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桂花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一个传统的中秋夜,三种元素是少不了的,那就是明月、月饼和桂花酒,也有很多人在中秋去赏桂花,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桂花,希望你会喜欢!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或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而且,我国劳动人民还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的神话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返回目录
桂花酒酿造的佳期当在金秋八月,寻一粗干老桂,采摘其粉白色的花瓣,风晒晾干,加入绵白糖搅拌发酵,之后掺和在米酒中窖藏,数月即可饮用。若想喝到上好的佳酿,需要有耐心地等上三五年。在密封的容器中,经过时光的淬炼,桂花连同它自身的芬芳完全地溶解到酒液中,以一汪金黄色的温情去抚慰人生。它有点像扑火的飞蛾,两者均以舍生取义成就了生命的价值。
桂花酒四季皆可品饮,然而,最佳时节当以中秋为妙。圆月之夜,和至爱亲人围坐在一起,五六块月饼、七八枚香芋、十余片雪藕,加上各式水果,再佐以桂花酒,合家欢聚一堂,赏明月,聊家常,真是人生的一件乐事。漂泊在外、无暇归去的文人墨客,常会邀上三五好友,拎上一壶桂花酒,相聚在植有花木的庭园中,大家不受礼仪的拘束,或吟诗,或猜谜,或抚琴,更可开怀畅饮,此时,桂花酒有推波助澜的效果,它滑过饮者的口舌,激荡着心灵深处的快乐分子。若干时辰过后,雅集散去,但醇厚清远的桂花酒香却长久不散,诱得泥土下的秋虫亢奋而鸣。
桂花酒与中秋联系在一起,不仅增加了节日氛围,促进了亲友情谊,而且桂花酒的寓意也是极佳的,桂花象征富贵吉祥、子孙昌盛,团圆之日,饮几杯由桂花调配的佳酿,那日后的生活一定也是吉祥如意。单纯从保健的角度来看,桂花酒自身所蕴含的营养价值绝对不可忽视。古人认为,桂花酒有“饮之寿千年”的功效,此言虽略显夸张,但不无科学道理,因桂花和米酒皆为性温之物,两者结合有化痰散瘀、美容养颜、养脾扶肝等功效。
<<<返回目录
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返回目录
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玩月节
是日,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拜月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