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吗
中秋节就要来了,我们都知道在中秋节的这一天月亮很圆,但是在中秋节这天的月亮是最圆的吗?
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吗
在中国农历中,“朔”是一个时刻,有“朔”的那一天为农历的“初一”,朔夜是月黑之夜。“望”也是一个时刻,有“望”之夜便是月圆之夜。如果“望”恰逢白天,那么,上午“望”的,则凌晨月圆,下午“望”的,则黄昏月圆。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所以朔与望之间的时间并不固定。如果朔时月球在图中轨道上方,从朔到望跨过远地点,运动速度慢,所需时间较长,须等十六甚至十七月亮才会圆;如果朔时月球在图中轨道下方,从朔到望跨过近地点,运动速度快,所需时较短,也许不到十五月亮就圆了。
事实上从2005到2020年共16年,有198个朔望月。望的农历日期:十五70次;十六95次;十七31次;十四2次。16个中秋月圆之夜,9次在八月十六,3次在八月十七,只有4次在八月十五。16个元宵佳节,月亮正圆的只有6次,8次月圆在正月十六,2次月圆在正月十七。2009年农历三月和2020年农历六月,“望”都发生在十四。即使同为望月,还因地月距离不同而有大小之分。月相“望”,又在近地点,月、地、日三者位置接近直线,天气又十分晴好,我们看到的才是最大最圆的明月。这一时间不一定在中秋或元宵,其他月份也有可能。所以,“月到中秋分外明”,未必如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有局限性:天涯各处,看到月亮从海上升起的时刻是不同的;如果相距很远的话,也许一处白天、一处夜晚,不可能同时看到天上的月亮。
拓展
民间有句俗语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话常常被人误解为“农历月中,月亮最圆满的时刻往往不在十五日之夜,而是在十六日的晚上”。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这句俗语用的是古语中常用的“互文见义”修辞手法,大致可以译为“十五、十六的月亮都可能是最圆的”。类似的手法有“秦时明月汉时关”(意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山关);“烟笼寒水月笼沙”(意为烟雾与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地)。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十六的月亮圆的概率并不比十五的月亮圆的概率要大,之所以让人有这种错觉是因为人们往往很注意非常规的“十六圆”,而对更多的“十五圆”视而不见。
月亮最圆满明亮的时刻是在“望”时。什么是“望”?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所在这一天为每月初一日。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本身也有长有短。这样,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
众所周知,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转为规律而制定的,所以它与月相对应的很准确。但农历是综合阴历、阳历优点混合而成的,这就难免会有误差,当人们把农历初一定为“朔”时,“望”则要视月球运转情况而定,通常,它会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两天。
导致满月迟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速度不恒定引起的。受几百种因素干扰,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有时快、有时慢,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所经历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长与最短周期相差13个小时。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脚步”慢,则从“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是十七圆”。 “望”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十七均属正常,近几年就曾出现过农历十七月最圆的情况,只因没赶上中秋节所在的农历八月,也就没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