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教学是一种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体验的过程,促进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维他命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应用题练习
三、
四、作业
1、说出下面每个比表示的具体含义。
苹果和梨的重量比是2∶3;
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台数比是5∶2;
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人数比是1∶25。
2、口答
练习136;说说是怎样想的?
3、揭示课题
1、练习137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两道题里的40棵各与比里哪个份数相对应?
这两道题,哪一道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哪一道不是?为什么?
按比和分数的关系想一想,这两道题会解答吗?
上下练习;
两题在解答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用40×3/5+3,而(2)用40×3/5来解答?
2、题组练习
(1)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黑兔有多少只?
(2)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白兔有多少只?
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3、补充练习
出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女生有多少人?
1)学生说说上面比的具体含义。
2)口头补充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3)口头补充成已知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应用题,并口头列式。
练习139
课后感受
同学们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灵活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的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60÷100=3/5
40÷100=2/5
这里的3/5和2/5是什么意思?
2、60:40=3:2
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一些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教学例题2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1) 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说说:要分配什么?3:2是什么意思?
(2) 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
(3) 交流
(4) 用分数怎么解答?
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播种大豆的面积:100×3/5=60(公顷)
播种玉米的面积:100×2/5=40(公顷)
(5) 用归一方法怎么解答?
3、归纳小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解答?
4、学习例题3
(1) 小组尝试解答检验
(2) 全班交流、反馈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棵
二班应栽的棵数:280×()=( )棵
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棵
(3) 例题2和例题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与检测
1、水果店运来桔子和梨共840千克,梨和桔子的重量的比是3:2,桔子和梨各重多少千克?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7,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3、教材53页的2、3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一、二、五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分数除法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练习:
(一)计算:
2/13÷28/9÷43/10÷35/11÷522/23÷2
3/10÷223/24÷2617/21÷518/9÷713/15÷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教材P36第13题,学生独立计算。
二、深入练习
教材P36第14题,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学生解答时提示学生需要先统一单位。
小结共同特点:都是求一个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量,都用除法计算。
四、作业练习:
教材P36第12,15,16题。
学生先读题,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学生列式计算。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5×3/7 20×7/10 7/8×4 15×3/5
(1)你是怎么算的?
(2)表示什么?
这就是我们前几天研究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乘法(三)。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
1、《庄子天下》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句话,找同学读一下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一尺之捶是指有限的长度,而万世不竭是指无限的时间。这是一个辩证
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他变成数学问题,来理解这个问题。
2、一张长方形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 1/2 ,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 。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1/2 ,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读题(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2)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按照要求,动手中折一折、涂一涂,看看“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学生边展示边汇报)
生:把这条纸平均分成两份,第一次剪去他的1/2还剩1/2,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1/4)。剪去剩余部分的1/2就是求剩余部分的1/2,就是1/4的1/2是多少。
生:我第一次剪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了2份,剪去他的1/2,还剩多少 ?(1/2)
第二次剪剩余部分的1/2,(剩余部分是多少呢?)1/2。是将1/2剪去他的1/2。(点:也就是在1/2的基础上剪了1/2)。是这么大。(点:①是多少呢?打开看看(1/4)。②是1/4,打开给大家看看)
第三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剩余部分是多少?1/4)在1/4的基础上剪了1/2,是多少呢?
你能把他刚才讲的过程再说一遍吗?
也就是说第二次剪了1/2的1/2,第三次剪了1/4的1/2
(5)第二次剪了1/2的1/2,你能列出算式吗?(1/2×1/2=1/4) 1/2×1/2表示什么?(1/2的1/2是多少)
第三次剪了1/4的1/2,你还能列出算式吗?(1/4×1/2=1/8) 1/4×1/2表示什么?(1/4的1/2是多少)
看来大家是明白了,
(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
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我们学过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看这个算式3/4×1/4-=表示什么呢?3/4×1/4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3/4×1/4等于多少
(1)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2)同桌互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
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3份。我再给他这样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1份。刚才我们是竖着平均分,现在我们是横着平均分。 (点:是谁的1/4?)
我先竖着分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三份,我再横着分,把3/4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3/16
你能把它刚才说的过程结合图形再说一遍吗?
还有的同学是这样做的,大家一起看一下,这样行不行?行,你看行吗?
第一次分的时候3/4能分出来。第二次分3/4的1/4怎么分?有麻烦。所以我们分的时候可以先竖着分,再横着分。或者先横着分再竖着分。
(4)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占整
张纸的几分之几?
(5)你那么3/4×1/4=?
(6)通过折我们知道了3/4×1/4=3/16
(7)观察:结合图观察3/16的16表示什么?(表示分的份数)3表示什么?(3/4和1/4共同的部分)
2、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3/8×1/22/3×1/3
师:请认真观察1/2×1/2=1/41/4×1/2=1/8 3/4×1/4=3/16 3/8×1/2=3/162/3×1/3=2/9算式
(1)观察思考:观察这几组式子你能发现什么?(手)举例子来说
(2)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3)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试一试:
1/4×2/3 3/5×2/9 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看书质疑
三、课堂练习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2、3、4、6、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西瓜”
四、全课总结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能够用线段图正确表达题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2.在搞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谈话、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两道题你能否不计算就比较出哪个算式的乘积大?
为什么呢?
分5份后取其中的2份是多少。)
当一个数乘以分数时求的是什么?
(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口述下列算式的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3.列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分析题意。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
①谈话提问:
题中有两个已知条件,其中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是已知学校买来
那么它表示什么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下面的问题得出结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均分成5份,吃了的占其中的4份。)
④那么我们应把谁看作单位1?(100千克)
⑤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求吃了多少千克,是求哪部分?
3.列式解答。
(1)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用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来解答吗?
10054=80(千克)
1005求的是什么?再乘以4呢?
(2)刚才是用了整数乘除法的解答方法,怎样直接用分数计算呢?
所以把谁看作单位1?(100千克)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应怎样列式?
答:吃了80千克。
4.课堂练习。
队的有多少人?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3)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画出线段图,解答出来。
(4)反馈。
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分析思路及解答方法。
是多少。)
5.小结。
刚才我们解答的两道题,都是已知单位1是多少,求它其中的一部分即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分析含有分率的句子,找准单位1,再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列式解答。)
6.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看看它与上面的题有什么不同?
(1)出示例2。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确定从哪儿入手分析。(小强身高
(3)分析、画图。
①你怎样理解这个条件?(把小林身高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小强的身高是这样的7份。)
②这道题中涉及到几个数量?哪几个数量?(小林的身高、小强的身高。)
③为了区别,画图时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先画谁呢?(小林的身高)再画谁呢?(小强的身高)怎样表示?
(4)看图列式。
少。)
②怎样列式解答?
7.改动上题,你能独立分析吗?
米?
(2)画图分析解答。
(3)提问反馈:
①把谁看作单位1?
②小林身高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③求小林身高就是求什么?
求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课堂总结
例1、例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巩固反馈
(画图,解答)
球价格多少元?
3.对比练习:
少元?
(五)布置作业
20页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案的设计着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1的讲授,通过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以线段图为手段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求问题就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很自然的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例2的讲授,既要让学生明确两例题的区别,又要让学生统一到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定势,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变换关键句使学生灵活分析解答,易于学生把握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