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理学识别并判定孩子的网瘾症状

子文 1172分享

  孩子迷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家长更担心的是孩子网络成瘾。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连续几个小时打游戏就是有网瘾,从心理学而言这种判断方法科学吗?蔡琳老师在这篇文章里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 网络成瘾逐渐引起专家重视,但严格意义上我们不能把它定义成一种疾病。

  心理学对于网络成瘾的定义

  早在1995年的时候,国外就有研究者最早提出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因为不恰当地、过度地去使用网络,并且使用一种比较不合时宜的使用模式。

  心理学有很多的学者,逐步地将网络成瘾的定义更加细化,但总体来说,我们家长在生活中所关注的主要是三个方面: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对社会功能方面的影响。

  第一: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持续很长时间。

  比如:

  持续了半年,甚至持续一年的时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每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不可抑制地想要去上网。

  如果持续的时间已经对于孩子的状态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影响,那可能是需要开始关注了。

  第二:严重程度。

  网络成瘾,它的特征之一是:自己难以克制,内心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想要去上网。

  有一些孩子可能平时上课压力太大,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学习,而没有办法去顾及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时,周末回家以后就很想自己放松一下,可能会持续的去打两天游戏。星期一回到学校的时候,又放下游戏,重新开始学习。

  这是一个比较短期的自己自我放松的方式。只不过可能因为他学习和打游戏互相交替的时候,打游戏的时间稍微有一点点长。

  这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去进行调整,但是其实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

  进一步讲,如果某一个小孩子,他对于网络的这种痴迷程度已经到了每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要去上网,甚至他会去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甚至放弃掉自己的睡眠时间,不眠不休的一直要呆在电脑前面。

  出现这样的行为时,我们需要关注。

  第三:对于小孩子社会功能的一个影响。

  什么叫社会功能?

  我们在社会上面是具有一些社会性的。

  我们平时是需要有自己的工作,需要有自己的学习,或者是事业。我们需要去跟他人有人际交往,就是我们跟同学,或者是会去找一些好朋友,或者跟老师、家长,我们需要有人际互动和交往。

  所有的这些方面都包括在社会功能里面。

  如果一个小孩子,如果家长发现他因为上网已经不愿意出门去跟同龄人玩耍,或者是因为上网情绪会比较急躁,容易被别人激惹到,容易去讲脏话,因此经常出现跟同人打架,或者是有其他的这样一些肢体冲突。

  出现诸如此类的这样一些表现的话,可能就说明他的社会功能受到了一些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一些重视。

  心理学对于网络成瘾的判定

  网瘾是不是一种精神障碍?

  我们一般去判定某一种行为,或者说某一种症状、某一些问题是不是精神障碍的话,我们是依据具体的诊断标准的。

  目前比较常使用的诊断标准,在美国一般是使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目前已经出到第五版,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讲的DSM-5。

  另外,我们国内比较长用的有两本,一个是《国际疾病分类》,目前出到第十版,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ICD-10。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目前是出到第三版,就是CCMD-3。

  具体需要去判定某一个个体他是否存在精神障碍,其实需要由专业人士去判定的。

  但是,我们可以大概的去了解一下。

  目前来讲,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是有提到过一种障碍,叫做病理性赌博。

  我们有学者根据这种病理性赌博,然后针对病理性赌博里头的一些诊断的条目,去重新定义网络成瘾,并且去开发一些相应的自评量表去进行判断。

  对于网络成瘾最新的一个发展进展是在2013年的5月18号到22号,在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这个年会上新发布的,刚才所讲的DSM-5,就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在他的第三部分,未来值得去研究和关注的这样一个版块里面,首次提到了“网络游戏成瘾”这样一个行为。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我们目前并没有把网络成瘾,或者网络游戏成瘾定义成一种精神障碍。

  但是,我们目前医学上面,或者说精神病学上面有逐步地去关注到这样的一个行为和现象,认为它是值得在未来更加深入地去进行探究和测查的这样一个行为。

  家长如何简单识别网瘾情况?

  DSM-5其实引用了我们中国的陶然教授所使用的一个网络游戏成瘾所制定的这种临床的诊断标准,包括它里面的八条症状标准和一个严重程度的标准。

  对于网络游戏来讲:

  第一,有一种渴求症状。

  孩子会对于网络的使用,包括对于网络游戏有这种非常强烈的渴求和冲动感,这种非常非常非常地想要去打游戏。

  第二,就是有一些戒断症状。

  如果不让孩子去打游戏的话,不让达到孩子的这个愿望,他就会非常的愤怒,很容易受激。

  会可能去掀桌子,或者是摔一些物品,心情会觉得很焦虑,或者觉得很悲伤等等。

  第三,不断恶化。

  即便让孩子去打游戏,那为了达到游戏带给他的那种满足感,就会使他不断地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也就是说,可能今天打两个小时的游戏,他就可以得到满足,然后明天可能要打三个小时,后天可能要更多的时间。

  第四,难以停止上网。

  它其实是一个冲动抑制方面的一个问题。

  有一些小孩,可能觉得这一个星期学习很辛苦,周末的时候需要去上网放松一下。

  然后周末上网浏览一下娱乐新闻,刷一下社交网络,打两把游戏。

  完成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满足到想要上网的状态了,就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

  这是冲动抑制比较正常的状态。

  而如果相反,这个小孩无限的沉浸在里面,就是没有办法停止上网,没有办法说从网络中抽离出来,去现实生活中做正常的事情的话,可能就有一些问题。

  第五,因为游戏而减少其他兴趣。

  他所有的时间、精力和状态都集中在网络游戏上面。

  可能以前很喜欢看书,或者很喜欢去听音乐,或者是玩一些乐器、去户外、去旅行,等等,但是现在因为喜欢游戏,对其他的东西全部都不感兴趣了。

  第六,即使知道后果仍然过度地玩游戏。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很多的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都是每天放弃自己的学业,就是完全不去上课,甚至不去睡觉,就整天整晚的呆在网吧里头打游戏。

  即便他们知道自己整个学期没有去上课,所有的考勤都是零,可能被劝退的,或者面对很严重的惩罚措施。他们即便知道这些严重的后果,但是仍然没有办法停止游戏。

  第七,会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他整天整天的打游戏,但是自己内心知道这个事情不是很好,特别包括有一些游戏,其实是需要付费的,就是你要去买装备,要去花其他的这样一些钱。

  然后,他就会对周围的人,比如说对老师或者家长,或者是对朋友撒谎说“我没有玩很长时间”、“我没有在这上面花钱”,但是可能其实结果完全都是相反的。

  第八,用游戏回避现实,或是缓解负性情绪。

  为什么有一些小孩子他很喜欢去玩游戏呢?

  因为现实生活很辛苦,每天有很沉重的课程的负担,人际关系不好,可能自己都很自卑,可能受到周围人的排挤和欺负,或者是成绩不达标,等等。

  而在网络里面玩游戏的时候,他可以忘掉这些烦恼,忘掉现实生活带给他的不开心和焦虑。

  所以,他会通过游戏这种方式让自己找到快乐,然后避免现实中的不快乐。

  第九,沉迷网络导致失去机会。

  他可能因为会严重到失去友谊、失去工作、失去教育或者就业的机会。他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已经严重到这个程度,对周围所有的这些事情都不管不顾。

  家长要去了解网络成瘾的话,要去关注小孩子对于网络沉迷这件事情的持续的时间,以及它的严重程度,还有包括社会功能。从这三方面来识别孩子的网瘾状态。

  作者:蔡琳

  转自公众号:佐心家长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69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