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什么会有保护色
保护色是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很多动物有保护色,为什么动物有保护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物有保护色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
动物有保护色的原因
保护色是动物为了能适应生活环境而具有的和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的颜色。动物有了保护色可以很好的隐蔽起来而不被敌害发现。这样,它们就能安心地游戏,觅食和活动了。
进化的单位不是个体,是种群,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但是越有效的保护色得到保留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说一开始一个种群里可能出现各种颜色的突变个体,出现的概率都一样,但是有保护色的个体生存率高,突变基因保留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一个动物个体的颜色由基因决定,但是没有动物能自发地基因突变,所以就算感知到周围颜色变化也不能改变自己的颜色,最多是搬家找个颜色能保护自己的地方。但是对种群来说,它就可以适应环境颜色的改变而进化,比如一个蝴蝶种群有灰色和黑色两种表现型,在树林受到工业污染前树干大多数是灰的,于是灰色就是保护色,那时灰蝴蝶的数量就远大于黑蝴蝶,如果不是工业污染后树干都变成黑的了,这个种群的进化方向就应该是灰色,但是环境一变,它最终的进化结果变成了黑色的,这就说明进化的方向是环境决定的,种群只是适应性地进化。
动物保护色的例子
保护色(Crypsis)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 别,保护色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这里的“环境色彩”应是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如春夏的草坪是绿色,冬天的雪地是白色;拟态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而这种生物或非生物的颜色等特征并不一定在环境中占优势,并非主要色彩,保护色则与运动状态基本无关,如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停息”状态才像枯叶,一旦飞舞起来就不像了而我们捕捉昆虫也许都有这种体验:有时看到昆虫由这里飞向另一个地方,但马上在另一个地方搜寻,却不能立即找到。
这种保护色的例子在动物界可以举出许多,我们简直每走一步路都可以遇见它。沙漠里的动物,大多数都有微黄的“沙漠色”作为它们的特征。那里的狮子、鸟、蜥蜴、蜘蛛、蠕虫、青蛙等等,总之是沙漠动物群当中一切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这种颜色。相反的,北方雪地上的所有动物,可怕的北极熊也好,不伤人的海燕也好,却都披上了一层白色,它们在雪的背景上简直看不出来。在长期的险恶环境中生存的野兔,它们的毛色都是土黄色,这种颜色,也是秋天大部分草木的颜色,所以野兔可以借此来逃避许多天敌的危害。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是典型的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它能在周围环境对光线的反射中迅速地改变体色,变成树干或树叶的颜色来保护自己.每一个捕捉昆虫的人都知道,由于昆虫有保护色,要找到它们十分困难。你不妨试着去捉在你脚边的草地上吱吱叫着的绿色蚱蜢──在掩护着它的绿色背景里,你简直看不清蚱蜢在哪里。还有生活在树皮上的蝶蛾和毛虫,颜色都非常接近树皮的颜色(如毒蛾等)。
水生动物也是这样。在褐色藻类里生活的海生动物,都有“保护性”的褐色,使眼睛无法察觉它们。生长在红色海藻区域里的动物,主要的保护色是红色。银色的鱼鳞也同样具有保护性,它保护鱼类,即使它们受不到在空中搜寻它们的猛禽的伤害,又使它们受不到在水下威胁它们的大鱼的袭击:水面不但从上面往下看像面镜子,并且从下面,从水的最深处向上看更像面镜子(全反射),而银色的鱼鳞刚好同这种发亮的银色背景融合成一片。至于水母和水里的其他透明动物,像蠕虫、虾类、软体动物等,它们的保护色是完全无色和透明,使敌人在那无色透明的自然环境里看不见它们。
许多动物都能按照周围条件的变动来改变保护色的色调。在雪的背景上不易察觉的银鼠如果不随着雪的融化而改变自己毛皮的颜色,那它就会失去保护色的好处。因此在春天,这种白色小动物会换上一身红褐色的新毛皮,使自己的颜色跟那新从雪里裸露出来的土壤的颜色打成一片。随着冬季的来临,它们又穿上了雪白的冬衣,重新变成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