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教案 > 三年级 >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教案文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教案文案

学俊21252分享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教案最新文案

在教学背景分析中,要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对学情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储备之间的适切性问题,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先前知识与本课时学习内容的关系。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下册导教案最新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教案最新文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二、 初探面积的含义。

1、 感知:

① 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 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① 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巡视指导。

③ 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 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 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 拓展(小小设计师)

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1、由智慧老人送礼物引出。

2、教师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3、投影仪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五、 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教案最新文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的。

3、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流程:

一、 周长和面积对比中感受面积的含义。

1、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元和一角硬币,请同学们沿着硬币的轮廓画一圈,想想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呢?(圆形)请同学们来画画吧!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提示一定要沿着硬币的轮廓的边缘来画)比一比,看谁画得好!

在这里感觉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学生缺少参与其中的热情,我这个设计还要思考,要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去画,在教师的引领下,产生积极的数学思考。

2、   学生动手画

3、   如果我们画的两个圆是两只小蚂蚁的运动场,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这个情境我没有在课的一开始设置。)

A:大圆的周长长一些,小蚂蚁跑的路程多;小圆的周长短一些小蚂蚁跑的路程少些。

B:一个圆(面积)大些,一个圆(面积)小些

…………

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为学生上学期学习周长的时候,描过树叶的周长,所以学生说周长的可能性多一些,关于面积能提到我就顺势让学生涂面积,不提到,我就让学生帮助小蚂蚁铺草坪涂颜色。

4、   下面我们用彩笔涂上绿色,帮助小蚂蚁把运动场铺上草坪。

A:涂完后,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说说涂的感受吗?

B:哪个涂得快些,哪个涂得慢些?为什么?

A、B两个问题我到底怎么提好呢,还要结合课堂的生成,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问题A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广泛一些。问题 B过于直白。

(大圆面大涂得慢,小圆面小涂得快些。这里学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说出面积这个词语。)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就象刚才的两个圆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6、我们来摸摸课桌的表面,说说你的感觉,这个桌面的大小叫做课桌的面积。

看看,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面,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桌面、课本封面及其它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7、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摸和涂色中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板课题:面积)。能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

问题:这里我的初备是和一笑老师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这里我没想好怎么揭示这个概念,呈现这样两种形式,还想听听网友的意见。

8、揭示概念:

教师板书:物体表面的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导入中,我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形式,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曾经的教学和前几天房间里的一个老师的困惑-----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对概念的引入从周长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是表示长度的。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这画和涂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已经能充分感受他们的区别。学生在涂平面图形和摸实物的过程中自主建构了面积的概念。

这里面对于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的很多。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画和涂的对比中去感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一笑的教学设计我看了。她是从生活中物体的面积导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赏一笑老师的二次设计中,给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这个部分,充分体现让学生感受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我的设计虽然是从平面图形引入,但是这个平面图形也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图形,我想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较面积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说说教室里一组物体的面,并比较一下他们面积的大小。

2、有些图形我们一目了然就能比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图形我们就不能。出示书上39页比一比

(1)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让学生先进行直观估测,和后面的验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出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让学生把学具袋里的学具都可以尝试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验证)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这里面的交流重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D、小组展示验证,全班汇报,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

(3)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准确。

三、巩固练习

(1)第一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1页的1、2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其中第二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直观估测能力,发展空间知觉。

(2)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0页的画一画。这里我改了一下呈现顺序。感觉这个题目更有难度一些,接着做41页的3题。3题中的第二个图形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想办法,把两个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个小正方形。如果这个地方突破了,后面的4题就不成问题了。

(3)第三层次的练习41页的4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面积的含义,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全课的结束,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问题。(我就在想,学生会不会提出,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那么大,我们怎么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课桌的面积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教案最新文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质疑: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小结: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教案最新文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

单价×数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1)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教案最新文案5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

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

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98×8=784(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

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

(2)784÷8=98(元) (3)784÷98=8(个)

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

(1)观察98×8=784(元) 784÷8=98(元) 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

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

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

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教案文案相关文章: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文案

三年级数学下期教案最新文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书最新文案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2021三年级下数学优秀教案文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集体教案最新文案

最新版2021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2021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案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1文案

    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