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宇宙中行星几乎都是球形的

培章 1172分享

  这些已经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了:玫瑰是红色的,行星是球形的。而且事实也确实如此,不是吗?毕竟,如果行星不是球形而是复杂的二十面体,那建造太阳系模型这件事将更具挑战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星会这样?

  为什么它们几乎都是球形,而不是圆柱形或者立方体?

  我们应该直言不讳地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都不是完美的球体,甚至太阳也不是。

  所有这些天体都应该被更准确地描述为"椭圆球形",借用天文学家菲尔·普莱特的一个类比,它们看起来就像一个被压得有点扁的篮球。

  在一个椭圆形的天体中,极圆周将比赤道周长小。所以在地球上,如果你从北极到南极再回到南极,你的总路程为39,931公里;而绕赤道一圈的总路程为40070公里。

  因此,当你站在赤道上时,你离地球中心的距离是最远的。在其它行星上,这个凸起更加明显。地球的赤道只比两极圆周长0.3%,但木星的这一数据为7%。

  椭圆球形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导致的:引力和旋转。华盛顿州戈登代尔天文台主任特洛伊·卡彭特在电子邮件中解释了这个问题:“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受到自身引力的影响,自引力试图从各个方向将物体向内挤压”。

  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受到自引力,一种将原子拉向一个共同中心的力。随着物体质量的增加,它的自引力也随之增加。当物体超过一定质量时,引力就会变得过于强大,以至于物体会自身塌缩成球形。

  像香蕉或者扳手这样的小东西不会经历这一过程,因为它们的自引力相对较弱,使它们能够保留非球形的形状。然而,在行星、恒星等天体中,自引力如此强大,以至于这些天体只能塌缩成球形。

  但重力并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当引力使行星呈球形时,它们自身的旋转也在试图使它们变平。

  天体旋转得越快,其赤道就隆起得越高。卡彭特说道:“这就是为什么太阳系中没有完美的球体,只有椭圆球。

  太阳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球体,因为它不仅有着巨大的自引力,自身旋转速度也相对缓慢(太阳的自转周期大约为25天)。而大部分恒星的自转速度都很快,这也使其膨胀得很明显”。

  阿尔泰尔就是这样一颗恒星,它距离地球只有16.8光年,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之一。阿尔泰尔旋转得非常快,每10.4个小时就完成了一次自转。因此,天文学家估计,它的赤道要比两极圆周长14%。

  还有一些其它的力量也对天体有所作用,改变着它们的形状。虽然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但它肯定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对地球形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地球的质量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但我们还是想为地球母亲说一句:虽然她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她至少还是相当圆润的。

  什么叫行星?

  行星,简单直白点说,就是会行会走的星星。当然这是古人观天的思维。对古希腊和其他文明来说,行星就是宇宙的漂泊者,所以行星的英文planet,就源自希腊语的【漂泊者】。

  所有行星的共同点就是,围绕着位置固定的天体运行,有时会消失不见,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出现在天空中。

  21世纪初,人类在遥远的柯伊伯带中发现了很多类行星的天体,于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怕混淆概念,误导群众,为此正式定义什么叫【行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才算是行星(严格来说是太阳系的大行星概念)——

  ①行星必须是绕着太阳运行的天体;

  ②行星引力能够使得自己的体型变成球体;

  ③行星体积足够大,大到能够清理门户,清除自身轨道中的各种残骸。

  正是因为出台了新规,深受爱戴的冥王星不符合第三条,所以在2006年被踢出「九大行星」,降级为矮行星,就是比小行星大一些的天体。

  重点是第二个条件,所有行星通过自身引力,能够让自己体型变成球体——这就是行星几乎都是球形的标准答案。

  根据行星天文学家计算,通常一个直径在1000公里以上的岩质固态天体,就会变成球形行星。(所谓岩质固态天体,就像我们地球这样。)

  其实,所有物体都有自身引力,向中心方向拉扯的引力。

  不管是你的身体,桌上的香蕉,还是我们的地球、月球,只不过前两者自身引力太小太小,我们根本觉察不到,但后两者正是决定自身体型的根本原因。

  多说一句:为什么?这是因为质量越大的物体,产生的引力就越大,不管是自身引力还是物体间的引力。因为引力大小,其实是时空弯曲程度。

  行星的自身引力,就像车轮子一样,压力都指向中心。学霸的说法叫引力势能不断给行星塑形,最终塑造成势能均等的球体最稳定。所以呢,从小就很酷的我们,胡思乱想:那些立方体、金字塔、甜甜圈模样的星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问题来了,所有行星都拥有魔鬼身材,完美的球体吗?

  当然不是啦。严格来说,所有行星都是扁球体,并不是标准球体。

  拿我们地球为例,你绕赤道走一圈,是40070公里。你穿过南北极点走一圈,却是39931公里。两者相差0.3%。

  这就是说,地球是个赤道隆起、两极稍扁的扁球体。

  再来看看更明显的例子,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赤道腰围要比两极子午线一圈多出7%。第二大行星土星更明显,多出10.7%。

  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主要是因为天体旋转造成的。这里说的旋转主要是指自转速度。

  简单来说,背后规律是:行星自转速度越快,扁球体型就越明显。

  原理很简单:引力让行星变成球体,离心力让球体变成扁球体。

  所有旋转的物体,绕圈最大的部分必须转得最快,赤道部分必须转得最快。学霸的说法叫角速度最快,这里的离心力也就最大。

  在行星表面引力相同的情况下,离心力最大的赤道地带,时间一长,就会造成隆起膨胀的现象。再来看看各个行星数据,更加一目了然:地球自转周期就是一天(一个地球日),赤道隆起的膨胀率是0.3%;

  木星自转周期是0.41天,赤道膨胀率是7%;

  土星自转周期是0.44天,赤道膨胀率是10.7%。

  等等,土星自转周期比木星还要多一点,也就是说,自转速度要比木星慢一点,为什么赤道膨胀率却多出3.7%?

  刚才你不是说:天体自转速度越快,扁球体型越明显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所谓「行星自转速度越快,扁球体型就越明显」,当然是有前提条件的,这就是在各行星表面引力差不多的情况下。

  但作为太阳系两大气态巨行星,木星和土星表面引力差异却非常大,两者相差1.5倍!

  木星是土星表面引力的1.5倍,它俩在自转速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对于气态行星来说,表面引力比离心力更能决定行星体型,塑形功力更强!

  刚才说了:引力让行星变成球体,离心力让球体变成扁球体。

  谁更强,谁说了算。

  引力更强的木星,让它变得更球体些;

  离心力更强的土星,让它变得更扁球体些。

  当然,这两位气态巨行星跟我们地球比体型,那是差远了,毕竟地球属于固态岩质行星,离心力想把它搞得扁球丑态些,并不容易下手。其实,衡量一颗行星体型是否标准,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扁率】决定它的是三个因素:引力、自转周期、密度。太阳系所有行星类天体中,体型最完美的,其实是水星、金星。这并不难理解,它俩自转周期都很长,本身密度也很大,当然体型超好啦。至于说小行星带、柯伊伯带里,那些长得跟地瓜、土豆似的小行星小天体们,之所以能长成那样,最主要原因是天生的——自身引力太小了,无法变得更球些。

  看来,不仅打铁还需自身硬,美体也需自身强。

    热门标签

    74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