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福萍 200分享

  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中国2500年前的老子那里汲取智慧。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老子的《道德经》,或许你就会知道答案了。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道德经》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道德经》的简介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作为一种政治原则,“无为”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儒家也讲“无为而治”,如《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认为“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实则表达了儒家的德治主张。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老子的《道德经》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如果老子的思想理论得以全面推行,宏大的不用去说,于社会而言,社会风气不再浮躁、浮夸、急功近利、虚伪不实,社会不会再物化,物欲之心不会再盛行;于个人而言,个人名利不是第一、不是首选,人会变得安静、淡然,不再得也忧虑、失也忧虑,有也忧愁、无也忧愁。总之一句话,个人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强,社会的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 赫尔曼·黑塞说过:“幸福是一种方法,不是一样东西。是一种才能,不是一个目标。”老子正是具有这种才能的人,这种才能,于三千年前的中国社会,也许不稀奇,但于今天,中华民族将再次登临世界文明巅峰之际,这将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622366