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9篇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今天有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欢迎吗?
(出示小猴图)
它给大家带来了 “智慧树”。
(出示三棵“智慧树”,每棵树上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三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算才会又快又对呢?
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几的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又对又快。小猴要去买些桃子来奖励你,你们看(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盒子外4个。)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子是怎么摆放的吗?(带着数,板书:9 4)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同桌讨论)
(2)学生自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朋友再来说说。
(3)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算法: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边分析在算式__出思维线路图:??
(4)讲述: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因为我们学过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2.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教学“试一试”,出示题中的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他正在搬砖块,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怎样算?
提问: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小猴为什么只搬一块呢?(引导学生体会从左边的9块中搬4块,和6块凑成10太麻烦了,突出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的思路最简便。)
让学生先在同桌间说一说怎样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指名汇报,并板书思路图。
(3)引导小结。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9加几时,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凑十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准备用小棒来做篱笆,你能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找出规律。
提问:比较第一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结果相同;下面算式的“1+1”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2”对第二种发现的学生加以肯定并表扬)
提问:在第二组两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呢?(请学生以在第一组中发现的规律说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发现)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回答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学会9加几方法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 9 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 )=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 9+1+5= 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 13 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 9 盒饮料,箱外有 4 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 9+4 计算。(板书:9+4)②演示 9+4 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 9+4 的得数呢?重述凑 10 的过程:放进箱里 1 盒是 10 盒,箱外面还有 3 盒,10 盒加上 3 盒一共是 13 盒。③说明 9+4 的口算方法。算 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 9+4 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 9+1 得 10,所以算 9+4,先把4 分成 1 和 3;9 加 1 得 10,再加 3 得 13。然后,在 9+4 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 9 人,女生有 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 9人与女生 6 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 9+4、9+6 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 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 9 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 加几)我们已经知道 9+4=13、9+6=15,那么 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 2 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 1 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做练习二十第 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P99T1
⑴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只小绵羊?
②生数
⑵再出示右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
②生数
⑶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
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1、生独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9T2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
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③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2、出示P100T6(补充 9+5)
①学生独立口算、连线。
②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P99T3
(1)出示第一幅图
① 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师:蚂蚁虽小,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
②生独立列式计算
③交流算法
(2)出示第二幅图
①看图说图意
②生独立列式计算
③交流算法
4、出示P100T4
①学生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②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知道什么?
③列式计算后校对
5、出示P100T5
①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②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作业
让家长出题,你来说,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__。)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以问题引入,直接明了。用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课前,我们对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整时,一部分学生认识半时。通过动手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自然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认识时刻,所以拨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知识感兴趣,认真地看其他人拨。]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整时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分针、时针,并且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少部分不认识整时的学生学会,并为后面学习半时做好铺垫。]
认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在总结半时的特征时,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指的位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半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又指向哪里呢?我们怎么来认呢?”这样可以突破认半时这个难点,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得到规律,让学生学会看半时。]
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的介绍,最终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即可。]
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
4.教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结束语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篇5)
教学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一个实物钟面、课件、水果钟面、时间的小卡片。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钟、每小组一个不完整的卡片钟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同学们听过谜语 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课件展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2、逛钟表超市
师:同学们真不错,都猜出了谜底,钟表超市里的钟表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逛逛吧!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外型美观的钟表。
3、导入新课
师: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么咱们就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钟面)这是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
师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还有线段那是刻度线,每个数之间有小格。追问:钟面上的2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时针 短 粗
分针 长 细
(2)生认学具钟的时针和分针
(3)我们知道时间爷爷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不会停止!那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
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时针,其次是分针。
(课件演示)师补充:最快的是他们的秒针弟弟。时针每天走两圈,分针每天要走好多圈。
2、补钟面(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破损的钟面,有些没时针和分针,还有些没数字。
行动起来!用你们灵巧的小手把钟面补好,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表现,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3、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三个钟面,指导认整时。
指名回答钟面表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所以它们分别表示8时、3时、6时。
(2)生用学具钟练习拨7时、11时。
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拨的结果。
(3)(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拨。
4、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可以用汉字“时”表示。生回答师点击电脑,钟面下分别出现8时、3时、6时。
(2)用数字表示法
点击电脑出现8:00,引导学生观察两点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生动手写3:00、6:00
(4)点击电脑出示3:00、6:00,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三、参与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随着《找朋友》活泼的音乐,生进行游戏。出现“12”时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体同学用学具钟拨12时,重点引导学生认识12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重合。
2、(课件出示)P92页
小军一天的时间安排图。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四、引导回顾,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2、时间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着。一节课又要结束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支配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
3、点击电脑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五、课后延伸,生活调查
(课件出示):太阳刚升起的画面;太阳刚落下的画面。
请大家把刚才看到画面的时间记下来,下次再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时针 短 粗
分针 长 细
找朋友
苹果钟面 桔子钟面 梨钟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篇6)
教学内容:
课本91—9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在具体情景中建立时间观念。
2、使学生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看整时,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会应用。
教 具:实物钟表、钟表图片。
学 具: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仔细听好了。
你早上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生:6点半、7点……)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
(生:听家长说的、看钟表的……)
要想知道这些时间我们就要学习认识钟表。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有关钟表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请优等生介绍:钟表上有数、有长针、有短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 长针 短针
谁还有补充?
(生:钟表上有大格、有小格……)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大格 小格
2、指导观察: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钟表。
拿出你的钟表。请仔细观察钟表上的数。
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钟表上有12个数。还有学生会边说边比划数是按照这样的方向排列的。)
你知道钟表上的长针、短针分别叫什么吗?
长针叫分针,用手指一指你的钟表上的分针。
短针叫时针,用手指一指你的钟表上的时针。
钟表上每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数一数钟表上共有多少个大格?
(生:有12个大格。)
你知道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生:共有60个小格。)
有关钟表上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
引导学生明确时针就是表示几时的。
3、认识时间:
出示钟面图:
8时 3时 6时
这几个时间你们认识吗?分别是多少?
你是怎么认识的?
想一想这些时间你在干什么?
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分针指向几?
(生:都是指向12。)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是因为分针都是从12出发正好走了一圈,又指向12。)
分针指向12就是整时,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写时间:
你会认时间,会写时间吗?
我们来看第一个时间是8时,我们先写一个“8”再写一个“时”。
时间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电子表的显示方法。
这种表示方法是这样写的“8:00”。
你见过这种表示方法吗?在哪见过的?你可真会观察。
你想试试吗?
请你把后面的两个钟面上的时间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找两人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认识钟表的方法是什么?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下面就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现在我要观察一下哪个同学眼睛亮、嘴巴巧,我拨钟表你报时,抢答。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咱们班的学生个个眼睛亮、嘴巴巧脑子转的快,现在我要看一下你的小手是不是很灵活,准备好你的钟表我报时你拨钟表。
请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3、课本92页内容:
请同学们赶快收拾好学具,快速打开课本92页,请同学们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
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点:
看一幅图写出三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
2、出示以下复习题。
(1)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2)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3、汤姆讲述:我带来了鲜花送给吉利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旁边的这些筷子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整捆10根和单独的3根),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讲解:10+3和3+10的意义一样,所以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2、汤姆:我还有一个计数器,想考考大家,如果顺利通过就和我一起去吉利家吃蛋糕。个位和十位各拨一个珠子,表示数字几?再在个位上放2个珠子。
3、汤姆提醒学生现在计数器上的数是13,我把刚才的2个拿走了,可以写什么算式?你能算出得数吗?
3、小结:小朋友会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真聪明。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生日晚会开始了,可还有几把筷子没数好,出示78页做一做1题。
2、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糖,咦,糖下面还有个算式,你会填吗?完成做一做2题。
四、齐唱生日歌,祝汤姆生日快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2、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
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
10-3 4+4 10-6 2+5
5+3 10-5 8-7 7-4
9-0 9-8 6-6 9-2
8-2 4+6 3+6 9-0
2+3 9-5 0+7 4+2
二、整理知识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复习
A 出示10以内加法题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加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B 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 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三、练习
课件出示
1、★△▲○●□☆
从左数,第5个是( )☆排第( )
2、 9 4
□ 5 □ □
3、△□△□△□
接下去怎么画?
4、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
5、按规律填空
(1)2、( )、4、( )、( )、( )、8
(2)8、( )、6、( )、( )、( )
(3)2、4、( )、8、( )
(4)1、3、( )、( )、9
6、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综合活动
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
学生写在书上。
四、教师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1、看图写出两个加法和减法
2、图画式应用题
3、连续加2
4、连续加3:3、 、 、
连续加2:1、 、 、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减法整理复习
10=□+□
10=□+□+□
10=□+□+□+□
10=□+□+□+□+□
10=□+□+□+□+□+□
1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篇9)
一、 课前交流
师:我看到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物品摆放好了,大家都带来了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老师稍有停顿),我还看到了大家文具盒里有一样我特别想要借的东西
生好奇地问:什么?
师:橡皮。谁愿意借给我?
(生一个个都举起橡皮表示愿意。)
师:大家都这么热情,太感谢大家了。好,我请几位同学帮我借一下。(请8名学生
就近帮忙借橡皮)
师:(把学生的橡皮一块一块地借了过来,并表现出非常感谢的神情。)你们把橡皮都
借给我了,你写错了怎么办?
一生:我还有。
师:哦,还有,老师还想借。(直到完全借完。)
师: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
生纷纷说: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做魔术;
看橡皮都有哪些形状;
用橡皮拼图。
师: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我就是为了让你们没有橡皮用。没有橡皮,
下笔会更小心一些。就算写错了,也没关系,仔细欣赏一下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再写一写,这样您会写的更好!
(反思:“没有橡皮,下笔会更小心”,这是自然的结果。当我们知道某件事情没有后路的时候,自会多几分慎重。现在的学生大多比较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宁静才能致远,教学生静心思远,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另外,这样一个环节的设置,还能很好的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像这次赛课,在上课之前与学生没有见面的机会,只有尽快拉近师生距离,才能减少师生的陌生感,彼此尽快熟悉,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
二、 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然后粘贴了9只红色小鸟)
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棒,今天有一群小鸟也想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欢迎么?
生异口同声:欢迎!
师:大家看,黑板上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好多小鸟,请大家仔细数一数大树上有几只小鸟?
(反思:这里我没有用课本上的情境图,而是创设了一个大树、小鸟这样一幅美丽的情境图,我认为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比较成功。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的热情,而且还可以能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只让学生顺着数,而没有让学生倒着数。另外,在这里如果把事先准备好的小棒发给学生,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这样可以渗透“10还是个计数单位”,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生:9只(有一生说10只)
师:到底几只呢?请刚才这位小朋友来数一数。
(请说10只的学生到黑板前数,黑板太高,学生探不找,师抱起孩子数。)
(反思:今天在梨林实小做课的这间教室里没有讲台,因此黑板相对就比较高,我站在那里,最多只能够到三分之二的高度,即使图画得再低,对于一年级的小孩来说,还是很难够得着,没办法,我抱起了孩子,这样孩子就可以够得着了。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眼中时刻要有孩子。)
生:我看到老师手里还拿了一只,所以是10只。
师:哦,那现在又有一只小鸟飞了过来。(师把手中的一只__小鸟贴到大树上)那
么,现在有多少只小鸟呢?
生异口同声:10只。
(再请一生到黑板上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师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那么,在你的身上有10么?
生异口同声:有!
师:你身上的10在哪里?
生:在手上。
师:谁来数一数?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到前面面对大家数一数。)
师:除了手上,我们身上哪里还有10?
生:脚上。
师:还有么?我刚才看到有的同学在摸自己的头发,在我们头发上有10么?
生1:没有
生2:有,头发上有好多好多10呢。
师:对,我们的头发有好多好多的10呢。除了我们的身上,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的10。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对10有充分的认识,我让学生找自己身上的10,
孩子们参与非常积极活跃,但“数学源于生活”,如果能够更多的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情景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这样会为学生的观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三、9和10比大小
师:我们前面认识了1-9,今天又认识了10,你知道这些数中,谁大谁小么?
生1:10大。
师:大小是相对的,我们不能只说谁大,要说出谁大谁小。
生2:10大1小。
生3:10大3小。
生4:10大9小。
(还有好多学生争着抢着想要说)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要说,那每个同学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同桌互说。)
师:说完后坐端正。(稍停)大家说得真好,老师听到了好多不同的答案,不过,老师听到了一个共同的声音:10大。我们前面认识的9都那么大了,大家却都认为今天认识的10。谁能说说你怎么知道10比9大?
生1:10个比9个多了一个。
生2:9只小鸟,又飞来一只变成10只了,所以10只多。
师:说得真好!谁还有自己的想法?
生3:10个人比9个人多1个。
生4:9加1是10。
师:那么,10比9怎样?
生异口同声:大。
师:9比10怎样?
生异口同声:小。
(师板书9 10 10 9)
师:谁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填一填?
(请学生填)
师:大家注意看,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口都朝着谁?
生:10!
师:也就是说,谁大口朝谁开。
(反思:对于大小比较孩子们已经有了1—9的学习基础,这里顺理成章,比较容易,耗时过多,尤其是大于号和小于号不必再像新知一样让学生认识,也就是说应该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会的就不要讲,或尽量少讲,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得更多的东西。)
四、10的组成
师:大家刚才表现真棒!下面,老是想请大家帮个忙,大家愿意帮老师么?
生:愿意!
师:我家来了一个小客人,家里还有10颗糖,我家儿子和小客人一起分糖吃,他们两人怎么分?
(反思:情境创设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意愿,但是如果能把情境中改成学生自己,会给学生下面的语言表述带来方便,效果会更好一些。)
生1:每人5颗。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1:这样分,两个人的一样多。
师:谁还有不同的分法?
生2:如果是我,我分3颗,给客人分7颗。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2:因为我是主人,他是客人,我给他多一些。
师:小主人真热情!很好!请坐!谁还有不同的分法?
生3:我是主人,我留2颗糖,给客人8颗糖。
师:真大方!大家刚才有的是按照平均分,有的是作为小主人,给客人多分一些,那么,还有其他不同分发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比比看那组同桌合作的,合作的同桌,在下课时,黑板上漂亮的小鸟就会飞到你们的手中。
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小手来帮助自己,每根手指表示1颗糖。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反思:这里的同桌交流目的不够明确,导致后面会有第二次的交流。如果在这里交流时,我能给出更清楚的指令,如:10颗糖到底有多少种分法呢?用自己的手指代替糖,比比看,那些小组分法最多,而且还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清晰地介绍给大家。此外,还可以让同桌合作,把所有的分法写下来,这样会更清晰明了,效果会更好。在这里,我也认识到教师引导的作用之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里的“导”,应该不是“导演”,而是“向导”,要引导学生怎样有效地做好一件事,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导”好的!)
第一组同桌汇报:我们有3种分法,第一种是我们都分5颗;第二种是我留2颗,给客人分8颗;第三种是我留3颗,给客人留7颗。
第二组同桌汇报:我们还有2种分法,一种是我留1颗,给小客人9颗;另一种是我留4颗,给小客人分6颗。
师:哪组还有不同方法?
(没人举手)
师:老师真的非常感动。大家都这么热情,除了一种平均分以外,其余四种都是在照顾客人,给客人多分一些,真好!可是,如果我家儿子有些自私,他拿着糖不舍得给客人多分一些,怎么办?你有其他分发么?
生1:那可以是给客人4颗,自己留6颗;或者自己1颗,给客人9颗。
生2:还可以是给客人3颗,自己留7颗。
生3:也可以是给自己留8颗,给客人1颗。
师:给自己留8颗,给客人1颗,总共是10颗么?
生3(摇摇头):总共是9颗。
师:是不是给老师还留了一颗呀?哦,老师这可送给小客人了,那分给小客人几颗?
生3:2颗。
师:谁还有么?大家数数现在有多少种分法?
生:1、2、3、4、5、6、7、8、9,一共有9种分法。
师:这么多分法,如果没有规律,就会写多了,或者写少了,怎样写才能写的不多不少呢?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同桌再次合作)
一组同桌汇报(边说边板书):
10可以分成5和5、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1和9,然后把后边几种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就行了。
另一组汇报:
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然后把前边几种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就行了。
师总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3个内容:10的组成。
师生一起说: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
(师生对数练习。)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1—3年级)学生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这种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数学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逐步形成的。新课程几乎每个年级都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这里从无序到有序的逐步引导,目的就是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问题。)
五、10的书写
师:大家说得真好,可是说得好不如写得好!大家想写出漂亮的10么?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先仔细看老师写一遍。(师在田字格里编写边说要求。)接下来先跟着我写一遍。(生跟着老师写一遍。)现在,在生字纸上,自己认真的写5个10,如果感觉写得不漂亮,没关系,仔细看一看,为什么不漂亮,然后再写一遍,争取一遍比一遍漂亮,好么?
(生开始自己书写,写完的老师边看边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不好的鼓励他再观察观察,在写两遍,看看是不是变得漂亮了。)
(反思:没有了橡皮,孩子就写得非常小心,数字写的很认真。偶尔有同学写的不漂亮,我就让他仔细看一看,然后再写2遍,看看是不是变得漂亮了一些,孩子在这样的鼓励下,一个比一个写的认真。每个孩子 都渴求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尤其是面对一位新老师,孩子的这种心情就会表现得更强烈一些。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体验。)
师:写完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下课时交给老师,老师要仔细看谁写得最漂亮。
六、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10,知道了在1-10这些数中,10,了解了10的组成,还会写漂漂亮的10,大家表现真棒!尤其是中间这三组同桌,老师奖励你们6人每人一只漂亮的小鸟,希望你们今后一直能够保持自己的好习惯!(很多同学争着抢着要小鸟)也其他同学今后能像他们学习,学会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学会同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好么?
(反思: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渗透,去培养,只有长此以往,才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异口同声:好!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