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篇
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 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2、P5页 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毫米 1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
2、填空
1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
二、导学阶段:
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
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应该这样想: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
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
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
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3、4 题。
(1)第3题
(2)第4题
重点观察第1小题:
1米-2分米=( )分米
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
5分米=( )厘米
43毫米+17毫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60米=( )厘米
22分米+8分米=( )分米=( )米
30厘米=( )毫米
90毫米=( )厘米
45分米-36分米=( )分米=( )厘米
86厘米-46厘米=( )厘米=( )分米
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7厘米=(70)毫米
80厘米=(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P7千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难点: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二、导学阶段: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比米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如,我们说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从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这些都是用千米做单位的。
1、 出示P7第一幅图
说明:公路上路牌上的"21千米"指的是从这里到叶镇的路程是21千米。“23千米”指的是从这里到灵山还有23千米。
2、出示第二幅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体育吗?谁知道通常体育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吗?2圈呢?
那2圈半是多少米呢?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板书:1000米=1千米)
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
分组以人或树为起点量出100的距离,并仔细观察一下。
按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并计时。
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
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3、教科书P8"做一做"
组织学生尽量实际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的第1-2题
第1题连线。
说说这些交通工具每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
第2题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又叫1公里
1千米=1000米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3-6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难点:长度单位间简单的计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准备:
1、填空
1千米=( )米
1000米=( )千米
4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6厘米=( )毫米
500毫米=( )分米
二、导学阶段;
1、教学例5:
出示例5:
3千米=( )米
出示问题:
1千米是多少米?
3千米是几个1000米?
谁知道例5的空格里应填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 5000米=( )千米
问:多少米是1千米?5000米是几个1000米?空格里填几?
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师:题里给出的两个条件单位名称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中的第3-6`题。
1、第3题 独立完成。
2、第4题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推理过程。
3、第5题
说说图意再独立做。
5、第6题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板书设计:
千米和米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将书上大米袋示意图制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让学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体有多重。
2.5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1000克=( )千克 8千克=( )克
二、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比如,一袋糖重500克,一袋盐重1千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重量单位(引出新课)。
出示书上第一个直观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然后教师指出: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教师:谁能说一说还有什么物品用吨作计量单位?1 吨到底有多重呢?
教师直接引出:1000千克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教师: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
教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东西大约重1吨?
2. 教学千克和吨的换算。
4吨=( )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不用写出推理过程,启发学生想出:1吨是1000千克,5吨是5个1000千克,5个1000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吨是5000千克。
3.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给有困难的学生一定提示。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三、小结
四、课堂作业
教师还可以再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合适的单位名称。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6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富饶的大海为主要情境,分5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养殖海产品——加工海产品——销售海产品——海产工艺品,包含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末尾和中间含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混合运算。这是初次接触乘法的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学习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习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12课时
信息窗1:出海归来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引出大海的美丽富饶。板书:富饶的大海)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捕鱼归来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条船?生列算式:40×2=80(条)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80是怎样求出来的?
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小练习:自主练习2
10——×4——(40)——×8——(320)
20——×2——( )——×6——( )
30——×3——( )——×7——( )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
(3)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生列式:200×4=800 说算理
(4)小练习:300×3 7×100(指名说算理)
(5)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
生列式:29×6≈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自主练习1)
2×3= 3×5= 5×4= 4×2=
20×3= 30×5= 50×4= 4×20=
200×3= 300×5= 500×4= 4×200=
2.估一估,连一连(自主练习3)
48×5 6×63 396×2 102×3 199×4 7×81
大于500 小于500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20×6= 4×30= 90×7= 500×2=
60×6= 9×20= 100×4= 300×8=
二、新授知识:
1.出示情境图:
回忆寻找未解决的信息和问题,师板书
2.解决问题:
(1)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13×2=
①估算
②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算理,小组交流
③竖式计算:
结合算理理解竖式
1 3
× 2
6 ……3×2=6
2 0 ……10×2=20
2 6 ……6+20=26
④简便写法: 1 3
× 2
2 6
(2)这批带鱼能卖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3×312=
①估算
②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③全班交流,说出算理。
3.小结: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在竖式上直接写出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自主练习5 学生先独立审题,师再引导审题
每小时行21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呢?
(学生独立列式,通过估算、竖式计算,将答案算出,并将书中表格填写完整。)
3.哪辆坦克能过桥?(自主练习6)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式计算出每辆坦克的重量,再进行比较。
4.按规律填空(自主练习7)
30 60 90 ( ) ( ) ( )
111 222 ( ) ( ) ( ) 666
学生独立完成
5.自主练习8
引导学生读清题目,分析理解题意,尝试独立解决。
6.自主练习9 填一填
×5=400 2× =648
4 1×2= 6 × =666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让有学生间互教互学。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7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
①学生估算
②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2 9
× 3
2 7
6 ……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 7
③简便写法: 2 9 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
× 2 3 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8 7
4.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38 16 52
× 2 × 4 × 4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填一填。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7×3 5×18 63×3 6×1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火眼金睛辩对错(自主练习3)
1 5 1 3 4 1
× 3 6 × 1 4 × 5
4 0 41 2 205
学生独立判断,并将正确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交流。
二、自学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
(1)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学生列式:125×3=
①估算
②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竖式,自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
指名板演,学生评价。
提醒: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观察情景图,还有哪些信息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
①4袋虾饲料,每袋41千克,一共多少千克?
②一笼养8只螃蟹,112笼共多少只螃蟹?……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315 242
× 3 × 4
2.火眼金睛辨对错(自主练习3)
2 1 6
× 1 3
6 4 8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19×4 512×4 2×283 316×3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游戏:玩一玩,算一算(自主练习6)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先估算,然后笔算。
5.有趣的动物世界。(自主练习5)
师带领学生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
6.在 里填上“>”“<”或“=”(自主练习7)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说出判断的方法。
7.自主练习8:每行312棵,种了4行,一共种了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回答问题(自主练习9)
观察统计表,计算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9.自主练习10
小组合作分析读懂题意,寻求正确的解决策略,然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8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海产品加工厂看一看。(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合作探究:
1.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1)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生列算式:59×7=
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59×7得多少?
说说你的估算过程,集体交流。
(2)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5 9
× 6 7
4 1 3
(3)看看与我们的估算结果进行一下对比。
(4)小练习:自主练习1的前两个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
4、8箱带鱼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25×8
自己试着计算,并说说算理
补充练习:25×4
5、9个车间加工多少箱?生列式:118×9
先估算一下,再自己列竖式计算。(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指名说算理,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补充练习:125×8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的后两道题
自己计算,同位交流
2.自主练习2
完成后,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小结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25×4= 25×8= 125×8=
2、 竖式计算:23×8= 4×38= 83×7= 56×4=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78×8 49×9 8×65 89×5
454×4 4×198 378×5 9×278
2.自主练习4: 每种饮料各有多少瓶?
(1)自己先估计,再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
3.自主练习5:
指名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自主练习7:计算
14×3= 96×5= 156×7= 152×6=
125×7= 234×3= 2×142= 75×8=
5、自主练习8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6、自主练习9
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自主练习10:指名说说题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小组内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9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和一些游客一起去采购青岛的特产——海产品,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3盒鱿鱼丝多少克?生列式:350×3=
①学生估算
②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3 5 0
× 1 3
1 0 5 0
可以这样写:
3 5 0
× 1 3
1 0 5 0
4.小结:末尾有零的数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1 6 0 5 2 0
× 4 × 7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自主练习2:火眼金睛辨对错
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 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理解题意
自己列式,全班交流
5、 自主练习9:动脑筋
30×9 12×3 25×4 13×7
300×9 120×3 250×4 130×7
(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2) 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算式的积吗?
3000×9 1200×3 2500×4 1300×7
学生先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计算末尾有零的数的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
(1)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式:406×5=
①估算
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提醒:中间有零的数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买5盒虾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①估算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2的其余题目
2.自主练习4
小组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6:蔬菜批发市场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先估算,然后笔算。
5.自主练习8:请你帮忙算一算
出示图画,弄清题目要求。指名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
四、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认识小括号,会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会按算式的意义读出算式.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混合计算,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正确使用。
教学时间:4课时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同学们,丰富的海产品不光可以用来食用,还可以制成精美的工艺品供人们观赏,我们已经到工艺品加工厂去看了,找学生汇报一下图中的数学信息及可以提出的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教师板书:
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
每条项链用48颗珍珠,每条手链比项链少23颗。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做1个小刺猬用42个贝壳。大刺猬用的贝壳数比小刺猬的6倍多1 8个。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第一课时
1、解决“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条件?这些条件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先自己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吗?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解决,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可以让他们同位讨一下。教师先不做提示。
在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这几种解答方法:
(1)先算每张画用了多少个贝壳,再算一共用了多少个贝壳。
(2)先算一共做几朵花,再算一共用了多少个贝壳。
由此引出综合算式。对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可以让学生对照分步的式子结合实际来想一想,在此基础上认识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2、类化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1、解决“4条手链用了多少颗珍珠?”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
小组讨论研究,列出分步算式,算出结果。全班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是怎么想的。
接着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学生如果列出的算式没有带小括号,教师可以针对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并与分步列式比较。
2、类化练习
自主练习第2、5题
第三课时
1、解决“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条件?这些条件看起来比较复杂,你能不能想出一种方法可以让这些条件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我们了解题意呢?讨论交流列出算式比较
2、类化练习
自主练习第3、4题
第四课时
一、解决: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二、类化练习,作业
1、自主练习第6题
2、聪明小屋
三、教学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你能谈一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吗?
第二单元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会用简便灵活的方法计算因数中有0的乘法。
2、通过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一、回忆与整理
1、激趣:今天圣诞老人给聪明的小朋友带来些礼物,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
①出示:
712×8 35×4 140×7 458×8 62×2 ,
160×5 323×3 201×3
②四人小组讨论该可以怎样分类.并请记录员在各自的题卡上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③指明说说你是按什么方法来分的。(按照学生不同的回答,课件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进位和不进位、口算和笔算、因数中有没有0或按照0的个数来分等等。
2、重点分析:
(1)不进位的乘法我们通常可以怎么算?
进位乘法有几种类型?(一次进位、隔次进位、连续进位)判断以上题中的各属于哪种类型,并说说分别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复习口算和笔算)
小结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按照因数中有没有0来分,(0的位置,0的个数)
因数中没有0和有0的算式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因数中有0的算式有什么特征呢!(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找出各自的算式,)
师:观察因数中有0的在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不用算就知道结果?为什么?(小结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还得原数。)
问:笔算时哪些题有简便算法?160×5猜猜积的末尾有几个0,估计积是几位数?计算后验证估算结果。
小结法则:一个数乘一位数,遇到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 )。
小结:在今后的计算中,像这类型的题目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的,我们就用口算,(板书:口算)而右边这类题口算比较困难,我们就用笔算。(板书:笔算)
④复习笔算
说说笔算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二、揭题小结与质疑
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复习与整理》,(揭题)再次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大概可以分成了以下几种类型:进位和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按照因数中有没有0来分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三、综合练习:
1.、综合练习1题
同桌相互说结果,并评价。
2、第2题
练习时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此题。完成后相互沟通,反思自己的方法。
3、第3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四、总结
回顾本单元中应该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