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

广顺 1172分享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欣赏下。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

  唐代:杜甫

  故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

  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

  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似尔官仍贵,前贤命可伤。

  诸侯非弃掷,半刺已翱翔。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

  男儿行处是,客子斗身强。羁旅推贤圣,沈绵抵咎殃。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徒然潜隙地,有靦屡鲜妆。何太龙钟极,于今出处妨。

  无钱居帝里,尽室在边疆。刘表虽遗恨,庞公至死藏。

  心微傍鱼鸟,肉瘦怯豺狼。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

  彭门剑阁外,虢略鼎湖旁。荆玉簪头冷,巴笺染翰光。

  乌麻蒸续晒,丹橘露应尝。岂异神仙宅,俱兼山水乡。

  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更得清新否,遥知对属忙。

  旧官宁改汉,淳俗本归唐。济世宜公等,安贫亦士常。

  蚩尤终戮辱,胡羯漫猖狂。会待袄氛静,论文暂裹粮。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歌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诗歌格律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诗歌内容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相关文章:

1.杜甫的诗全集有哪些推荐

2.关于杜甫的历史故事

    热门标签

    72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