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什么不迷路
企鹅有一个绝招,那就是从不迷路。南极的11月,白雪皑皑,晴空万里,长达6个月的白昼到来了。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带着它们“身穿燕尾服”的儿女们远离故乡,到千里迢迢的海洋觅食去了。到第二年2~3月,南极的寒夜来临时,它们则又会带着儿女们日夜兼程地返回故乡。年复一年,从不间断。令人惊奇的是,广阔无边的南极大陆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原野,地面上什么标志都没有,它们是怎么前进的,为何从不迷路呢?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是小学生动物为什么不迷路,欢迎阅读。
为什么企鹅从不会迷路
多少年来,为了揭开这个谜,科学家们在南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
美国科学家在企鹅繁殖地捉了5只企鹅,并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然后用飞机将它们运到了远离故乡1500千米外的一个海峡,再从5个不同的地点把它们放走。10个月后,这5只企鹅竟然不约而同全部返回了故乡。
另外一个实验是:当乌云蔽日时,将企鹅放走,它们似乎拿不定主意,在原地兜圈子;但是当早晨6点钟把企鹅放走时,它们则会全体面向右边的太阳,因为那儿是正北方。12点过后,太阳渐渐移到它们左边,它们却不受影响,仍然面向北方。
为什么企鹅总是向北方前进呢?有人认为,从南极大陆通向海洋的方向都是北方,它们每年离开故乡时都是向北方前进,返回故乡时,要调转180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
但是,在漫长的旅途中,遇海要游泳、遇冰要步行,更多的时日是面对狂风暴雪,暗无天日,然而,企鹅总能校正航向从不迷路。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多年来,这仍是个谜。
为什么鸟从不会迷路
鸟类因为具有一类精妙的感光蛋白,所以能够感知磁力,即“看到”地磁场。
科学家最早曾提出地貌说、记忆说等理论解释鸟类的定向迁移,但随后这些理论逐渐让位磁场说,不过科学家始终不清楚鸟类如何感知强度极低的地磁场。研究人员通过对家鸡和欧亚鸲等鸟类的定向能力进行研究,提出一种维生素B2的衍生物是在感光蛋白磁力导航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分子,从而可以解释鸟类在迁徙途中如何确定方向。
为什么鸽子不会迷路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那是因为鸽子有利用地磁场导航的能力。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地理北极大致对应着地磁场的磁南极(S极),而地球的地理南极则大致对应着地磁场的磁北极(N极)。
这两种矛盾的称谓给说明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习惯上称位于地理北极附近的地磁极为“磁北极”,但它具有S极的磁性;而位于地理南极附近的地磁极则被称为“磁南极”,但它具有N极的磁性。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只要是带磁性的,都要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力——排斥力或者吸引力的影响。
那么,鸽子是怎样掌握方向的呢?科学家们发现,鸽子的眼中有一块突起的骨头,称为“磁骨”,鸽子正是通过磁骨测量地球磁场的作用力来为自己的飞行定向的。
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选取20只具有大致相同飞行素质的鸽子,把一块磁铁装在其中10只鸽子的翅膀下,而另10只翅膀下则被装上等重的铜片,然后它们被一起放飞。
结果,装有磁铁的10只鸽子到4天过后才只有1只疲惫不堪地飞了回来;而装铜片的10只鸽子在1天之内只有1只没有返回。
这是因为鸽子翅膀下的磁铁干扰了地磁场对它的影响,从而破坏了它的磁性导航功能。
鸽子这种卓越的飞翔技能和认路的本领,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凡尔登城被德军包围,其通信设备被炮火彻底破坏。
在这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人们利用鸽子终于顺利完成了通信联络。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训练了正式列入军事编制的军鸽。
它们为在深山老林执行任务的边防军传送情报,不管距离多么遥远,地形多么复杂,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通信任务。
除了鸽子以外,科学家们还在蝴蝶、蜜蜂以及海豚等多种可以认路的动物身上发现了类似于“磁骨”的东西。
这种生物磁性物质的发现,无疑为人类研究动物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此后,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