察一下,估计一下,用彩带把铅笔盒围一周,彩带纸至少要多长?估计完后剪一段,试试看。

(2)组织学生汇报:

哪个小组估计的彩带长度比较准确?谁愿意把你们估计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3、小结

通过实际围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估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测时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选择估测的方法。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组织学生观察、判断,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3、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

明确:“一面靠墙的含义,理解计算方法,学生解答后交流计算的方法

四、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5题。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估计

例4

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例5用彩带围

人教版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件简短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通过估算活动,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然后自己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比划的单位长度准不准。

3、不用尺子测量,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更准、更直。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的本领最棒。

二、新课学习。

1、根据第一次的差距再画一次,并检测是不是画得更准一些了。

2、例5

(1)摸一摸数学练习册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是长方形的。)

(2)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又要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自己思考的过程。)

(3)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把数学练习册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

(4)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估测的时候,虽然我们手中并没有尺子,但我们心里应该有一把尺,1mm、1cm、1dm、1m都已经在我们的脑子中有了印象,再加上身体或者其他物体的辅助,相信让我们的估计会更加准确。

三、巩固练习:第46页做一做第1、2题。

1、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2、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怎么样估计的更准确吗?

人教版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件简短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在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2、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来说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划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也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出这些长度。

3、猜一猜

师:出示1米长的彩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4、揭题

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二、展开活动

1、画一画

(1)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长8厘米长的线段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谁觉得自己画的8厘米最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反馈2个学生的作品)大家画得准吗?请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汇报: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准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不用尺子怎么画,如果现在请你来画,你能画得更准确吗?

还想再试试吗?

(2)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眼力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恭喜这些同学过关。

2、估一估

(1)估计铅笔的长,你觉得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2)估计一下课桌的高,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谁来量一量?

(3)估计一下把铅笔盒围一周是多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再量一量。

(4)估计一个同学的身高。

(5)出示:一个盒子,现在要用彩带围盒子一周,需要多长的彩带呢?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把你认为需要多长的彩带剪下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眼光最准。学生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组中课前准备好的包装盒,先估计一下用彩带围一周需要多长,然后剪下来,实际围一围。最后汇报。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三、联系生活

1、围一围

(1)请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

师: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先估计,再测量。

(2)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师: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估计出大树或是大柱子的周长,你能估计出来吗

2、比一比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出示课件)

3、想一想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想进行哪些有趣、有挑战性的估计呢?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雷峰塔的高度等,课后再去实践研究,好吗?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钟表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件呈现春节联欢挽回的一个场景,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导入新课——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3、关于秒,你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独立观察钟面-------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从而引出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2、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

①四人小组合作,两人看分针的变化,两人看秒针的运动。

②汇报分针与秒针的运行结果。

③小结: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1分=60秒

三、在活动中体验时间,感知时间的价值

1、听一听(1秒的滴答声)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长短)

3、做一做(让学生自由发挥1秒能做什么,即用动作表示1秒)

4、读一读(1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进行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动

活动一:当老师说开始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心里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时间,然后坐下。

活动二:拍一拍数一数

全班同学看着课件中的钟表,伴随着滴答声,边拍手边数数,在各种感官中具体感受一分的长短。

活动三:估算一段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长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一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完成。

汇报:一分钟自己的完成情况。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我会填(课件)

①我们上一节课用40()

②小丹跑50米用9()

③妈妈每天工作8()

④从学校到家要走大约20()

2、我来当裁判

3、想一想,谁先到家?(课件)

小兔乐乐: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6秒,小兔悠悠: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8秒

五、课外延伸

1、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我国古代计时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自由选题)

1、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也可以调查身边的人或自己,了解一分钟还能做哪些事情?

2、记录自己完成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

3、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安排,形成个人作息时间表。

    71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