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吐食的原因有哪些

芷红 1172分享

  大鲵是体形最大的一属两栖动物,栖息于溪涧、池塘。现在大鲵也有人工养殖,但在人工养殖中,大鲵进食后又发生吐食行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大鲵吐食的原因吧。

  大鲵吐食的原因

  1、环境原因

  ①水质的影响:自然界中大鲵常生活在较为潮湿的深山密林的溪流中,水源是无任何污染的山泉水,水质鲜爽嫩活,最适宜大鲵的生长发育。而在人工养殖大鲵时,水源一般是塘、库、湖泊的水或经曝气的自来水,水体温度、ph值、溶氧量、透明度与山涧溪水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水体中的矿物质含量,难以达到山溪泉水的标准。有些地方受水源的限制,将养殖池水循环使用,更易导致大量的残饵及排泄物污染水质,并伴有有毒、有害气体产生,如nh3、h2s等。据有关资料介绍,当水体中h2s含量达0、035mg/时,大鲵的摄食量明显减少,活动能力减弱,h2s含量高于0.15mg/时,大鲵便停食,或少量摄食也发生呕吐,严重时会导致大鲵中毒死亡。

  ②养鲵池建造不合理:根据大鲵具有喜阴暗怕强光的生活习性,人们将大鲵养殖池习惯建造于地下室,虽然湿度、温度能达到大鲵生长发育要求,但由于地下室通风透气性能较差,空气的对流与交换程度也差,直接影响到水体中的溶解氧和ph值。地下室的光线强度太暗,制约养鲵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光合细菌、蓝绿藻等等,破坏养殖水体中的生态平衡,使大鲵生理机制发生紊乱,而诱发其吐食。有的将大鲵池建造在人口密集的生活区内,池内也不修筑人工暗洞,大鲵常被过往行人及车辆所惊

  2、人为原因

  ①放养密度不当:大鲵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水体单位密度相对较稀,充分保证了大鲵的最佳水域生存空间。在人工养殖时放养大鲵的密度是自然种群密度的几十倍、上百倍,大鲵的最基本生存空间受到限制,据测试,当大鲵放养密度达到8kg/m3以上时,便可造成大鲵吐食。

  ②饵料质量低劣:由于大鲵属肉食性动物,自然环境中大鲵常常以小鱼虾、蝌蚪、水生昆虫、螺蚌等活体饵料为食,大鲵人工养殖时,常因活体饵源限制和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除投喂一定量的活体饵料外,以投喂价廉的动物尸体、内脏、血液下脚料等为主,而这些饵料在高温季节极易腐烂变质和污染池内水质,造成大鲵食物中毒,轻者发生吐食,重者死亡。

  ③投喂方法不当:在人工投饵时,投饵量时多时少,特别是大鲵的生长盛期,当投饵量过小时,势必会引起大鲵的相互残食,在撕杀过程中,更易引发大鲵吐食和肉体伤害:当投饵量过多时,大鲵常常摄食超量,稍受刺激或惊吓便会吐食。

  3、生病原因

  ①寄生虫病:大鲵患寄生虫病通常是由拟牛头吸虫、东方后槽吸虫、无棘吸虫等寄生于大鲵腹腔内而引发,当这些寄生虫在大鲵体内大量繁殖时,病鲵也有吐食表现。

  ②肠胃炎病:在人工投饵过程中,如投喂霉烂变质或不洁饵料,极易引起大鲵的肠胃炎疾病,其症状为:伏卧不动,摄食量大减,粪便稀并伴有大量脓血状粘液也常伴有呕吐迹象。

  大鲵的雌雄鉴别

  辨别大鲵雌雄主要是从泄殖孔的特征来鉴别,尤其在生殖季节更为明显。在繁殖季节,雄性大鲵的泄殖腔腺成饱满的大豆瓣状,形成隆起的纵椭圆环形,甚为明晰,将泄殖孔包绕于其中,并且泄殖孔外缘有一圈不规则的肉质状小突起。雌性生殖孔多为圆形,孔径相对较小,生殖孔两侧无白色突起,孔外缘平滑,内缘可见两侧的皮层形成向腔面突出的皱折。在非繁殖期,雌雄大鲵的泄殖孔差别不大,也不易区别。解剖泄殖孔周围发现,雄性隆起处皮下有一对瓣状腺体——泄殖腔腺,而雌性的泄殖孔周围皮下是少量的结缔组织。处于非繁殖期和性未成熟的大鲵,雄性的泄殖孔周围无明显的隆起,而泄殖腔腺体则较小,为扁条状不形成环状。另外,在行为方面,生殖季节雌性较凶顽,雄性较温顺。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65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