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王花散发着臭味 原因是什么
大王花颜色鲜红,上面还有许多斑纹。花朵中央是一个大蜜槽,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大脸盆,从里面散发出一股很浓的臭味,见过大王花的人都知道大王花是很臭的,大王花为什么那么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王花散发着臭味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
大王花散发着臭味的原因
大王花颜色鲜红,上面还有许多斑纹。花朵中央是一个大蜜槽,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大脸盆,从里面散发出一股很浓的臭味。大王花散发出的恶臭味能飘得很远,森林里的大动物一闻到,就会赶快跑开。可是,小昆虫却对这种臭味非常喜欢。大王花一开花,小昆虫们就会飞来,在采食花蜜的同时,帮助大王花传播花粉。
大王花又名食人花,由于此花 一生只开一朵花,且花期只有4天。花苞绽放初期具有香味,之后就会枯萎,在枯萎期间会散发具有刺激性的腐臭气味了,因此有了腐尸花 Corpse Flower 的异名。花粉散发出来的恶臭招来苍蝇等腐食动物为其授粉,松鼠对花粉也很感兴趣,常常从一个花药舔到另一个花药。在花期的第 4 天,大王花的花瓣逐渐变黑凋零,在几周内变成一滩粘稠的黑色物质。成功受粉的雌花会在之后的 7 月内逐渐形成一个半腐烂状的果实。惊艳的花朵结出了腐烂的果实,真是一个植物界的奇观。果实球状,直径约 15cm,具木质化、棕色的表皮,果皮下充满乳白色、富脂质的果肉,以及上千枚红棕色的微型种子。
大王花的形态特征
大王花是一种肉质寄生草本植物而并非真的“食人花”。它们主轴极短,没有叶片和地下茎,吸取营养的器官退化成菌丝体状,侵入宿主的组织内,因此整朵花就是它的全部。从宿主身上吸收的营养几乎全部供应花朵的生长,花径能够达到0.9144米,最高纪录可达 1.4米。大王花的基座是由宿主的木质部发展而来的,形状很象个广口坛子。
肉质、寄生草本,寄生于植物的根、茎或枝条上,无叶绿素;叶退化成鳞片或无。花通常单生,辐射对称,单性,雌雄异株,两性,十分巨大(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亦称阿诺德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i R. Br. )直径约1米,重达7.5千克,产苏门答腊。),花被合生,裂片4-10或无,稀分离;雄花:雄蕊多数至5枚,无花丝,1-3列环生于蕊柱上,或在两性花中合生成筒状,花药2室,纵裂或顶孔开裂,药室有时汇合,花粉常具粘性,单个或成四分体;雌花:雌蕊由8-6-4枚合生心皮所组成,子房下位、半下位或上位,1室或胎座突伸于近中部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腔隙;胚珠极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珠被1-2层;花柱1或无,柱头盘状、头状或多裂。果为浆果;种子小,种皮坚硬,有内胚乳。
种子的丝状芽体可在不伤害宿主的情况下逐渐在茎皮内蔓延,直至一年半后,种子吸收了足够的能量,体积膨大,穿破种皮萌发出约6毫米的芽点。经过几个月的缓慢生长,花蕾逐渐由乒乓球般的体积直至生长到甘蓝一般大小。等过了一个月,花苞便会缓缓张开,完全绽放需要两天两夜。盛开的大王花艳丽多彩,整个花冠呈鲜红色,上面有点点白斑,花冠 50-90厘米,5片多浆汁的花瓣厚而坚韧,每片花瓣厚约5厘米,宽 30厘米左右,花瓣质量总重最高可达 10千克之多。花朵中央有一个圆口大蜜槽,其容积相当大,能够承起5-7千克水。
植株常寄生在热带雨林落叶层下葡萄科爬岩藤属植物的蔓生茎的根部或较低的攀缘茎上。
大王花的发现始末
大王花的名字是取自英殖民地时的 Sir Stamford Raffles,1818年时,Sir Stamford Raffles 和他的朋友 Dr. James Arnold 在 Manna 这个地方发现了最大的大王花品种。其种名“arnoldii”是为了纪念发现此植物的科学探险队的率领者——英国自然学家约瑟夫·阿诺德。
第一个发现大王花标本的植物学家,是法国探险家路易·奥古斯特·德尚(Auguste Deschamps)(1765年至1842年)。他是一支法国科学考察团的成员。在亚太地区远征时,他在爪哇花了三年时间考察。在1797,他收集了现在被称为霍氏大王花(Rafflesia horsfieldii)的一个标本。在1798年的返航途中,他的船被送往由英国,此时正值英法战争时期,他的所有论文和笔记被没收。有生之年这位考察团员没有看到该物种被植物界确认的曙光,直到1954年这些资料才在英国自然史博物馆被重新发现。
1818年,英国植物学家约瑟夫·阿诺德(Joseph Arnold)(1782年至1818年)和政治家莱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1781年至1826年,现代新加坡的创始人)收集到另一物种的标本——生长在苏门答腊的阿诺德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i)。在由马来亚仆人带回不久后,约瑟夫·阿诺德就去世了。莱佛士女士一直收藏这一标本,为完成阿诺德的遗愿,她将已经绘制成的植物的形态和颜色的绘图,送到约瑟夫班克斯,进行材料保存。后由银行家罗伯特·布朗(1773年至1858年)转至大英博物馆,由常住此地的植物艺术家弗朗茨·鲍尔(1758年至1840年)研究所有材料。
威廉·杰克(1795年至1822年)是阿诺德在苏门答腊岛的继任者,他认识德尚,也注意到此类物种的各项,在新发现的属名命名上,会与事实有出入。他起草了一份说明,以确保英国植物学家的信誉。
大王花的模式种,通用名阿诺德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i),本来是应该以第一个描述该物种的斯坦福宾利莱佛士的名字命名,但最终是以英国植物学家约瑟夫·阿诺德的姓氏命名。这由在1820年6月召开的林奈学会在伦敦的会议决定。那年九月出版的哲学史册的报告公布了这一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