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教导孩子学科学

培章 1172分享

  水煮沸了,水汽顶掉了壶盖,电冰箱里,水被冻成冰块,冬天里,玻璃窗上绪出了美丽的冰花……家庭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时时都需要科学。父母应善于抓住时机,教导孩子学科学,在孩子幼小的心头里,播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种子。欢迎阅读!

  那么,在家庭中怎样教孩子学科学呢?

  首先,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提间题。有的父母对孩子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感到不理解,不是用“妈妈没时间”,就是“没见爸爸正忙着”这样的话来搪塞孩子,或用“没完没了地间,烦死人了”等话语呵斥孩子。须知,这实际是在把孩子爱科学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孩子来到人间,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对什么都要提出个为什么。我们应该十分珍借,因为好奇心是探究问题的前提,它能使孩子从成人认为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间题不理会,使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被抑制而消失,使他们成为思维能力低下,无所作为的人。可见,父母必须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和表扬,鼓励他们多提问题。

  其次,对于孩子的提问,要善于举一反三,抓住时机引导,启发孩子进一步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举一反三的回答方式比直截了当的简单答复,效果要好的多。有这么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一个男孩拿着一只小瓶对妈妈吵嚷:“是谁把我的蚂炸弄死了,浅要他赔。”妈妈惋惜地说:“是吗?”她接过瓶子,发现瓶盖拧得很紧:“是谁把瓶盖拧紧的?”“是我。”儿子回答说。“这就对了,问题就在这里。”妈妈心平气和地说。然后她让儿子做了个简单的实验:用双手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过了一会儿,儿子受不住了。妈妈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告诉儿子人没有空气会闷死的道理,然后问儿子:“现在你明白瓶子里的妈炸死的原因了吗?”孩子想了想,说:“是没有空气闷死的吗?”妈妈:“为什么瓶子里没有空气呢?”孩子动了动拧得很紧的瓶盖,明白了:“是瓶盖拧得太紧了,空气进不去,对吗?”这位聪明的妈妈及时抓住了机会,举一反三,使孩子从中学到了空气的知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的机会是很多的,父母要善于抓住时机,并且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而不是强行灌输的方法进行教育,取得既丰富孩子的知识,又发展智力的效果。

  再是,对孩子的提间,必须给予正确的答案,父母切不可不懂装懂。“先入为主”是人们学习的普遍规律。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学的东西,有时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如果一开始给孩子的就是一些错误答案,以后改起来就特别困难。有些家长被孩子向得不耐烦时,就随便效衍几句。大部分家长有心让孩子多学一点科学知识,可自己的知识有限,又怕在孩子面前失去家长的“尊严,。于是,不懂装懂,不管正确与否,乱说一气,这是极其不负贵任的态度。其实,家长不可能对孩子的提间都回答如流。遇到一些不位的间题,可与孩子一起到书本上找答案。这样既不会失去所谓的“尊严”,又培养了孩子读书的习惯,父母也从中学到了知识。当然,为了防止在孩子面前出现“卡壳,的现象,父母抽空多学一些科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论科学教育对孩子发展之重要性

  学并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而是广泛的范畴,它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讲究科学能够事半功倍,儿童教育也是如此,强调教育的科学性和智慧性,强调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不少教育学家所研究的学科和知识就是以科学为核心。

  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关系的建立,即他强调同伴互动以及儿童乐趣,儿童正是在不断玩耍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各种环境的体悟以及事物的意义,如果离开了群体环境,那么孩子的认知能力将会大大受限。

  而顺着这位教育学家的观点,不少研究者也沿着这个学术理论展开了更深的问题。

  理解教育科学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参与,它是一个经常嵌入文化与历史情境的一种活动,孩子获得体悟要从自然状态中不断积累从而构建成知识体系,儿童的各种生活经验若是没有了文化为载体的社会接触,那么他们就无法突破表层的限制而抵达认知的核心。

  在如今相对成熟的教育学中强调老师和父母积极性的角色,以促进孩子智能和体能的发展,老师在学校环境中应该布置适宜的教学情景,鼓励孩子能够和自己共同讨论,建立科学积极的重要信念,为孩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而从话语分析中,通常并不存在着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个人思想,也就是说独白语言是不存在,更多的是共同语言,本质上来说孩子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大环境,他们即是倾听者,也是诉说者,在此过程不断沉淀和积累经验。

  总结:教育科学是对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一种支架,而通过给孩子及时解惑,科学正确的指导帮助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正确理解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自身努力去完善和实施。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72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