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到底是什么
类星体这个名字对于天文地理不熟的人来说可能会是陌生的。那么类星体到底是什么呢?
类星体是什么
类星体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这种天体在一般光学观测中只是一个光点,类似恒星。然而在分光观测中,它的谱线具有很大的红移,又不像恒星,因此称它为类星体。到1993年底,已确认7383个类星体。类星体的红移量之大,便天文学家大吃一惊,因为从红移量可以得到类星体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和它们与我们的距离。计算结果表明,类星体是离我们最远的天体,大都在100亿光年以上。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观测到的类星体的光是在100亿光年以前发出的。类星体的直径只有普通星系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还不到1光年,体积类似太阳,而它们自身的能量比一般星系能量大上千倍,是20万个太阳的能量总和。体积不大又怎么能提供如此之强大的能量呢?由于现在还只是观测到类星体的一些蛛丝马迹,所以类星体的本质还是一个谜。
命名
20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家在茫茫星海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天体,从照片看来如恒星但肯定不是恒星,光谱似行星状星云但又不是星云,发出的射电(即无线电波)如星系又不是星系,因此称它为“ 类星体”。 类星体的发现,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星际分子并列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1960年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射电源3C 48的光学对应体是一个视星等为16等的恒星状天体,周围有很暗的星云状物质。令人不解的是光谱中有几条完全陌生的谱线。1962年,又发现了在射电源3C 273的位置上有一颗13等的“恒星”。使天文学家同样困惑的是其光谱中的谱线也不寻常。
拓展
类星体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它是宇宙早期星系核心,由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驱动。与普通星系相比,类星体直径小,但亮度大。自被人类发现以来,类星体就一直存在相互融合的趋势。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19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根据哈勃定律,它们的距离远在几亿到几十亿光年之外。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它比正常星系亮1000倍。对能量如此大的物体,类星体却不可思议地小。与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的星系相比,类星体的直径大约为1 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