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为什么按“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排列
人们总是对新颖的事物充满来好奇心,总爱问为什么?然后就有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现。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之中国古代文化趣味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一、形容一个人坏事做尽叫“五毒俱全”?
形容一个人坏事做尽叫“五毒俱全”,什么是“五毒”?这里的“五毒”指的是古人心目中五种毒性最强的动物,一般是指蛇、蝎子、蜈蚣、蛤蟆和壁虎,也有说法认为蜘蛛和蜂是五毒之一。 这五种毒物往往与端午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端午时正值农历的五月,气候温热,毒虫开始出没,容易滋生瘟疫,所以民间认为这是“凶月”,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说法。所以除了祭祀与纪念之外,避毒除害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 人们在家中的墙壁、炕沿、窗户上贴上红纸剪的蛇、蝎、壁虎、蜈蚣、蛤蟆等,称之为“剪五毒”,为的是驱害。妇女还要在五月初五早晨手捶床边唱谣谚:“捶、捶、捶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捶、捶、捶炕头,蝎子蜈蚣没有喽;捶、捶、捶炕帮,长虫蜈蚣一扫光;捶、捶、捶炕腰,蝎子蚰蜒往外跑。”四五岁以下小孩子都要穿黄色五毒衣、五毒鞋,系老虎褡裢,缠长命缕。长命缕是一种五色丝线,缠于手腕或挂于颈上,传说都可避五毒。民间还讲究在小孩的头部、耳孔、臀部抹雄黄酒,也是为了避免蜈蚣等毒虫钻到耳鼻中去。街上的糕点铺子会卖一种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桃酥式的圆糕点,叫“五毒饼”。
二、五行为什么按“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排列?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这一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基本成型,古人把自然界的事物分别列入这五大范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五行有着相生相克的顺序和关系。这与古人的生活经验有关,例如木可生火(木生火)、火后有灰烬(火生土),矿石原料来自地下(土生金),金属遇冷则有水露(金生水),水能滋长植物(水生木)以及水灭火,火冶金,金伐木,木犁破土,筑土御水等等,体现的正是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它们在性质上和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的认识,是中国早期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萌芽。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杂有综合、结合的意思,反映出古人探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思想。春秋末年,晋史墨曾以“水胜火”来预断战争的胜负,到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五行学说进一步体系化并广泛流行。墨家学派提出了“五行毋常胜”的观点,即五行之间的彼此相生相克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我们现在所说的五行,很大程度上是由阴阳学家邹衍完成的。他提出了“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按照土、木、金、火、水的顺序从始到终、终而复始地转移运行。在运行过程中,“递兴废,胜者用事”。西汉董仲舒吸取阴阳家思想,明确提出“五行相生”的观点。他们都以此论证天人感应目的论和历史循环论。 五行顺序按相克排列是“水火金木土”,按相生顺序为“木火土金水”。而“金木水火土”的顺序主要是民间流行的说法,大概是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上口吧。
三、与“五行”学说相对应的还有“五德”,这是怎么回事?
《吕氏春秋》中提出了朝代更替的顺序与五行相克顺序相一致的观点。例如,以土德王的黄帝,为以木德王的夏朝所克。以木德王的夏朝,为以金德王的商朝所克。以金德王的商朝,为以火德王的周朝所克。并预言以火德王的周朝,将为以水德王的朝代所克;以水德王的朝代,又将为以土德王的朝代所克,依此类推。 《吕氏春秋》中所描述循环在不久之后的实际政治中便产生了效果。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他推崇这套观点,认为周德为火德,秦代周德,为水德之始,其色尚黑,其事则水,还因此将黄河改名为“德水”。取代短命秦朝的汉朝皇室也相信这个说法,汉武帝正式宣布汉以土德王。后世也有对朝代更替的五行解释,如明朝属火德,“明”这个国号据说有“三重火”的意思,而水克火,因此闯王李自成,打进北京以后建立的大顺朝,就自称为“水德王”;而真正灭掉明朝的满清,就用“清”的三个水德来终结“明”的三个火德,以便长久的统治。明清两代对五行学说仍旧痴迷,比如朱元璋就安排自己的后人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起名字,即在名字中按顺序选取有五行偏旁的字,如明成祖朱棣属木德、仁宗朱高炽属火德、宣宗朱瞻基属土德、英宗朱祁镇属金德、宪宗朱见深属水德等。
四、音乐盒也叫做八音盒,“八音”具体指什么呢?
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周礼?春官》中把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是最早的乐器分类法之一。金音包括编钟、特钟、铙等;石音包括编磬、特磬等;土音包括埙等;革音包括鼓等;丝音包括古琴、古瑟等;木音包括柷、敔等;匏音包括笙、竽等;竹音包括箫、笛、管、篪等。我国古代启蒙教材《三字经》中就有: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可见“八音”在古代应该是为一般人所掌握的常识。 古代乐器以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为主,官方的乐曲曲调主要是为了配合宫廷生活或宗教的需要,缓慢悠扬,而民歌则有着丰富多彩的旋律。汉唐以后,中国通过西域和国外的交流频繁,印度和伊斯兰教世界的音乐、乐器大量流入,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所采纳,并被国人改良发展,逐渐将中国原来的乐器排挤出乐坛。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作为独自欣赏的乐器流传了下来之外,正式在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乐手只是供人驱使的“伶人”,只能为士大夫表演,不对大众表演,社会地位较低。即便像唐朝音乐家李龟年那样著名,也不会有什么政治地位。因此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 后来,“八音”用来泛指音乐,因此会发出音乐的盒子就被称为“八音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