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水仙花花蕾为什么会干枯 原因和预防措施
水仙原产于中国,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养殖历史,是比较受欢迎的花卉之一,它的品种较多,比较常见的由红口水仙、喇叭水仙、丁香水仙,也是春节很多人喜欢养的花卉,那么在冬季养植的时候出现花蕾干枯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季水仙花花蕾干枯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
冬季水仙花花蕾干枯的原因
1、温度过低 水仙现蕾后,需要10℃以上的温度。如果持续12小时以上低温,水仙花蕾很快就会发黄干枯。
2、温差过大 水仙现蕾后,棚室温度不能骤然升降,温差应保持在7℃~10℃。温差过大很容易造成叶片和花蕾枯焦。
3、光照不足 水仙开花需要一定的光照,若光照不足,会出现叶片徒长,花莛瘦弱的现象。在开花前,应放置在向阳处养护,否则就会出现枯黄现象。
4、温度偏高 如遇气候不正常,出现暖冬现象,水仙花蕾会因为温度持续偏高而开花不良,部分花蕾会枯萎焦黄。
5、水养过迟 水养时间过迟的水仙由于温度的降低,很难孕蕾。即使已经现蕾,也会因温度过低,导致开花不完全或花蕾萎蔫枯黄。
水仙花花蕾干枯的解决措施
1、要选择优质鳞茎(三年生的),这种鳞茎略成扁圆形,肥大底部根盘明显,根点密聚。
2、使用雨水或池塘水,如用自来水,应先放罐(桶)内贮存1天再用(除去水中的氯),并注意每天换一次清水。
3、多见阳光,放室内通风向阳处,室温保持在10度- 15度条件下养护。选晴朗温暖的日子,于上午10 时后至下午3时前放室外背风向阳处,经受低温锻炼。北方冬季气候干燥,每天要向植株上喷些水,有利水仙花的茁壮生长。
水仙花的病虫防治
水仙主要病虫害有大褐斑病、叶枯病、线虫病、曲霉病、青霉病等。
褐斑病
主要危害水仙的叶和茎。初染时出现于叶尖,褐色,大片感染时叶和梗均会出现病斑,使叶片扭曲植株停止生长,导致枯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水溶液,每5-7天喷洒一次,连喷数次可控制病害发展。种植前剥去膜质鳞片,将鳞茎放在0.5%福尔马林溶液中,或放在50%多菌灵500倍水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可预防此病发生。
枯叶病
多发生在水仙叶片上,初发时为褪绿色黄斑,然后呈扇面形扩展,周边有黄绿色晕圈,后期叶片干枯并出现黑色颗粒状物。此病可于栽植前剥去干枯鳞片,用稀高锰酸冲洗2-3次预防。病发初期,可用50%代森锌1500倍水溶液喷洒。
线虫病
主要危害水仙的叶片和花茎。初发时,水仙叶片和花茎上会出现黄褐色镶嵌条纹,然后出现水泡状或波涛状隆起,导致叶和茎表皮破裂而呈褐色,直至枯萎。此病可用40-43℃的0.5%福尔马林液浸泡鳞茎3-4小时加以预防。如在养护过程中发现植株染病严重,应立即将病株剔除并销毁。
水仙花的养护技巧
水仙由种植到挖球,需要在田间生长6-7个月。要长成一个理想的鳞茎,除上述基础工作外,主要靠养护。
灌水:沟中经常要有流水,水的深度与生长期、季节、天气有关,花农有"北风多水,西南少水,雨天排水,晴天保水"的原则。一般天寒时,水宜深;天暖时,水宜浅;生长初期,水深维持在畦高的3/5处,使水接近鳞茎球基部。2月下旬,植株已高大,水位可略降低,晴天水深为畦高的1/3,如遇雨天,要降低水位,不使水淹没鳞茎球。在4月下旬-5月,要彻底去除拦水坝,排干沟水,直至挖球。
追肥:水仙好肥。在发芽后开始追肥,3年生栽培,追肥宜勤,隔7天施1次,2年生栽培,每隔10天1次,1年生栽培半月施1次。上海天寒,为提高水仙的耐寒力,在入冬前要施1次磷钾肥。1月停肥,2月下旬至4月中旬继续追肥,以磷钾肥为主,5月停肥、晒田。
剥芽与摘花:阉割鳞茎球时,如有末除尽的侧芽萌发,应及早进行1-2次拔芽工作,以补阉割不尽之弊田间种植的水仙12月下旬-3月开花,为使养料集中到鳞茎球的生长上去,应予摘花。为充分利用花材,在花茎伸长至20厘米时可剪作切花出售。
防寒:水仙虽耐一定的低温,但也怕浓霜与严寒。偶现浓霜时,要在日出之前喷水洗霜,以免危害水仙叶片。对于低于-2℃的天气,应要有防寒措施。较暖地区可栽风障,上海地区可用薄膜防寒,不可让水仙花受寒。
分级包装:10月份,自然界温度逐渐降低,水仙花芽分化发育已完备,开始进入分级包装上市销售阶段。水仙用竹篓包装。鳞茎球的等级是以装进篓的球数而定的,一篓装进20只球的,为20庄,属最佳级;依次而下,装进30、40、50、60只球的,分别叫做30庄、40庄、50庄、60庄。现在常合四篓的球数,装进一个大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