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是个球体,但为什么大部分时候我们看到的却是弯弯的月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啊?
亲爱的同学,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夏天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奶奶一手摇动着手中的大蒲扇,一手轻轻地搂着你,你遥望着玉盘一样的大月亮,听了一个又一个跟月亮有关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天狗食月”“蟾蜍蚀月”……你轻轻地跟着奶奶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传说和诗歌几乎伴随了你整个童年。
就这样,你渐渐地长大了,你还是会依偎在奶奶身边看月亮,不同的是,以前是奶奶讲给你听,现在是你讲给奶奶听,你摇头晃脑地对奶奶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笑得额上的皱纹全都舒展开了,笑得眼睛就像天上那弯弯的月牙。
月亮总给人以清新而又朦胧之感,似是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诗人们将自己的灵魂和巧思融入月亮中,使我们头顶的同一个月亮幻化成千万个不同的月亮。由于诗人当时的心境不同,在不同的诗词中,月亮有时清新美好,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时哀怨清幽,比如“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有时凄凉忧愁,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有时思乡怀人,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不仅如此,你注意到了吗?在我们吟诵的这些咏月诗中,月亮的“脸”还在偷偷地变化呢!一会儿是“白玉盘”,一会儿“似钩”“似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其中包含了有趣的月相知识。
我们都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它在绕地球转的同时,与太阳的位置也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当我们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时,月亮被太阳光照亮的形状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
月球自西向东绕行地球一圈需要一个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月亮在这一个月里到底是如何“变脸”的吧!
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我们站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这时的月亮就是“新月”。新月过后,月球绕着地球继续向东,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形状是镰刀形,亮面朝西,这被称为“蛾眉月”。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形状是半圆形,这叫“上弦月”。农历每月十一、十二,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月亮被太阳照亮一大半,这被称为“凸月”,这时的月亮亮面朝西。农历每月十五、十六,由于太阳、月亮位于地球的两侧,地球不能遮挡住太阳光,我们在地球上能看到完整的一轮明月,这被称为“满月”。满月之后,月亮就一天天开始变小,农历每月十八、十九又变成“凸月”,但这时候月亮的亮面开始朝东。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月亮变成“下弦月”,再过几天,到了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又变成“蛾眉月”。
仔细看看月相图,你会发现:上半月,月亮一天天变大,下半月,月亮一天天变小,上下两个半月的月亮形状有规律地对应起来,大小差不多,只是上半月的亮面全部朝西,下半月的亮面全部朝东。
学会了这些月相知识,你一定弄明白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了吧!
为什么月亮有时是圆的?
我们每天所看到的月亮,它的明暗、位置都不一样,这种现象称为 月相的变化,又称为盈亏。为什麼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在阴历初一时 ,月球正好运行到地球与太阳的中间,月球暗的一面正对著地球,因此 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这时称为「朔」或「新月」;在初七、初八时可 以看见月球东边暗,西边亮,这时称为「上弦月」;十五到十七,月球运转到地球的背面,因此可以看到圆圆的月亮高挂在天上,这时称为「 满月」或「望」;二十三日左右,月球的西半部暗,东半部亮,这时称 为「下弦月」。
月亮以由朔月经上弦月、满月到下弦月为一周期,这之间的时间刚好是 一个月,因此,月亮的圆缺变化,可以说是由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 间的位置来决定的。 通俗的来说:月亮有缺的时候是因为被挡住了,满的时候没有被挡住。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
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即便不借助任何观测工具,也能看到不少除了太阳之外的恒星。事实上,大家在夜晚来临之后看到的满天繁星,其中大部分都是和太阳属于同类星体的恒星。之所以它们看上去一动不动,而且还特别渺小。主要是因为地球和它当然,夜晚的星星们通常都会与月亮为伴,相信很多人对中秋这个节日都不会感到陌生。正如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那样,在每个月的不同时间,月亮的形态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应该就是对该现象最具有诗意的描绘。那你知道为什么天上的太阳总是圆的,而月亮却有时圆、有时只有半个吗?为什么太阳总是圆的?我们将地球以太阳为中心、沿着特定轨道做循环运动的现象,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的天体,并不是只有地球一个。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而公转的方向则与其自转方向一致,都是逆时针方向。由于黄道面和地球的赤道面不处于同一平面,两个不重合的面形成了一个二面角,也就是所谓的黄赤交角。不同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太阳的亮度完全是自身散发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个炽热而巨大的星球。太阳的物质构成包括了少量的重元素、24%的氦,以及73%的氢,它们都通过核聚变释放出能量。只有当日全食发生的时候,我们才会只能看到位于太阳最外层的日冕。地球主要的能量来源就是太阳光,虽然夏季的阳光会使我们感到被烘烤一样,但实际上阳光在到达地球表面之前就已经衰减。大约从1368W/m3(在距离太阳1天文单位)下降到了1000W/m3(太阳接近顶部且大气清澈)。
为什么月亮会发光?
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属性。而太阳与其他普通恒星一样,就像一个大火球一般的它,拥有4.8左右的绝对星等,其表面温度更是达到了大约5770K。简而言之,不同于行星和卫星,太阳就是一个发光发热的巨型球体,不仅照亮着自己,也将自己的光茫照亮了一定距离之内的其他星体。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月亮有形状,是因为月亮也是一个和地球类似的球体,但由于它被潮汐锁定,导致了太阳最多可以照亮它的一半。与此同时,月球又围绕着我们的地球飞行,从而导致了这仅有的一半也存在时常被遮挡一部分的情况。
为什么我们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月亮有时候又圆又亮,而有时候却又只是一小束银色的光。
依靠反射太阳光才能发亮的月球,当它的位置和太阳相对位置存在黄经差的时候,便会显示出各种形状。月相的本质是什么?当月球围绕地球进行运转的时候,站在地球上的我们,可见的月球照明量会发生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我们将其称之为月相。简单来说,月相就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明那部分的称呼。每个月都存在着8个不同的阶段,这里面大约有四个阶段是相隔一周。而所谓的超级月亮,其实指的就是月亮的月相为满月、且与太阳的距离很接近的时候。此时的月球、地球和太阳是处于对齐的状态,由于它们的绕行轨道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当地球的阴影部分超过月球面向我们的部分的时候,便会发生所谓的月食现象。而当月球的位置刚好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的时候。便会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原本要射向地球的光亮,而导致日食现象的发生,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天狗食日”现象。虽然月球的宽度大约会比太阳小400倍,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也同样远400倍左右。正是因为这样的对称关系,才导致了月亮在地球表面显示的阴影大小,刚好就能遮住整个太阳。当然了,日食并不是只有一种,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都是日食的主要类型。
月相具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我们将其称为黄道面;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则被称为白道面。而黄道面又和白道面具有5度的夹角,这便导致了月相为满月或新月的时候,太阳和地球并不是真的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月相有很多种,我们一般将新月、上弦、满月、下弦这四种月相作为主要的月相。事实上,月相发生的精确时间,都是通过对运行轨道的精密计算得出的。按照理论来说,当太阳、地球和月亮三个天体从真正意义上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在新月的时候观察到日 蚀、在满月的时候观察到月 蚀。然而,由于黄道面和白道面之间存在倾斜度数,所以,我们并不会每个月都能观看到日食和月食。当时间是每月的农历初一时,我们都看不到月亮的身影,并将这样的月相称为朔或新月。事实上,我们在这个时间所看到的月亮,其实是月球背离太阳的阴暗面,月球的实时位置就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这是一个几乎会与太阳同时升起、同时降落的月相(月出清晨且月落黄昏),该月相只有在发生日食的时候,才有可能被我们察觉到它的存在。当太阳照亮的月球半个月面朝西的时候,地球上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镰刀形的月亮,我们将这种凸面朝着西边太阳的月相称为峨眉月。峨眉月出现在新月之后,由于此时的月球正在向东围绕地球公转,所以使得月球的位置开始偏离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峨眉月会和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之中,我们只有等到太阳落山之后,才有可能在西方的天空上看到这个月相。当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直角的时候,也就是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连线,以及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连线呈现出90度的时候,时间便来到了每月的农历初七和初八。此时我们观察到的月亮亮面朝西,被太阳光照亮的是月球的西半边。
我们将这样的月相称为上玄月,该月相出现在天空中的时间大约为正午时分。而所谓的满月,其实出现在每月的农历十五到十六之间,此时的月球已经运行到了地球的外侧,也就是说地球的两侧分别是太阳和月球。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黄道面和白道面之间存在夹角,所以地球并不能将太阳光遮挡,此时地球上的我们看到的是月球亮面的全部。并且,满月会在太阳落山之后就升起,整夜都可以观察到的这个月相要直到清晨的时候才会落下。们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导致我们产生了这样的视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