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学习园地 > 考前复习 > 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总结

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总结

升辉0分享

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总结通用3篇

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期末复习能力,不过还是要为学生们制定一个复习计划,让大家能够在期末考试中获得成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总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总结1

一、复习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做复习提纲相结合

三、复习目标:

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

5、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四、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复习后及时进行检测。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2、狠抓学生的计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提高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提高。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堂引导,课后辅导,尽量提高对基础题的理解掌握。

4、加强补差,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力争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

5、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6、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总结2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能灵活运用运算率使计算简便。

4、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直线、角以及平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二、复习重难点

1. 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混合运算运算律的应用

2. 对角和平行相交的认识

3.读数和写数

四、复习措施

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提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五、时间安排:

共计用10课时进行教学。

1、回顾、整理本学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并复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2、复习混合运算、运算律、简便计算和有关的实际问题。(2课时)

3、复习直线、射线、角、平行与相交以及观察物体。(2课时)

4、复习用计算器计算和认数。(2课时)

5、复习统计和可能性。(2课时)

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总结3

第一单元 乘法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不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乘法在计算过程中末尾有时也会产生0. 附:常用数量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②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一、容量的理解

1.容量是一个物体可以容纳液体的多少。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时,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3、1毫升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三单元 三角形

一、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如:人字梁、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或180°-底角-底角

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一、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1.四则运算中不含括号时,先做乘除再做加减。

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

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

伸降机

4、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二、认识梯形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

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

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

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无数条)。

2、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 找规律

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

2、排列: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即n×(n-1)×……×1


    72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